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研究

ISBN:978-7-5161-6402-0

出版日期:2015-09

页数:530

字数:556.0千字

点击量:10612次

定价:10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上海自贸区,以及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的相继成立,中国已经由36年前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时代,步入了以服务业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新时代。当代国际最新研究表明:在全球贸易总出口中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46%)已超过制造业(43%),几乎占出口增加值的一半;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全球热议的工业4.0,即由德国引领的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相关研究认为,物联网和服务网在制造业中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如果成功地将基于网络的服务整合进工业4.0,将极大地扩展这种潜力。那么,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重点的变化,即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能否在世界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中,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国服务贸易的大发展能否创造贸易竞争新优势,在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扩大就业?站在世界看中国,从中国在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中所处的国际地位看,中国是全球服务贸易大国而非强国。(1)2014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为48.2%,不仅低于2012年世界平均水平70.2%,而且低于同年低收入国家49.1%。(2)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在GDP中的占比为6%,不仅低于2012年世界平均水平11.8%,而且低于同期低收入国家14.32%。(3)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球占比为6.19%,是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201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高达1600亿美元。站在中国看世界,近十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正在重塑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推动全球新一轮服务贸易自由化。(1)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速高于GDP和货物贸易增速。(2)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增速超过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服务贸易利益格局。(3)亚洲的崛起正在改变欧洲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绝对优势。(4)发达国家通过TPP、TTIP、TISA谈判正在重塑全球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特别是由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主导,23个WTO成员参与的国际服务贸易诸边谈判(TISA谈判),正在加快推动全球新一轮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三十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经验是把握和顺应世界大势,在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谋划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全球新一轮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中国如何应对?在中国新一轮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如何加强监管,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增强服务业出口能力,实现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的新目标,继续发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面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我们试图从全球和国别两个层面开展研究。在全球层面上,力求在把握当代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大势中,抓住新一轮服务贸易自由化浪潮中的历史机遇,推动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服务贸易的跨越式发展。在国别层面上,力求在研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十个服务贸易大国(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中国服务业的稳步开放,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发展体制机制,为中国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一 全球服务贸易基本格局的新变化与中国服务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贸易产品的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地位的提高,全球服务贸易的基本格局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变化就是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国应抓住机遇,实现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第一,从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与增速看,近20年来,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GDP和货物贸易的速度增长,其总体规模已开始接近10万亿美元大关。抓住全球服务贸易高速增长的机遇,我国应实行制度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水平,以服务贸易的高速增长确保外贸的稳定增长,拉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第二,从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分布看,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新生力量,正在改变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利益格局。抓住国际服务贸易利益格局变化的新机遇,我国应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参与全球新一轮服务贸易规则谈判,把握服务贸易发展的主动权。第三,从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分布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抓住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新机遇,我国应重点促进生产性服务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第四,从国际服务贸易的区域分布看,全球大约70%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在旅游、运输、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建筑五大产业出口中,欧洲、亚洲、北美最具优势。抓住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地区差异性机遇,我国应针对不同市场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精准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第五,从服务业在全球的分布看,欧洲是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服务贸易在GDP中占比最高的地区。抓住国际服务业不均衡发展的机遇,我国在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中,应重点开展与欧洲的国际合作,精准对接发达国家服务业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二 全球服务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行业特点、国家分布与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着力点根据OECD全球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数据库,对2014年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18个行业服务限制指数的研究显示,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从限制国际服务贸易的五大主要手段看,虽然服务的异质性显示出不同行业限制手段的差异性,但在18个行业中,外资准入限制已成为各国限制服务贸易的主要手段,主要分布在10大行业中,分别是电视广播、海运、公路运输、保险、分销、电影、快递、商业银行、会计、空运。第二,从国际服务贸易限制的行业分布看,在40个国家和地区18个服务行业中,按照国际服务贸易限制指数高低排序,依次是:空运、法律、会计、电视广播、快递、海运、建筑设计、铁路运输、电信、工程、保险、商业银行、计算机、电影、建筑、公路运输、音像和分销。空运、法律和会计三大行业分别位居全球服务贸易限制之首,相对来说,空运产业开放度最低,分销产业开放度最高。第三,从国际服务贸易限制的全球分布看,印度尼西亚在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最高的18个行业中占6个(海运、电信、商业银行、电影、音像、分销),居40个国家和地区之首,是40个国家和地区中市场相对比较封闭的国家。荷兰在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最低的18个行业中占9个(计算机、建筑、保险、铁路运输、工程、建筑设计、快递、海运、电视广播),居40个国家和地区之首,是40个国家和地区中市场相对比较开放的国家。当代全球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开展服务业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着力点:一是为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我国应根据不同行业限制手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规制改革措施。例如,由于人员流动限制是法律、工程、建筑设计三大行业服务贸易限制的主要手段,为此,促进法律、工程、建筑设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着力点在于取消人员流动限制。二是顺应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的新趋势,应针对我国全球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最高的行业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行业,放松管制,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例如,在40个国家和地区18个行业中,中国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最高的三大行业是电视广播、快递、公路运输,为提高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我国应重点推进快递和公路运输等领域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三是为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服务业市场开放状况,开展精准的国际投资。例如,在对外投资上,因土耳其和波兰会计市场完全封闭,以色列和印度在铁路运输领域市场完全封闭,不宜在上述地区和领域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而在引进外资上,因欧洲在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领域占据全球出口竞争优势(出口在全球占一半以上),市场相对比较开放,应重点加强与欧洲的国际合作。三 全球服务贸易大国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美、德、英、法等服务贸易大国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对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和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第一,确立“服务先行”的出口策略,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密切相关。