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

ISBN:978-7-5161-6273-6

出版日期:2015-06

页数:372

字数:342.0千字

点击量:4735次

定价:8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朝贡贸易、贸易者、贸易线路等内容为研究线索,以中原政权、北国辽朝、神秘西夏的陆上丝绸之路状况为研究板块,力图勾勒出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基本状况和图景,同时,在整体上尽量把握陆上丝绸之路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研究呈现系统性和完整性。

对10—13世纪西北民族关系和中亚地缘政治状况的归析是研究的基石。这一时段中国北方呈现出一派群英争雄的局面,分布有回鹘、吐蕃、党项、达怛、契丹等民族,并建立了唃厮啰、西夏、沙州回鹘、甘州回鹘、辽等政权,民族关系因此纷繁复杂。民族分布及西北地缘政治状况直接影响到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状况。应当看到:唐末五代是西北政治形势由一种平衡走向另一种平衡的过渡。在这期间,有两个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回鹘汗国败亡后,回鹘势力在西域及河西地区的渗透;二是党项族在河套地区的崛起。这样,吐蕃政权迅速瓦解后,其主要势力便退缩在祁连山以南的青海东南部一带。西北地区实则成为吐蕃、党项以及回鹘三支力量进行较量的政治棋盘,加之宋、辽、金等外围力量,这一时期西北地区形成了以“六支力量,两个结构圈”为内核的民族格局。对陆上丝绸之路利益的争夺是“六支力量、两个结构圈”这一民族格局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同时看到,这一时期的中亚和阿拉伯地区也陷入了分裂纷争的局面。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又加剧了这种状况的发展与嬗变。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虽然远不及唐代时繁荣,但仍然发挥着沟通东西物质文化交流之功效。

在10—12世纪中国复杂的民族关系背景之下,中原政权与丝绸之路贸易伙伴仍然保持着联系,或者说继续维系着、经营着陆上丝绸之路。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中西方仍然保持着官方贸易。第二,中西方仍有人员的往来。第三,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继续存在。其中中西方的官方往来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与中原政权保持关系的丝绸之路贸易伙伴中,不仅包括河陇及西域诸藩,同时还有远在中亚和西亚的诸政权。从贸易的规模及商品的种类看,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丰富、数量较大。文献记载了大量朝贡贸易信息,而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在当时的民间社会亦有渗透。当然,陆上丝绸之路的官方贸易对中原政权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朝贡贸易进一步促成了西北区域市场的形成,增加了宋朝的税收;然而在另一方面,大量域外商品涌入中原,给宋朝经济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引起金银价格的上涨和铜钱的紧缺。

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辽朝与西方的贸易和联系异军突起,在北国掀起了一股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高潮。由于辽朝占据着北中国,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朝鲜,西到中亚地区都与之保持着广泛的贸易联系。“东西交会,贯通南北”的地域特点使四方商品汇集在这里,辽朝成为一个巨大的中转贸易市场。辽朝通过丝绸之路与诸多民族或政权保持着贸易关系,其中回鹘在沟通辽朝与西方世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开拓塞北丝绸之路的主力军。当然,这一时段辽朝与伊斯兰世界也保持着接触和交流,其表征之一就是在辽朝故地出土了众多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文物,成为今人窥视塞北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此背景下,辽朝与西方的丝路交通路线在继承唐朝原有路线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西夏王朝在公元11世纪初攻取了河西走廊,占据了丝绸之路的主动脉,对丝路贸易以及西北地区的交通状况产生了强烈影响。对外来商品的考察是观察丝绸之路贸易状况一个极为重要的窗口,本书通过对西夏社会中存在着的一些丝路外来商品的思索,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西夏在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同时,通过对西夏文文献等资料的解读,我们发现西夏政权与大食、西州回鹘以及民间回鹘商人保持着贸易关系。西夏王朝在丝路贸易中发挥着周转中枢的功能。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西方贸易的继续与畅通。西夏北缘的居延路为陆上丝路商旅所利用。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探讨中原政权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状况,还是西夏、辽朝与西方的贸易交往,都存在着资料缺略的困难,本书也只能就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情况做出一个粗线条的描述,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可就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展开讨论。

梳理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回鹘人在丝绸之路上的“主角”作用,成为一股控制国际商贸活动的新兴力量,具体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从官方朝贡贸易的内容看,西域九姓胡(昭武九姓)主宰了唐朝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时期,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然而宋代以降,官方的朝贡贸易基本以回鹘民众为主体,其几乎控制了西北地区或丝路东段贸易;二是从丝路的地理空间上看,回鹘商人的足迹遍及华夏中原和塞北草原;三是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内涵看,回鹘积极参与陆上丝绸之路不仅仅局限于商业贸易的范畴,已经扩展到文化交流的层次。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笔者给本书戴了一顶“小花帽”:回鹘时代。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人物

地点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蕤.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杨蕤.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杨蕤(2015).回鹘时代:10~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