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冈比亚巨石圈文化景观考古学研究
图书简介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中非双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携手前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非洲都拥有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都曾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是世界文明百花园的重要成员。双方虽相距万里之遥,但文明交流互鉴的脚步从未停歇。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非文明交流互鉴迈入新阶段。中华文明和非洲文明都孕育和彰显出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等重要理念,深化中非文明互鉴,增强对彼此历史和文明的理解认知,共同讲好中非友好合作故事,为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行稳致远汲取历史养分、夯实思想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近年来,非洲在自主可持续发展、联合自强道路上取得了可喜进步,从西方眼中“没有希望的大陆”变成了“充满希望的大陆”,成为“奔跑的雄狮”。非洲各国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非洲人民正在为实现《2063年议程》与和平繁荣的“非洲梦”而努力奋斗。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愿与非洲兄弟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中国的新发展为非洲和世界提供发展新机遇。
中国与非洲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非关系,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2018年7月,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仍然选择了非洲;五年间,习近平主席先后4次踏上非洲大陆,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塞内加尔等八国,向世界表明中国对中非传统友谊倍加珍惜,对非洲和中非关系高度重视。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随着中非合作蓬勃发展,国际社会对中非关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方面,震惊于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忧虑于自身在非洲影响力的急速下降,西方国家不时泛起一些肆意抹黑、诋毁中非关系的奇谈怪论,诸如“新殖民主义论”“资源争夺论”“中国债务陷阱论”等,给发展中非关系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加强对非洲和中非关系的研究,及时推出相关研究成果,提升中非双方的国际话语权,展示中非务实合作的丰硕成果,客观积极地反映中非关系良好发展,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发挥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作用,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不断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是遵照毛泽东主席指示成立的区域性研究机构,长期致力于非洲问题和中非关系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轮驱动,融合发展。
以西亚非洲研究所为主体2019年4月成立的中国非洲研究院,是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加强中非人文交流行动的重要举措。自西亚非洲研究所及至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以来,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遵照习近平主席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中国非洲研究院的宗旨是: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深化中非文明互鉴,加强中非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为中非和中非同其他各方的合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中非携手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中国非洲研究院有四大功能:一是发挥交流平台作用,密切中非学术交往。办好三大讲坛、三大论坛、三大会议。三大讲坛包括“非洲讲坛”“中国讲坛”“大使讲坛”,三大论坛包括“非洲留学生论坛”“中非学术翻译论坛”“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峡两岸学术论坛”,三大会议包括“中非文明对话大会”“《(新编)中国通史》和《非洲通史(多卷本)》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中国非洲研究年会”。二是发挥研究基地作用,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开展中非合作研究,对中非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定期发布研究课题及其成果。三是发挥人才高地作用,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开展学历学位教育,实施中非学者互访项目,扶持青年学者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四是发挥传播窗口作用,讲好中非友好故事。办好中国非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办好中英文中国非洲研究院网站,创办多语种《中国非洲学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精神,更好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团结非洲学者,引领中国非洲研究队伍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非洲学科融合发展,推出精品力作,同时重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中国非洲研究院面向全国非洲研究学界,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特设“中国非洲研究院文库”。“中国非洲研究院文库”坚持精品导向,由相关部门领导与专家学者组成的编辑委员会遴选非洲研究及中非关系研究的相关成果,并统一组织出版。文库下设五大系列丛书:“学术著作”系列重在推动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反映非洲发展问题、发展道路及中非合作等某一学科领域的系统性专题研究或国别研究成果;“学术译丛”系列主要把非洲学者以及其他地方学者有关非洲问题研究的学术著作翻译成中文出版,特别注重全面反映非洲本土学者的学术水平、学术观点和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见识;“智库报告”系列以中非关系为研究主线,中非各领域合作、国别双边关系及中国与其他国际角色在非洲的互动关系为支撑,客观、准确、翔实地反映中非合作的现状,为新时代中非关系顺利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研究论丛”系列基于国际格局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集中中国专家学者研究非洲政治、经济、安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非洲国际关系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标志性研究成果的特点;“年鉴”系列是连续出版的资料性文献,分中英文两种版本,设有“重要文献”“热点聚焦”“专题特稿”“研究综述”“新书选介”“学刊简介”“学术机构”“学术动态”“数据统计”“年度大事”等栏目,系统汇集每年度非洲研究的新观点、新动态、新成果。
期待中国的非洲研究和非洲的中国研究在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新的历史起点上,凝聚国内研究力量,联合非洲各国专家学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的非洲研究和非洲的中国研究以及中非关系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全面深入发展,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非洲研究院
2023年7月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蛮族世界的拼图:欧洲史前居民百科全书
作者:彼得·柏伽基(PeterBogucki) 朱鸿飞
图书 蛮族世界的拼图:欧洲史前居民百科全书
-
2
图书 燕文化研究论文集
图书 燕文化研究论文集
-
3
图书 文化圈的场域与视角:1929~2009年青海藏文化变迁与互动研究
作者:鲁顺元
图书 文化圈的场域与视角:1929~2009年青海藏文化变迁与互动研究
-
4
图书 外国民族学史
作者:(苏)C.A.托卡列夫
图书 外国民族学史
-
5
图书 文化研究读本
作者:罗钢 刘象愚
图书 文化研究读本
-
6
图书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
作者:王文俐 李诗原
图书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
-
7
图书 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系列教材.塞内加尔
作者:游滔 周少平
图书 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系列教材.塞内加尔
-
8
图书 考古学视野下的吴文化与越文化
作者:叶文宪
图书 考古学视野下的吴文化与越文化
-
9
图书 邺城考古与文化论集
作者:刘跃进
图书 邺城考古与文化论集
-
10
图书 史诗之城: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世界
作者:(美)库沙那瓦·乔杜里
图书 史诗之城: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世界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