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

ISBN:978-7-5161-3122-0

出版日期:2013-08

页数:238

字数:258.0千字

丛书名:《《哲学与文化》丛书》

点击量:6724次

定价:4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江怡

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华文化的复兴被看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这个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在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在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创新自己的观念,在时代文化的多样变化中构建自己的特色,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挑战。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回应重要的时代挑战,不仅需要我们充分的知识准备,更需要我们的思想智慧。

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已经向我们表明,文化自觉的树立正在极大地推进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文化自觉的结果将改变当今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知道,这里的文化自觉首先是指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是自身文化意识的提升,也是社会大众对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思想上的认同并不等同于行动上的一致。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到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并努力从行动上体现我们的文化认同时,我们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更是指思想上的自觉,是我们在思想上真正形成对自身文化性质的理解,特别是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不同文化形态的认识,最后构建我们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这里的特殊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已经体现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因此,如何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体现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时代效应。这里的普遍性是指,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必须得到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理解,因此,这样的特殊性就必须以具有普遍意义的表达形式加以体现。只有在能够为世界各国文化理解和交流的基础上,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进入“自在自为”的阶段。然而,要做到文化的这种自觉,我们必须抓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这就是时代的哲学思想。确立文化自觉的关键,应当是做到整个民族在哲学上的自觉。

中华民族富有哲学思维的传统,中华文化蕴含深邃的哲学思想。无论是《论语》、《道德经》,还是《中庸》、《大学》,这些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论著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哲学思维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思想行动以个人认识为前提,观念形成以经验活动为前提。虽然中国哲学学科的自觉意识产生于西方哲学传入之后,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却始终是哲学式的。中国人的智慧具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中国人善于从身边的具体事项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并总是试图用这些道理去理解其他相关或相近的事项,由此完成对事项的理解。在这种意义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关注的是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的事物本身。第二,中国人对事物的理解更多地是从关系出发,更多地关注自己周遭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更多地考虑如何从各种关系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在这种意义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更重视整体和全局,而不是个体和局部。由此可见,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和智慧特点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对应:个人认识活动是以在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为根据和出发点的,因此,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经验归纳的特征;而经验活动本身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整体和全局,所以,中国人的思维又具有抽象普遍的意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出自我们的自觉意识,而是对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传统思想表达的提炼升华。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但是这种强调却是建立在我们理解了不同于我们思维方式的西方哲学的基础之上,是我们通过不同哲学之间比较的结果。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对我们自身哲学的重新认识,甚至是对自身哲学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位,激发了我们全面理解自身哲学的浓厚兴趣。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中,我们开始形成对自身思维方式的自觉。

首先,哲学的自觉意味着我们对思想的主动认识。黑格尔说:“人之所以比禽兽高尚的地方,在于他有思想。由此看来,人的一切文化之所以是人的文化,乃是由于思想在里面活动并曾经活动……唯有当思想不去追寻别的东西而只是以它自己——也就是最高尚的东西——为思考的对象时,即当它寻求并发现它自身时,那才是它的最优秀的活动。”9163238思想正是在成为自己的对象的时候,哲学由此产生。因此,哲学的自觉本身就意味着思想。这里的思想并非完全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活动,或者是对事物发展演变的规律性理解,而是以概念的方式对我们认识活动内容的抽象概括,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概念化表达。这种思维方式就要求思想以概念的方式形成对我们所认识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构造,也是对我们思想本身的概念规定。纵观我们目前的哲学思维,我们缺少的似乎正是这种对思想的主动认识。我们比较容易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理解,比较容易接受从经验中得到的知性认识,而不太愿意从概念的层面把握事物的根本性质。真正的思想应当能够在事物之上确立把握事物的基本原则,能够在经验之先具备理解经验的基本能力。正如黑格尔所说:“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做的劳动才能获得。只有概念才能产生知识的普遍性,而所产生出来的这种知识的普遍性,一方面,既不带有普通常识所有的那种常见的不确定性和贫乏性,而是形成了的和完满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不是因天才的懒惰和自负而趋于败坏的理性天赋所具有的那种不常见的普遍性,而是已经发展到本来形式的真理,这种真理能够成为一切自觉的理性的财产。”9163239

其次,哲学的自觉在于我们能够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理解,能够从较高层面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态势。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163240这种彻底不仅表现在理论本身能够自圆其说,更重要的是理论能够把握整体,能够从宏观上对事物有完整的理解。而且,这样的理论还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由此表明理论在实践中的彻底性。显然,这种哲学的自觉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历史的发展脉络,使理论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而这种前瞻和预见正是彻底的理论自身具备的本质特征。经验主义的方法只会使我们裹足不前,完全从经验出发就会使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当我们真正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理解,只有当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才能从哲学的高度解释我们在经验中面对的各种现象,才能在事物的各种变化中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

再次,哲学的自觉还表现为对理论思维的自觉培养,表现为对以往哲学史的学习和理解。恩格斯说:“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9163241他指出,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那个时代的历史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因此,只有通过对不同时代的理论思维的学习理解,我们才能提升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这里的理论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科学思维能力,另一个是哲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帮助我们对以往历史中出现的各种科学假说和科学思想形成恰当的判断,有助于我们认清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理论和思想的创新程度。但科学思维能力仅仅停留在或者说只能在对经验现象的表层理解,即使是对经验现象的科学解释也不过是采用了逻辑的方法,对这些现象重新分类而已。而哲学思维能力则对我们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必须能够超越经验现象,通过对各种现象表面的理解达到对现象背后本质的把握。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了解以往哲学史上所出现的各种理论观念,在历史的脉络中寻找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各种所谓新观念的历史踪迹。同时,这还需要我们具备超越历史和经验本身的抽象能力,能够从历史和经验中剥茧抽丝,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论观念,用于解释我们当代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后,哲学的自觉更表现为对辩证法的自觉运用,表现为对“绝对真理”的放弃和对现实实践活动的最终关注。按照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思想的运动不过是绝对精神在人类思维中的变化过程。虽然这样的辩证法是以概念和现实存在的颠倒关系为前提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思想却是我们必须牢记的,这就是说,只有当我们能够按照思维自身运动的方式理解事物的发展,也就是当我们能够自觉地运用思维的辩证法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思维活动如何与现实存在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也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把思维活动的最后结果放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加以检验。这就意味着,辩证法不仅运用于思维活动本身,更运用于我们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用辩证的方式观察事物,解释现象,提出观念,形成理论,这些就是哲学的自觉表现。

从文化的自觉到哲学的自觉,这体现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更深层理解,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负责态度。仅仅停留在文化自觉的层面,我们还只能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上把握思想的力量,只能依靠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体会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而哲学的自觉则帮助我们从概念的层次上理解思想的构成和变化,从思想自身的发展中把握观念的历史作用。从更广泛的当今世界文化的视野看,能够做到哲学自觉,才会使我们的文化自觉变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行动,才会使我们自身的文化特征得到广泛的认同和理解。

本套丛书冠名《哲学与文化》,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因为文化是哲学的外在体现,而哲学则是文化的内在精神。我们将在本丛书中陆续出版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学者以及其他学科学者的最新著作,充分反映国内学者们在哲学与文化领域中的独特思考。

本丛书得到国家“985工程”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大力资助,特此感谢!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人物

地点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严春友.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严春友.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严春友(2013).无以人灭天:庄子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