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及审美研究:1988—2012

ISBN:978-7-5227-0744-0

出版日期:2022-11

页数:194

字数:205.0千字

丛书名:《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点击量:8047次

定价:6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在一个以速度和遗忘为标记的现代社会里,更加凸显记忆的重要性。独立纪录片因其非虚构性成为社会记忆的重要呈现媒介,从记忆角度进行独立纪录片研究,不仅是视角上的突破,且更具有以影像记忆弥合过去并连接未来的意义。

独立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与媒介发展历程紧密交缠,媒介大大推进和拓宽了独立纪录片的发展空间,这种介入和推进从创作主体的身份衍变、影像的呈现空间及传播空间等层面体现出来。

本书主要从三方面来对独立纪录片所建构的记忆空间作出分析:纪录片如何建构记忆、纪录片建构的影像记忆呈现出的空间图景以及独立纪录片记忆空间的审美意义。此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其一,独立纪录片留存的记忆,其建构性取决于影像生产过程中媒介与主体的介入和交互影响,影像作为一种记忆媒介所具有的边界,观者在观看影像时与自我的经验结合而被激发的记忆,两者共同构成独立纪录片记忆空间的最终状态;其二,独立纪录片中建构起关于以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城市、乡村及混合空间为分界的社会记忆图景,并以此勾勒时代的记忆轨迹;其三,就独立纪录片现阶段的美学倾向而言,强烈的社会性及历史性的特征经常会压过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艺术的本体属性。由此,对独立纪录片中较显在的表达要素如声音、色彩等的美学分析,从纪录片美学的角度来说,这些表达路径的认知和探索,更可视为独立纪录片美学范式探索的一部分。

站在中与西、主流与独立纪录片的交叉点上进行影像的比对和分析,进而以更宽阔的视角进行独立纪录片的自我审视和反思,以期待独立纪录片能有更好的未来,这也同时意味着独立纪录片所承载的社会记忆可能有更大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纪录片呈现现实世界并以此留存记忆,对当下快速变化着的中国社会来说,独立纪录片以其深度呈现社会现实的真诚与勇气为历史留下了可资殷鉴的记忆档案,并以此凸显独立纪录片内在的独特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人物

地点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严晓蓉.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及审美研究:1988—201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严晓蓉.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及审美研究:1988—201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严晓蓉(2022).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及审美研究:1988—201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