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

ISBN:978-7-5161-3582-2

出版日期:2013-11

页数:215

字数:210.0千字

点击量:10194次

定价:3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一 关于“柳子戏”清初以来,戏曲界素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说,关于此划分的最早记录来自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小铁篴道人《日下看花记》“九月重阳后五日”自序“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的记载。1014264“南昆、北弋、东柳、西梆”1014265这一称呼的明确出现是在齐如山《京剧之变迁》中:“清初尚无二黄,只有四种大戏,名曰南昆、北弋、东柳、西梆。”1014266此称呼出自观众之口,抑或精通戏曲的专家之口,现在已经难以弄清。但是中国东西南北流行这四种声腔却是不争的事实。柳子戏是流传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省部分地区的古老剧种。属弦索声腔系统,1014267其唱腔是元明以来流行于民间的俗曲小令的基础上逐步衍变发展而来。由于早期用三弦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因此流行于运河以东的曲阜、泰安、临沂、莒南、沂南一带的柳子戏,习称为“弦子戏”;黄河以北称“北调子”、“百调子”或“糠窝窝”;在临清(旧清平县内)则称为“吹腔”。1014268在历史上,东柳不仅具体指流行于山东的柳子戏剧种,并且亦指一种戏曲声腔——弦索腔。如齐如山在《京剧之变迁》、梅兰芳在《东柳重青》中称:皮簧腔未盛行前,中国的流行曲调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1014269上面所称四种不同的戏曲形式,是指“曲调”即声腔而言。如“西梆”指流行于我国西部的梆子腔,并非指同源异流的哪一个梆子腔剧种,“南昆”、“北弋”亦如此,所以,当时所说的“东柳”,可以理解为流行于我国东部地区以柳子戏为代表的弦索声腔系统。1014270廖奔、刘彦君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认为“东柳”为弦索腔在山东的一支,即柳子戏,“西梆”为西秦腔扩展而成的梆子腔,反映出时人对于清初四大声腔分布情况的基本判断。1014271余从在《戏曲声腔剧种研究》中指出“东柳”就是指以演唱俗曲为主的柳子戏。柳子戏,又称弦子戏,在临清地区叫吹腔。用三弦、笙、笛等乐器伴奏。所唱曲调有〔柳子〕和惯称为“五大曲”的〔黄莺儿〕、〔驻云飞〕、〔山坡羊〕、〔锁南枝〕、〔耍孩儿〕(〔娃娃〕)。1014272纪根垠在《柳子戏简史》中指出:“虽称‘东柳’,流行地域决不限于东海之滨;实则是和弦索腔系姊妹剧种息息有关、血肉相连的。”1014273还指出所谓“东柳”,除单指柳子戏外,其包括的范围也只能限制在弦索腔系中,即“明清俗曲系统”之内。也就是说,“东柳”只能被作为由俗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剧种的“统称”或“泛指”,而不能超其负荷,容其不能容之量。1014274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东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地说,“东柳”是一种声腔名称,即除指柳子戏外,其包括的范围,限定在弦索腔系中,即“明清俗曲系统”之内。即“东柳”只能被作为由俗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剧种的“统称”或“泛指”,而不是特指柳子戏。严谨地说,山东柳子戏是“东柳”的代表性剧种,是“东柳”的一部分,但“东柳”不仅只指柳子戏一个剧种。宏观上看弦索腔系的地理位置,其主要流传之地在中国版图方位属东,南北跨鲁、豫、冀、苏、晋、鄂等地,故命名“东柳”。此种划分与前“南昆、北弋、西梆”采用的是一种思路和概念界定,是指四种大的声腔系统,而非特指一种地方剧种。狭义地说,“东柳”特指柳子戏。柳子戏,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仍在山东、河南、河北、苏北境内流行的古老剧种,是弦索声腔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剧种之一。以演唱由元明清以来中原一带流传的俗曲(包括柳子调)为主,并承受了高腔、青阳、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它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关系密切,互有影响,都用三弦、笙、笛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柳子戏用横笛,其他用锡笛或大笛),故流传在曲阜、泰安、临沂、莒南、沂南一带的柳子戏,习称为“弦子戏”;黄河以北称“北调子”、“百调子”或“糠窝窝”;在临清(旧清平县治内)则称为“吹腔”。1014275今主要流传之地在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在此定义上,主要流传之地“山东省”位于中国版图之东部,名称中又恰好有一“东”字,在名称上起到了特指与强调的作用。