“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陕西、河南考察:西安及周边—内乡—南阳—洛阳
2008年3月26日至4月9日,我和东北学院大学细谷良夫教授、夫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张永江教授一行四人为考察清朝历史遗迹,从北京出发,前往西安,又出西安往东南,穿越秦岭山脉进入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进行了考察。
3月26日(星期一)上午,我们从首都机场第三号航站楼乘飞机前往西安。
当天是3号航站楼正式营业第一天,但就是这样一个日子,机场方面却让我们全体乘客不明不白地在飞机上坐等了整整一小时!飞机乘务员解释说,上空临时实施飞行管制,看得出,他们也很无奈。12时40分,飞机在晚点1小时后,终于起飞。
对我来说,这次考察,是一次姗姗来迟的“寻根”之旅。陕西是中华民族史前文明发源地之一,有代表人文始祖的黄帝陵,有号称世界奇迹的始皇陵和兵马俑,有经历十三朝风雨沧桑依旧壮美的古都西安。丰富的文物和史迹,构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动画卷。说来惭愧,作为治史者的我,从业二十余年,却从未触摸过这片祖先留下的热土。
陕西有广袤的黄土高原,巍巍的秦岭山脉,富饶的关中平原;险峻的西岳华山,灵秀的临潼骊山,峻美的太白山,横亘在陕南;世界珍稀动物大熊猫、朱鹮的栖息地,深藏于秦岭山中;激流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在陕北黄土高原晋陕大峡谷中回响;昔日的大漠边关,至今仍能体味到当年孤城绝塞的苍凉。高亢的秦腔以及安塞的腰鼓、陕北的剪纸、户县的农民画、凤翔的泥塑,无不蕴藏着陕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情。而此行考察重点,仍是与清代有关的史迹。
一 西安的考察
下午2时,飞机到达西安咸阳机场。
陕西省会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到达西安后首先一个感觉,就是天气之热,至少超过北京10℃,似乎提前进入夏季。入住市中心的西安城市酒店后,连忙脱掉绒衣,换上衬衫。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悠久。自周朝起,先后有秦、汉、隋、唐等一共十三个朝代在此定都,是中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之一。对于西安这样一座古都来说,一座城市史也就是一部多民族互动交融的历史。
酒店距西安市中心的钟楼、鼓楼很近。当天下午,就近前往钟楼、鼓楼参观。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会处,与鼓楼隔广场相望,被誉为古城西安的标志。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西大街广济街口,万历十年(1582)移迁今址。楼上悬挂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铸大钟一口,用以报时,故名“钟楼”。由地面到楼顶通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构成。基座正方形,青砖砌成,下辟十字拱券形洞门,连通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构造技术上沿用唐宋建筑技法。楼身两层,三重檐,四角攒顶,覆琉璃瓦,深广各五间,三十六根大红明柱挺立其间,门扉雕有木兰从军、柳毅传书、岳母刺字、西厢听琴等六十四幅浮雕。登楼望远,四条大道伸向远方,车辆如流,行人如蚁。城楼上大红灯笼高高挂,喜气洋洋,气象万千,尽显盛唐风采。
鼓楼在钟楼西北,楼北是一条狭窄的商业街,沿街前行就到了著名的清真寺(位于鼓楼西北化觉巷内)。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在大学习巷寺以东,又称东大寺,为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是西安6万多穆斯林过宗教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1],经历代维修扩建,形成目前格局。布局坐西朝东,平面呈“凸”形。采取中国传统的中轴建筑为主、左右建筑对称为辅的形式。分五进院落,第一进院有歇山琉璃顶砖雕照壁,明代建九米高木牌楼一座,斗拱层叠,楼顶孔雀蓝琉璃覆盖;经过五间楼,进入第二进院,中间竖石牌坊一座,为三间四柱式,东西有踏道,绕以石雕栏杆。石牌坊后南北两侧各竖冲天雕龙碑一通,一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敕赐重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手书“道法参天地”五字;一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敕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手书“敕赐礼拜寺”五字,均是书法艺术珍品。第三进院通过之敕赐殿,殿内有阿拉伯文“月碑”一通,内容系伊斯兰教斋月计算方法。此碑对了解陕西伊斯兰教发展史有珍贵价值。院落中央为省心楼,是一座秀丽典雅的三层三檐八角攒顶建筑,极为壮观,为教徒礼拜的制高点。其南侧有宫殿,北侧建“讲经堂”,内藏明代手抄本《古兰经》。第四进院建凤凰亭一座,状如展翼神鸟。最后面是全寺中心场所——礼拜大殿。大殿建于月台之上,殿内可容纳千余人做礼拜,大殿脊竖镏金顶,显得富丽堂皇。大殿两侧设月亮门通后院,即第五进院。
大寺内砖雕、石雕、木雕精美,既带有伊斯兰教特色,又体现西北地区建筑的普遍特点。大寺历经沧桑而迄今仍保存完好,实在难得,既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尊崇和对教民的笼络,也凸显了回民持久的凝聚和信仰的虔诚。
日暮,返宾馆,稍事休息。8时彭陟焱夫妇来,两人均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为人学习俱佳,现在咸阳西藏民族师范学院任教。
3月27日(星期二)晨,往观陕西省博物馆。适逢西安市免费参观首日,门前等候了数百市民。9时开馆。馆藏丰富,以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唐墓壁画最具特色。
碑林博物馆位于碑林区三学街15号,原址为清代文庙,布局与北京国子监孔庙接近,只是规模明显要小。
