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华谚语义类体系构建研究

ISBN:978-7-5227-2966-4

出版日期:2024-04

页数:272

字数:235.0千字

点击量:2783次

定价:8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JYT23129)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由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出版 展开

图书简介

谚语彰显着人类的智慧,展现着人类发展的轨迹,传承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文化。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明的进程不仅在史书中被记录下来,同时也在谚语中多有体现。中华谚语包含着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保存下来的谚语,其数量异常丰富,所含内容也特别广泛和深刻。2017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谚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自然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谚语的传承,首先体现在收集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质变的原理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质的飞跃,在数量上就必须要有充足的保证。所以,要想全面而深刻地对中华谚语进行研究,首先必须做到在数量上的充分占有,只有搜集材料足够,才能为我们接下来进行更加具体的研究做好准备。其次,要将所收集的谚语进行整理。整理就要有一个足够大的框架,这一框架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来容纳我们所找到的中华谚语。当然,体系的构建不能马虎,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只有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律构建的体系才能够更加精准、更加科学地让我们将收集来的全国各民族的谚语“各得其所”。那么,在构建这一体系之前,首先要对已有的、国内外的各种体系进行充分的研究,只有在充分学习和研究前人体系的前提下,才能够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包容性强、分类适中、结构科学的分类体系。

各类辞书体系构建采用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首先是最简单的不构建体系或者直接以序号作为全书框架的辞书,这类辞书面世的不是很多,一般只有收录内容非常少的辞书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一系列少数民族的谚语选集,它们就是这样类似“小册子”的图书;其次是采用音序编排或者笔画排列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是辞书中出现最多的编排体系,也是最稳妥、最常见的方式,我们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就是以这样的体例进行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方式只能够满足依据首字进行查阅的功能,在一些功用和特定需求方面往往不具有太多的优势;最后就是采用义类体系进行编排的方式,国内外采用义类体系编排的辞书是比较多的,这种方法打破了固定的按照首字查询的限制,在功能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所以在对中华谚语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义类体系进行辞书的编排。

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自身的属性和特质,但事物又总是在运动变化中不断发展。凡人类所能够感受到的变化,在其思维中总是希望找到合适的描述方式,而对于各种事物进行描述的词语,汇总起来,就会多到无法计算。但是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记忆水平又总是有限的,在对某一事物的形容或描述中,不可能把所有关于这一事物的词语全部在脑海中恰当地罗列出来,这样就会产生一种不被人们满意的现象,即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类认知水平及记忆水平有限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人们必须要有一个可供自己进行挑选、取材的工具书,而按照义类编排的辞书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打破传统的按照音序或部首进行排列的编排体系而按照义类进行辞书编排,不仅能够做到传统编排体系拥有的满足人们查阅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在查阅的同时为读者在想要查询的范围内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甚至在读者只是拥有对某一事物的模糊概念时为读者提供恰当的、更多的、更好的选材。

近年来,有关谚语的辞典出版得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按照义类进行编排的辞典。各家谚语辞典各有所长,在分类体系上也各有千秋,但大多数的谚语辞典在编排体系上或多或少都有瑕疵,有的辞典有类目没有纲,有的谚语辞典虽有纲有目但分类过于细致,以至于分出很多零碎细目。此外,许多辞典在谚语搜集方面都只是从一个或者几个民族入手,要么是只就一个或几个地区的谚语进行收集整理,涵盖谚语方面有欠缺不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资源早已达到共享,有些只属于这一民族或这一地区的谚语早已打破时空限制为全民所有。所以在编纂一部优秀的谚语辞书之前,谚语数量首先要有必要的保证。其次,确立一个能够包容中华各民族谚语的严谨科学、分类适中、体系完善的谚语义类分类体系也尤为重要。当然,在构建义类体系之前,在谚语的占有、吸收借鉴前人义类体系构建成果以及对体系建构中的一系列原则的把握和后续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充足的准备以及科学的方法。

中华谚语的语义内容具有丰富性、类聚性、系统性的特点,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开展中华谚语的整理与研究,根据语义内容进行分类,系统构建义类体系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书立足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中华谚语语料,在深入分析中华谚语的语义特性和语义联系、高度概括语义类型、充分揭示语义系统性、深入探讨分类和分层标准与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框架清晰、层级分明、体系严谨、方便实用的中华谚语义类体系,并探索中华谚语义类辞典编纂理论。

编纂辞书的过程实则是以语言的形式将人类流传下来的智慧成果进行甄别,择取精华部分,并采用一定的优化手段,使其能够有序地被概括的过程。辞书能够以有限的、压缩的空间和形式荟萃灿烂文化,从而成为传播和普及文化的重要工具书。辞书编纂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内部拥有着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一个以纵向方式架构辞书的完整性,一个以横向形式丰富辞书内涵。同时,开展辞书编纂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统筹,优秀的辞典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处处体现着工作者的匠心以及其本身的魅力与价值。中华谚语是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世代流传,数量可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同时,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与他国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桥梁,也是彰显我国大国气质和优秀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志。因此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责无旁贷的,谚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收集和考察全国各地区、各民族谚语及有关谚语文化,收获颇丰,而此次中华谚语义类体系的构建,也为将来编纂《中华谚语义类辞典》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辞书编纂的工程是宏大的,我们希望将来《中华谚语义类辞典》的出版始终沿着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为中华谚语的保护以及辞书编纂事业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人物

地点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冲.中华谚语义类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王冲.中华谚语义类体系构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冲(2024).中华谚语义类体系构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