本书做狭义上的“东柳”研究,即山东柳子戏的音乐及文化研究。二 山东柳子戏研究的现状柳子戏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曾在泰安县北白楼村进行过调查研究,记录数十支曲牌。1953年,华东戏曲研究院组成“山东地方戏曲调查小组”,进行了一定的调查访问。1953年冬,山东省文化局派纪根垠等到菏泽地区对柳子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1954年,纪根垠、徐筱汀等专家从曹县、徐州等地选拔出部分剧目参加山东省地方戏曲观摩和迎接华东区戏曲汇演,并整理了《孙安动本》、《玩会跳船》等剧目。60年代初,柳子戏进京汇报演出,《孙安动本》获得好评。60年代中,“文化大革命”开始,《孙安动本》被指为与《海瑞罢官》一样是 “一根毒草”,随着大批古装剧目的禁演,各地柳子戏剧团相继撤销,至1979年1月才得以恢复。1979年之后,部分学者陆续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1983)、《山东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1983)、《中国音乐词典》(1985)、《中国戏曲志·山东卷》(1994)、《中国戏曲剧种大词典》(1995)等撰写了柳子戏剧种介绍,对原有的资料不断进行丰富和充实。(一)曲谱和音像资料整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下卷)(1996)从柳子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唱腔的分类、唱腔的艺术特征、乐队与伴奏四部分进行概述。唱腔的分类包括明清俗曲类和客腔类曲牌。唱腔的艺术特征从词格、板式、宫调、语言音韵与演唱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乐队与伴奏部分包括乐队的编制、主奏乐器、伴奏手法、文场曲牌、武场锣鼓经等。后附有柳子戏曲牌一览表,其中列举了柳子戏的五大曲、复曲、单曲、小令、上下句体曲牌、〔青阳〕、〔高腔〕、〔乱弹〕、〔昆调〕、〔罗罗〕等曲牌以及柳子戏的各种板眼形式。谱例中收录了13个五大曲曲牌、15个复曲、20个单曲、10个小令、3个柳子、2个赞子、6个调子、4个序子,客腔曲牌包含6个〔青阳〕、6个〔乱弹〕、1个〔罗罗〕、3个〔昆腔〕、5个〔高腔〕。器乐曲牌收录了21个丝弦曲牌、27个唢呐曲牌、9个锣鼓经曲牌。全书从整体上对柳子戏进行了概括的介绍。《中国戏曲志·山东卷》编辑委员会编著的《中国戏曲志·山东卷》(1994)收录6个唱腔曲牌。以上两书出现的所有曲谱在《柳子戏音乐曲牌大成》(2000)与《柳子戏唱腔精选》(2003)中均有收录。段雨强、张云生等主编的《柳子戏音乐曲牌大成》(2000)收录了516个曲牌唱腔。147个器乐曲牌,其中包括33个丝竹曲牌、30个唢呐曲牌、39个唢呐带词曲牌、45个基本锣鼓经。20个现代戏和传统戏优秀剧目唱腔。全书共收录了唱腔、器乐等683个曲牌和唱腔,可见柳子戏音乐的丰富玄妙。在段雨强、张云生、侯俊美等主编的《柳子戏唱腔精选》(2003)中,艺人形象地将柳子戏的唱腔特点形容为:“小旦唱的颤微微,小生唱的云上飞,青衣哎哎水中漂,花脸横磨声如雷。”书中整理了14个传统保留剧目,60个唱段;26个新编移植剧目,100个唱段;21个现代剧目,96个唱段;全书共收录256个唱段。音像方面:196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孙安动本》(黄遵宪、张春雷、李艳珍等版本)。2004年,山东省柳子剧团出版杨春伟柳子戏个人专辑。2007年,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与山东省柳子剧团合作,录制了《柳子戏唱腔荟萃》(CD),为保存年代久远的老版本盒带转录而成。2007年7月30日至8月1日山东省柳子剧团在香港演出柳子戏传统剧目并且录制了《柳子戏集锦》(传统剧目香港演出版)(DVD):《孙安动本》(杨春伟、陈媛等版本)、《五台会兄》、《白兔记》、《张飞闯辕门》、《玩会跳船》、《关羽斩貂蝉》、《揽馆教书》、《观灯》、《捉刘氏》。(二)柳子戏源流研究纪根垠著《柳子戏简史》(1988)为中国戏曲剧种史丛书之一,是中国第一本关于柳子戏的史学专著。著作由柳子戏的形成、成长、兴起、艺术特色、衰落与复兴五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里,纪根垠提出至今为戏剧界公认的概念:“柳子”是明清以来民间流行的俗曲曲调之一,曾经作为流行的曲调,被说唱形式吸收。后来逐渐积累了一批剧目,经与弦索表演唱结合后形成独立的声腔剧种—柳子戏,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所谓“东柳”,除单指柳子戏外,其包括的范围也只能限制在弦索腔系,即“明清俗曲腔系”之内,也就是说,“东柳”只能作为由俗曲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曲剧种的“统称”或“泛指”,而不能超其负荷,容其不能包容之量。此书内容以文学剧本、史类资料分析为主。段雨强、张云生、刘元贞主编的《柳子戏史料汇编》(2003)收录了声腔源流文章37篇,评论文章38篇,报纸文摘97篇,音乐述评15篇,表演评介18篇,全书共有论文205篇,书中最后一部分介绍柳子戏名伶传记59人。