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唐诗疑难详解

ISBN:978-7-5227-1313-7

出版日期:2024-01

页数:732

字数:590.0千字

丛书名:《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点击量:3378次

定价:22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本书由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资助出版 展开

图书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一带一路”则是文明互鉴的重要路线、渠道和阵地。尤其是在时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语境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促成各国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存,以消除不同文明圈之间的隔阂、误解、偏见,对于推动国家整体对外交往及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传播、创新,建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全球性文明,乃至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成都是一座具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创造过丰富灿烂的文明成就,形成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精神。成都又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古蜀时代开始,就形成了文化交流、互鉴的优良传统,留下了文明互鉴、互通的千古佳话。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成都在新时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有重要地位,扮演着重要角色。必当趁势而上、大有作为。

成都大学是一所年轻而又古老的学校,其校名可追溯到1926年以张澜先生为首任校长的“国立成都大学”。虽然1931年后即并入国立四川大学,但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居四川三所大学(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大、公立四川大学)之首,而且在全国教育部备案的21所国立大学中,也名列第七。并且先后有吴虞、吴芳吉、李劼人、卢前、伍非百、龚道耕、赵少咸、蒙文通、魏时珍、周太玄等著名教授在此任教。因此,成都大学乃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以文科特色见长的高校。即便从通常所认为的1978年建校算起,也仍然产生了白敦仁、钟树梁、谢宇衡、常崇宜、曾永成“五老”,并且都是以传统的文史学科见长的教授。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属唯一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理应成为成都文明互鉴、对外交往、文化建设以及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镇和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大学在实施“五四一”发展战略,实现其高水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接续其深厚人文传统,再现文科历史荣光,建成成都文化传承发展创新高地,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及“三城”“三都”建设中,擘画成大方案、提供成大智慧、贡献成大力量,就成了成大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因此,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特别是依托四川大学的高水平学术平台、师资、项目,借智借力,培育人才,建设学科,积累成果,不断发展壮大成都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就成了不二选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大学进一步强化拓展与四川大学的合作,在其“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下成立“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以中华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为基础,旨在为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对话、互鉴及未来的创新发展而搭建支撑平台、凝聚社会共识、建立情感纽带,指导引领成都大学文科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心立足西南、心系天下,充分发挥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独特优势,以学术研究为依托,以理论研究、平台构建、学科培育、人才培养、智库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构建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就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倡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创新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搞好顶层设计,精心编制中长期规划,汇聚和培育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立足成都大学人文社科的现实基础和优势,久久为功,集腋成裘,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充分彰显学术创新力,逐渐提高“中心”的影响力。因此,编撰出版“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就成了重点工作和当务之急。

“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每年从成都大学人文社科教师专著中遴选,并全额资助出版。每年一辑,一辑八种左右。开始几辑不分学科系列,待出版的专著积累到一定数量或每年申请资助出版专著数目较多时,方按学科类别分为几个系列。如天府文化系列丛书、成都大学学术文库、重点优势学科研究系列丛书(如古典学、文艺学、比较文学等)。资助出版的著作为专著、译著、古籍整理(点校、注疏、选注等),以创新性、学术性、影响力为入选标准。力求通过10年的持续努力,出版80部左右学术著作,使丛书在学界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成为展示成都悠久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中国人文社科西部重镇丰硕成果的“窗口”和成都大学深厚人文传统、雄厚社科实力和丰硕“大文科”建设成就的一张靓丽名片。合抱之木,起于茎寸。百年成大,再铸辉煌!但愿学界同仁都来爱护“丛书”这株新苗,在大家精心浇灌壅培下,使之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杨玉华

2021年11月6日

于成都濯锦江畔澡雪斋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人物

地点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玉华,张起,张天健.唐诗疑难详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杨玉华,张起,张天健.唐诗疑难详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杨玉华,张起和张天健(2024).唐诗疑难详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