碑林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雕作品为主的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为全国四大碑林之首(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北宋元祐二年(1087),为保存唐《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而建,此后历代都有增添,共藏汉至清代碑石二千三百余通。现有六座大型展室、七座游廊和一座碑亭。其中有世界上最重、最古老的石质文献《十三经》。有名扬海内外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后的名称。碑文记述了景教教旨、仪式以及自唐太宗贞观九年(635)传入中国后一百五十年间的活动情况,刻有古叙利亚文写的僧徒多人姓名。还有秦代李斯、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元代赵孟頫等人书写的石碑,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唐建中二年(781)《广智三藏和尚碑》亦称《不空和尚碑》,碑文记述密宗高僧、西域人不空和尚在长安传播密宗教义,翻译大乘经典的事迹。他生前被奉为国师,死后追谥“大辨正广智三藏”。其弟子惠果又把密宗教义传给日本和尚空海。空海回国后成为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立者。
许多碑文,可补史书缺失。明崇祯十六年(1643)《感时伤悲记》,记述当时陕西东部地区百姓在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和灾荒威胁下,四处逃荒,“死于道路者不计其数”的悲惨情景。是研究明末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矛盾的宝贵资料。崇祯十三年(1640)《崇祯赐杨嗣昌行军诗》,碑阳为崇祯帝朱由检派杨嗣昌率师镇压反乱农民出发前所赐诗一首,碑阴是官吏唐绍尧所作的记,对朱由检、杨嗣昌大加吹捧,对反乱农民大加污蔑。李自成大顺永昌元年(1644)《明德受记碑》,记载明朝末年陕西地方灾荒连年,“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惨状,反映了农民起事的必然性。此碑纪年“大顺永昌”,是李自成所建大顺政权年号。这些都是研究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宝贵资料。
碑林中藏有不少清朝君臣的石碑:雍正甲寅年(十二年,1734)和硕果亲王(允礼)绘《至圣先师像》。雍正十二年允礼送达赖喇嘛回西藏,路经西安时将亲绘孔子像镌刻于碑,碑上有“和硕果亲王之宝”满、汉文印文。光绪十六年(1890)慈禧太后御笔“平安富贵”碑,碑上部为文字,下部为瓶插牡丹图,瓶寓意“平安”,牡丹寓意“富贵”。瓶边刻一如意,寓意“平安如意,富贵吉祥”。康熙帝御笔《宁静致远碑》《水静堂碑》《训饬士子文碑》《赐佛伦诗碑》《耕织图并诗碑》;雍正帝胤禛御笔《赐岳钟琪书》;康熙三十九年(1700)汉军旗人佟世霖《鄂方伯公子北闱高捷序》;康熙四十一年(1702)满洲大臣鄂海“愧无忠孝报朝廷”碑;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骊山温泉诗碑》《即景诗碑》《望太白积雪诗碑》《程子颜子所好何学论碑》;嘉庆十七年(1812)满洲大臣那彦成《重修兰州城碑记》;道光元年(1821)大臣邓廷桢《重修名臣祠碑记》;四年(1825)颜伯焘跋“官箴言”碑;十七年(1837)满洲旗人洪不器哈哈达书《瑚三希祝文》;二十二年(1842)大臣林则徐《游华山诗碑》;二十九年(1849)满洲旗人金英《宏不器家传》;光绪十一年(1885)大臣左宗棠书“天地正气”碑。这些石碑,不仅是清代书法艺术的佳作,对从事清史和满族史研究也为裨益,以往鲜有提及。
馆内收藏有不少石质文物,如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匈奴人所建)石马,石马前足残留有“大夏真兴六年(422)”“大将军”等字,风格朴实雄健。又藏明清时期陕西渭北地区拴马桩数十件,造型各异,很有特色。
离开碑林博物馆,前往考察西安古城墙和城中满城遗址。
西安古城墙位于市中心,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4公里,呈长方形。有城门、瓮城各4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城上修城楼、箭楼、角楼、敌楼、女墙、垛口,四周有登城马道、护城河。[2]20世纪末,城墙修复一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墙。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郑州市科教现状的质量分析
-
[2] 中国历史纪年表及历代帝王国都地理名称
-
[3] 第三方介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机制
-
[4] 从《大荒经》姓氏、方国推定观象台的地域范围
-
[5] 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
其他推荐
-
图书 汉画图像与艺术史学研究
作者:黄雅峰
图书 汉画图像与艺术史学研究
-
2
图书 北京史学论丛.2016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图书 北京史学论丛.2016
-
3
图书 北魏洛阳城市风貌研究
作者:金大珍
图书 北魏洛阳城市风貌研究
-
4
图书 西北民族论丛.第九辑
作者:周伟洲
图书 西北民族论丛.第九辑
-
5
图书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作者:张长寿 殷玮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图书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
6
图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第一辑
作者:张震英 陈铭彬
图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第一辑
-
7
图书 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研究
作者:黄雅峰
图书 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研究
-
8
图书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
作者:崔红芬 文志勇
图书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
-
9
图书 自贸区临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何枭吟
图书 自贸区临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
-
10
图书 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作者:杨玉珍
图书 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