该书包括了1959年至2002年的所有关于柳子戏的史料,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段雨强等主编的《柳子戏图像大观》(2004)以图像的形式介绍柳子戏,其中包括国内外的演出照、领导来访照、脸谱、柳子戏剧团历史照,几代柳子戏演员的演出排练照、获奖照等,历时从1959年到2003年的有关柳子戏剧团的部分图像,为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图像资料。(三)柳子戏文学剧本的相关研究临清田庄道光年间吹腔戏(柳子戏在当地称为吹腔戏)手抄本共有吹腔戏剧目40个。这批清代吹腔戏的珍贵抄本,有的附录着缮抄年代,如《摘锦录》后尚存“道光三十年(1850),新正上浣,漯阳郡延平田化龙淬锋氏题”的字样,抄录剧本二十余出;《雷峰塔》一剧,缀有“咸丰元年(1851)辛亥年云崧氏录本”; 1014276《虎牢关》后注明“同治三年”(1864)抄写,署名松亭者抄录。《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柳子戏》(一至十集)(内部资料)是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汇编的柳子戏剧本,汇集了鲁西临清田庄、鲁西南菏泽一带的部分剧目76个。1014277书中故事情节完整,角色分类齐全,标有唱腔曲牌提示,具有弥足珍贵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山东戏曲研究室的马建中研究员整理了部分柳子戏剧本,其中有的是在《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柳子戏》的剧目基础上修订的;有的是剧目名称相同但故事情节不同的,如改金牌A、改金牌B、改金牌C、改金牌D等;有的是新剧目。目前还没有整理完毕,尚未公开出版。该剧本共有剧目93个(详见附录1)。马建中告诉笔者,该书稿约七至十年才能最后完成,将用于《山东省文化志》之序志《戏剧篇》的编纂,全稿约56万字。在期刊文章中,王建发表了《柳子戏的蒙太奇运用—对一种戏曲特例的分析》(2005)、《晚清民国时期柳子戏的现代转型初论》(2005)、《柳子戏近现代流布综考》(2006)、《中国戏曲格局中的柳子戏》(2006)、《柳子戏水浒剧目研究》(2006)、《柳子戏传统剧目文学价值引论》(2006)、《论柳子戏的现代转型之路》(2007)等七篇论文,此几篇论文均为其硕士学位论文《晚清民国时期柳子戏的历史转型与文学价值》(2004)的分章节,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对柳子戏的剧本、流布、价值加以论述。(四)柳子戏音乐形态研究高鼎铸著《柳子戏音乐研究》(1995)一书,全书由概论、唱腔曲牌简析、乐队与伴奏音乐、柳子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四章组成。第一章论述了柳子戏的唱腔音乐构成及艺术特征。第二章对明清俗曲类中的五大曲、复曲、单曲、小令、明清俗曲类中的齐言体曲牌、客腔曲牌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论述了乐队、乐器与伴奏方法,以及文场音乐与打击乐的特点。第四章论述了柳子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对柳子戏的继承与保存提出呼吁,并鼓励唱腔的改革与创新。该书以柳子戏音乐本体研究为主。(五)柳子戏演员专题研究及其他段玉强、刘玉端著《张春雷与柳子戏》(2004)一书,采用了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张春雷的艺术生涯和艺术造诣以及对柳子戏的贡献。在柳子戏的传统剧目的200余出戏中,其中凡花脸、红脸、大生戏,张春雷大多上演过,为柳子戏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1983)、《中国音乐词典》(1985)、《中国戏曲剧种大词典》(1995)等工具书类,《山东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1983)、《山东戏曲音乐概论》(2000)、《山东戏曲论稿》(2000)、《齐鲁特色文化丛书—戏曲》(2004)等山东地方戏曲通论,《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1980)、《中国戏曲志·山东卷》(1994)、《中国戏曲发展简史》(全四卷)(2000)、《清代戏曲发展史》(2006)等诸多的戏曲通论著作中,提到弦索腔系时必涉及柳子戏,但均为简介式的说明。上述研究,对于明末清初兴盛的一个声腔系统来说,尽管为数不多,但为后来的研究者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柳子戏简史》与《柳子戏音乐研究》两书分别从“纵向”与“横向”的视角进行论述,对柳子戏理论的研究颇有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何丽丽.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何丽丽.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何丽丽(2013).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