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大国,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关键是其确立了“服务先行”的国家出口战略。印度能跻身于全球服务贸易大国,主要归结于其摒弃了经济发展的“阶段论”,率先将服务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植,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长期以来我国将制造业视为生产性劳动,服务业视为非生产性劳动。当代研究表明:在产品价值创造的微笑曲线中,制造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以研发、设计为代表的服务处于产品价值链的高端;生产性服务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为此,我国应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制定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国家战略和扶持政策,力争在2020年实现服务贸易总体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的目标。第二,实行有选择的、渐进式、多层面的服务业开放政策,夯实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产业是贸易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创造公平的贸易投资环境,发挥不同经济主体的活力。大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一是实行选择性的开放策略。如印度将国内服务业划分为重点行业与非重点行业,对重点行业(如软件信息行业)采取开放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促进发展。对非重点行业采取限制政策,对产业实行保护。二是有步骤、分层次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如日本采取渐进式的开放策略,逐步开放金融和保险等领域。三是在开放中实行适度保护。如为避免服务贸易进口对国内服务业的冲击,德国在资历认证、颁发许可、投资主体及股权比例等方面对跨境服务实行限制。在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条件下,我国应根据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重点,实行有选择的、渐进式、多层面的服务业开放政策:一是分行业有选择地开放。如对金融、文化等领域的试点开放。二是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如在上海、广东等自贸区实行服务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三是实行多层面的服务业开放。如通过CEPA实现内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大力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谈判,加强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服务贸易谈判等。第三,建立服务贸易监管体系,在开放中实行适度保护,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开放中实行监管是大国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经验。其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体系。如美、英、法、加等国针对不同服务行业,均建立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如英国建立的《金融服务法2012》、《民用航空法2012》、《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法2013》等。二是通过立法设置壁垒,保护本国服务业的发展,如加拿大在金融服务、通信服务、运输服务、专业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领域,通过立法限制外国服务公司的所有权,限定市场准入等。三是设立相应的机构,履行监管职能。如法国通过外贸部,中小企业、贸易、手工业和自由职业部,以及运输、装备、旅游和海洋事务部等,制定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并负责监督执行。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目前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立法严重不足,不少领域仍处于法律空白,无法对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实行有效监管。为此,我国应加快推进各服务部门的立法进度,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第四,实施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各国采取的主要做法:一是重视双边、区域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拓展海外服务贸易市场。如美国积极推动TISA、TPP和TTIP等贸易谈判;印度通过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签订区域贸易协定,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加拿大实施“全球商贸战略”,开拓北美以外的服务贸易市场等。二是政府运用财税、金融等多种手段,大力扶植服务业的发展。如新加坡为建成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制定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国际金融机构进驻新加坡。三是建立服务贸易出口促进体系。如美国商务部在全国成立了108个出口扶助中心,覆盖了各个州及美国主要的贸易城市。与货物贸易促进体系相比,我国尚未建立起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政策。借鉴大国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经验,我国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双边、区域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拓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政府运用财税、金融等多种手段,大力扶植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和促进平台,发挥民间企业的主导作用。第五,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和协调制度。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和协调制度是大国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贸易政策制定、服务贸易管理到相关的行业管理,大国均建立了完善的、分工明确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且形成了有效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与此同时,各国发达的民间服务行业协会在实行行业自律,以及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服务贸易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出现了贸易管理部门与服务业管理部门之间多头管理、政策协调较差等问题。为此,我国应建立国家高级别的服务业对外开放和管理的协调机构。同时,消除行业协会的行政色彩,充分发挥民间行业协会在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中的作用。第六,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源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大国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职业培训。如在人才引进上,新加坡实施开放的人口政策,不仅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科研环境、优惠的税收制度等综合优势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而且在海外设立了8个联络处,有针对性地引进外籍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英国通过加强高等教育、与职业市场接轨、开展“学徒计划”等,以各种方式培养高质量人才;在职业培训上,德国建立的独特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将学校培训和在职培训优势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了社会对服务行业的需求。我国服务贸易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亟须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专门人才。为此,一是我国应根据服务贸易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将在校培训与在职培训有机结合;三是实施人才战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外高端人才和海外留学人员,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第七,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完善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是一国制定服务贸易政策,开展服务贸易谈判的前提和基础。各国对服务贸易统计非常重视,其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具有法制化、统计机构与队伍专业化、统计方法科学化等特点。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完善。为确保政府正确决策,我国应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贸易统计分类,完善服务贸易的统计调查方法,扩大与完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采集渠道,提高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质量。本书写作历时一年半。多次讨论,几易其稿。赵瑾负责整体框架设计、组织讨论和研究,写作的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赵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第二章张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三章孙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四章江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五章王迎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白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第六章申恩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杨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七章陈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第八章董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第九章汤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第十章梁洪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十一章冯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此,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高培勇院长对研究的支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责任编辑王曦为本书出版所做的一切!在探索中国实现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的研究正在前行,无论是对全球服务贸易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的研究,还是大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国际经验,以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我们坚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赵瑾2015年5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赵瑾.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赵瑾.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赵瑾(2015).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