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一等奖

ISBN:978-7-5004-4871-6

出版日期:2004-12

页数:632

字数:854.0千字

点击量:12292次

定价:28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中国考古学》(九卷本)为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展开

图书简介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周代。周武王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今河南洛阳,由此,史家又以西周、东周称之。在本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介绍了我国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中对两周遗址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及其研究成果。这些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文献的空白。本卷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周王朝存在的八百余年间,周代先民创造的青铜文明。从中,可以看到它比商代文明更加灿烂,还可洞察到东周时期出现社会变革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必然趋势。在中国近两千年的青铜时代中,两周时期处于巅峰时期。铜矿的大量开采与冶炼,铸造工艺的改进与创新,使青铜业获得很大发展,生产了大量青铜制品。这些青铜制品不仅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领域,而且推动了商业与贸易的发展。青铜制品中还有许多惊世之作,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特定地位。在青铜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人工冶铁业。尤其重要的是,生铁冶铸技术在春秋时期出现后,推进了铁器在农业与手工行业中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卷依据目前所见的考古材料,分列各章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读者可从西周与东周时期的都城遗址的规模、布局与出土物的介绍中,了解到它们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还可观察到宗周与诸侯国势力的消长。从众多墓地资料中可以看到周公所制的“礼制”及走向“礼崩乐坏”的过程。从反映农业、手工业发展水准的各种遗存中,可以感受到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与卓越的创造能力。从一件件精工雕琢的工艺制品、长篇铜器铭文到成编、成组的钟磬与管弦乐器,以及一幅幅极富诗意的绘画作品中,可以追寻古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周边地区发现的不同遗存中,人们可以看到各少数族群居民身处特定环境,在与中原居民的频繁交往中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凡此种种,都相当全面地勾勒出两周时期的社会风貌,从中可领略到有周一代先民们在两千年前创造的辉煌。进而可意识到两周时期的文明成果,对后世的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卷引用的资料十分丰富,各章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宽泛,对从事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史、文物与博物馆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长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中国考古学·两周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张长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中国考古学·两周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张长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殷玮璋(2004).中国考古学·两周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