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水文化研究(七)

ISBN:978-7-5161-4661-3

出版日期:2014-08

页数:281

字数:2373.0千字

点击量:10462次

定价:46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提升,包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迫切需要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恐怕这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或共识问题了,事实上,它已经成了一项党之要务、国之大策。早在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曾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水利部《水文化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也强调要着力加强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不断传承纪实、存史、资治、教化等水文化知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水文化素养。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自古以来,人类傍水而居,依水而存,随水而长。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命脉,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治国先治水,治水即治国”,治水历来被认为是兴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水作为自然的最基本元素,应该说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都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的内容。水不仅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产生,而且也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治水史其实就是一部简明中国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识水、治水、护水和赏水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体悟出许多充满辩证思维的哲思,奠定了中华水文化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可以说自有人类的存在就有水文化的光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孕育着思想内容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也因此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犹如灿烂星群拱卫明月,相映生辉,耀眼夺目。关于水文化的定义,学界观点说法不一。大多学者认为:广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以水为载体,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载体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统称。狭义的水文化是与水有关的各种社会意识,如与水有关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民风习俗、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进言之,所谓水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关于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就其存在而言,也是古已有之。但是,把“水文化”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提出来,把水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领域进行研究,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水文化作为一门学科或是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都还很年轻。在中国,近年来才开始将水文化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属起步阶段。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因水而生,缘水而成,自北京建校以来,南沿太行,历经三次搬迁,四易校址,最终稳居郑州,与黄河为伴,成为黄河流域最“接地气”的一所以水利水电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在水研究方面有着“天然地”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特别是随着水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水危机的挑战日趋严峻,“水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成了一个可以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及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所共同对话的领域;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入到了水文化研究的行列中来,使这一研究领域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如何破解人与水的矛盾?如何正视人类所面临的水问题?应当说,这些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突出。相应的,研究水文化、传承水精神、创新水学科已是“华水学人”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们也越来越体会到,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在科技手段之外,更需要借助文化的视野来进行思考和定位。基于以上种种考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校人文社科类从事水文化研究的教授、博士等专家学者,积极开展了水文化研究。学校也专门成立了水文化研究中心,下设水利考古博物馆、水文学艺术研究所、水法制思想研究所和水利社会史研究所等机构。历经数载耕耘,初步形成了一些成果,并将研究成果以系列丛书的方式付梓出版。本丛书计划采取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每卷选取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水文化载体为考察对象,以目前可以收集到的素材(大到文化遗迹,小到一个汉字)展开研究线索。水文化具有类型完备、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特点,国内学者李宗新、靳怀堾、董文虎、尉天骄、郑晓云、毛佩奇、宋豫秦、吕娟、王英华、潘杰、侯全亮、闫彦等都在水文化研究方面各有建树,其研究成果对我们写作本丛书给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限于学识,书中难免有纰漏之处,诚祈专家、同仁和诸位读者批评指正!在全党上下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今天,深入认识水文化,研究水文化,弘扬水文化,一可增强全社会的爱水、亲水、节水、护水的意识,转变人民群众用水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二可遵循水的自然规律,科学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应对水危机,促进人水和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可在办学实践中,以水为师,继续继承和发扬“忠诚坚毅、情系水利、务实奉献、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厚德博学,励志笃行,为实现中国梦、推动水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常年居住在黄河岸边、喝着黄河水长大的我,深知黄河的河水、黄河的泥土永远都是两岸人民世世代代不可缺少的生产之基、生活之源、生命之本。加之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工作,注定这一生都要与水结缘!水的力量、水的精神、水的气概、水的智慧也时常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对水的感恩、敬畏、笃爱时常昭示我,要在研究水文化,认识水文化,营造水文化,弘扬水文化,品读水文化中以水为道,以水为师,学水之善,尚水之志!在《水文化研究》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情之所至,赋诗一首,聊表心志: 雄哉黄河 知面何如知心焉,大河奔泻骥扬鞭。出山义胆骨身碎,入海侠肝弃浅川。九曲高歌意慷慨,百回猛进志宏远。千岩万壑岂可阻,谁怕途滩而畏前。是为序。朱海风2013年12月31日于华水大学乐贤园岸舟斋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朱海风.水文化研究(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朱海风.水文化研究(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朱海风(2014).水文化研究(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