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

ISBN:978-7-5161-5433-5

出版日期:2014-12

页数:246

字数:258.0千字

点击量:8892次

定价:4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由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以及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将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因此,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对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如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目标,需要关注和评价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外,更重要的是要确定全面小康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的体制和机制等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农村全面小康是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农民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复合系统。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都曾试图通过设计指标体系,量化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及对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进程的度量。国家统计局在大量的专题调研和综合研究基础上,在对多年来农村住户调查资料的测算及分析上,建立了目前被政府采用的中国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共分为六个方面18项指标:第一类是经济发展,第二类是社会发展,第三类是人口素质,第四类是生活质量,第五类是民主法制,第六类是资源环境。与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农村小康生活水平指标体系相比,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明显强化了有关社会、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课题立项后,首先完成了《理论界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讨论综述》,以及《发展含义及评价体系的演进》综述研究报告。理论综述,一是对2002年以来理论界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讨论进行介绍;二是从发展理论的评述为切入点,对隐含在理论中的发展含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演进进行综述,对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及发展进程的度量有所帮助。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度量和评价主要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总体成效的度量;二是深化到对小康建设的成果分配和分享的度量上。即除了度量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取得了成绩外,更为关注的是度量小康进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前一层面的工作固然非常重要,但一般地说,发展机制、发展政策和治理结构的改进,更取决于后一层面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总体进程以及区域间实现程度差异的评价,是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以及历年监测数据为依据展开的。对全国农村总体小康进程监测结果表明,到2008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已经达到近一半的目标,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在农村资源环境、农村人口素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距离实现小康预期目标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将是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任务。专题研究以人群瞄准为主,选择能够反映中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又能获得的指标进行评价。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经济发展的度量和评价,主要从农民收入和农民消费两个视角完成。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农村社会发展、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变化的度量和评价纳入统一框架,主要通过农村医疗、教育、生活质量、信息化实现程度、通电、通路等发展状况全面展开。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民主法制建设的评价,主要从村委会选举、村务管理、财务公开、农村社会稳定程度的变化等能反映村级治理状况的方面展开的。对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资源环境演替变化的评价,主要基于对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利用变化状况进行评价。本书根据可观测、可检验和需求弹性小等原则确定适宜的监测和评价指标。根据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并与多位从事农村发展相关方面专家的深入探讨,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确定以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标为主体,其他数据系统作为补充的研究方法。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多次举办小型讨论会,对专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性建议,必要的数据补充、最新研究成果的引用及计量方法改进。因此,研究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国家统计局历年发布的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监测报告;(2)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系统的6个省2000年、2002年、2004年的600个村、600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3)国家、省级层面、地市级层面和县级层面的资源清查数据和统计数据;(4)相关课题获得的有效调查数据等。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第一章由李周完成,第二章由李周和国鲁来共同完成,第三章和第八章由尹晓青完成,第四章和第五章由王欧完成,第六章由王健宇完成,第七章由邝奕轩完成,第九章由于法稳完成。课题研究期间,杨东升、周轶韬、张志辉分别参与了农村资源与环境专题、农民消费专题和农村社会发展专题前期讨论和研究,对顺利完成报告给予了非常好的启发和支持。尹晓青对全书做了统纂。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尹晓青,李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尹晓青,李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尹晓青和李周(2014).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