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与治理效能
图书简介
以高质量的成果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
张树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进一步分化重组,各种政治思潮风起云涌,政治局势跌宕起伏,世界进入动荡、变革与深度调整期。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一方面需要精准把握冷战后世界政治演变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进一步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呼应人民期待,自主自为自强,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实现思想突破与学术超越,加快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知识体系以及教学和研究体系,切实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 时不我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体系
世界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而这种变化颠覆了世界多数人对西方政治的传统认知,也冲击着百年来一直环绕在“山巅之城”的西方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当下西方一直奉若神明的传统政治学、经济学等理念与逻辑已经无法解释“西方之乱”,更无力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陷入解释困境而不能自拔,西式政治学、经济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些教科书不得不改写或重编。
每一次世界历史的跌宕起伏,都有其深刻的政治根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突破与超越?如何认识世界的变革与调整?回答好上述时代性命题,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的责任。
二 总结提炼中华政治思想的精华、汲取中国政治智慧
政治学是研究治国安邦和治国理政的学问,是经世致用之学。政治学研究要有思想、有立场、有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为前进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为行动指南,牢牢把握中国政治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把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观念、中国政治实践、中国政治智慧等融会贯通。跟上时代的步伐,紧扣时代的脉搏,回应人民的呼声和社会的期待,努力推进政治学研究的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国泰民安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山河破碎的惨痛教训。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础和出发点。坚持古为今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科学阐明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渊源和嬗变,准确解读中华政治文明的精髓和内涵,凝练中华政治文明独特的标识性概念和表达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文化支撑。
三 珍惜和开拓当代中国政治宝库,凝练思想,升华理论,提升学术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政治文化传统。然而,19世纪中叶以降,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和殖民者的入侵,西方的政治、文化被作为先进的知识引入中国,政治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进入中国大学的课堂。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政治运动,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探索。10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独特而宝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这些光荣的历史都是政治学研究无尽的宝藏。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刻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国之大局、紧扣国之大要、关注国之大事、研究国之大计。我们不能仅仅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更不能孤芳自赏、自我循环,而是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传递新时代的关切,呼应群众的所需所想。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政治学学术共同体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我们要树立团队意识,发挥社科院所的集体优势,避免散兵游勇,力戒零敲碎打,“捏指成拳”,积极组织团队攻关,发挥高端智库群的作用,推出更多更好的集成性、原创性成果。
四 自主自为自强,以高质量成果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
社会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理论反映和知识结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与经济强劲发展和综合实力相比,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还有很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指出,目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还存在着八个方面的不足和短板,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我们迫切需要用符合中国实际的知识话语和学术逻辑去解释中国国家的发展现实,发展中国学术,弘扬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构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实践成就辉煌,冲破了西方世界固守的理论教条和逻辑束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建设经验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开辟了一条通过政治创新超越西式民主的道路,为推动国家全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逻辑框架和价值遵循。
当下,中国实践积累起的治理成效与经验已经相对成熟,中国政治学人要在努力破除西方话语逻辑陷阱的基础之上,实现政治学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有效突破。而目前这方面的尝试,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和“如何做”的问题。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中国政治学应密切跟踪关注国内外发展最前沿和新趋势,勇于挺立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发时代先声。我们应该有所创新,跟上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步伐,努力提炼中国政治的发展经验,弄清和讲明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通过比较借鉴,吸收人类文明和世界政治学的优秀成果,力戒全盘照搬、过度西化,努力增强中国政治学的自主性和原创性。
我们应提升格局,放宽视野,自觉打破学科壁垒和门派界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推动学科融合,创新研究方法,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把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在理论研究中要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十四五”期间,政治学人要树立精品意识,以质量为先。通过学科优化调整,辅以学界和学术机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大力提升科研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敢于超越的勇气,自主、自为、自强,写好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篇大文章,这也是我们组织出版“新时代政治学研究书系”的初衷。该套丛书将主要编辑、收录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战略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推出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实践验证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是为序。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作者:靳诺 刘伟
图书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
2
图书 解码“中国之治”:新时代党群关系研究
作者:姜卫平
图书 解码“中国之治”:新时代党群关系研究
-
3
图书 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
作者:杨开峰等
图书 中国之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五讲
-
4
图书 中国之治: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作者:周少来
图书 中国之治: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
5
图书 公众心理状况与公共危机治理效能
作者:郑建君
图书 公众心理状况与公共危机治理效能
-
6
图书 政府购买农民工公共服务及其治理效能研究
作者:孙健
图书 政府购买农民工公共服务及其治理效能研究
-
7
图书 水资源协同安全制度体系研究
作者:王喜峰
图书 水资源协同安全制度体系研究
-
8
图书 民生保障的中国之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研究
作者:高和荣
图书 民生保障的中国之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研究
-
9
图书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创新
作者:蓝志勇
图书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创新
-
10
图书 “浑沌”之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逻辑:1980—2015
作者:冯川 贺雪峰
图书 “浑沌”之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逻辑:1980—2015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