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从贫弱到富强:走向民族复兴之路

ISBN:978-7-5161-4956-0

出版日期:2014-09

页数:238

字数:249.0千字

点击量:8084次

定价:4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在学术界,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选题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曲新英和于坤的新著上,我认为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这本专著有一个好的选题,即全面探讨和回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何中国能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裕。若把时间推前30年,恐怕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出中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展现如此巨大的活力和产生如此惊人的成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民众普遍地享受到历史上从来没有享受到的物质成果。这不仅使中国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也令很多外国人惊叹不已。当然,从人均水平看,中国今天还未达到发达国家富裕的水平和状况,但谁能否认中国这一成功是自己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可比拟的?而且中国现在仍然在向着这一伟大目标急速地前进着。所以,总结中国几十年来如何从贫弱逐渐走向国家强大和人民富裕的经验,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既有紧迫性,也有必要性。正因如此,我认为作者从选题到研究成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我认为该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即从理论上说明中国从积弱贫穷到初步实现富强的经验和内在逻辑。二是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仅对于从事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的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那些从事社会经济建设工作的人们来说也不乏启发意义。先说第一个方面。我国为何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经济奇迹,实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取得的成就?作者作出如下的科学总结:一是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政治环境。从国内政治环境来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环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届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气魄,永远地结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斗争不断、国内斗争不已的历史,开创了全党全国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新局面。社会上人心思稳、人心思治。从国际政治环境来说,这30多年我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也是最好的。我国在邓小平“养光韬晦”和“不当老大”决策的指导下,与周边国家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我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的强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二是思想的空前解放。经济发展绝不单纯是经济问题,它与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有极大的关系。设想一下,我国如果没有1978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全民大讨论和对“两个凡是”观点的有力批判,没有在那之后一系列的思想解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如此大的进步吗?所以,有学者把那一次全民大讨论称为“中国人的第二次解放”是有道理的,思想上的解放,使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和进步。“精神转化为物质”,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的最大进步,它在中国划时代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上充分展现了出来。这是一条需要我们特别重视和记取的经验。三是经济制度的创新。在思想进步的影响下,中国这些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特别是经济制度的创新。而制度创新的作用就能如同原子分裂一样,产生了裂变效应,以强大的力量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改革开放后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而代之以新的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对旧的制度的一种变革和创新,它虽然是一种生产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但其意义早已超出了经济领域。还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户籍制度的改革,等等。正是通过这种制度的威力,而不是通过过去那种单纯依靠道德的力量,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这就解决了过去将道德与制度相对立的观念。认为经济制度和道德是可以互相提升的,而不一定是相互对立的。这实际上体现出制度是道德的一种法律化形式和体现,而道德又是制度的内核这样一个思想。四是将国富与民富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空想社会主义和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往往将国富与民富对立起来,仅仅把国家强大、强盛作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而忽视甚至否定民富。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最为深刻的思想观念转变,就是将这两者统一起来,即认为这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互补的,也就是民富强化国富,国富促进民富,实现两者的共存兼顾,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思想观念上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经济保持活力的根源之一,也是我国经济能有如此之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更是中国经济不断提升的关键要素,也是中国对全球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五是中国走的是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也不同于俄罗斯等国的发展道路,它是完全立足于自己国情基础的发展之路。如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一步到位地任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完全实行市场经济,而是循序渐进地让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最先提出的是“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等到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逐渐完善和人们逐渐适应后,又进一步提出“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再如对所有制的改革,也是先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从属地位。等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进步之后,又提出实行“混合经济”的发展模式,由此将由公有制(实际是国有制)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变为能够动员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活力、打破国有经济垄断的崭新经济结构,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持续的活力。这种做法适应中国国情,避免了过快的改革引起的社会震荡,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彰显了中国道路之特色。再来分析第二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国实现富强的过程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但是这一过程不会结束,我们将努力达到更高水平的富强,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思考未来的发展,就是完全必要的。作者认为,今后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特别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在实现人民富裕的过程中,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所谓“效率”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就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给予生产要素所有者相应的报酬;所谓“公平”简单说就是公正平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就是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而公平首先是经济平等,这是诸项平等的基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兼顾,就是既重视贡献,也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换言之,就是在分配中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出现收入的两极分化。只有这样的富裕,才是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富裕,这样的富裕才是可持续的富裕,也是人民群众可接受的富裕。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过高,在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最近国务院提出户籍制度改革意见,逐步取消公民的城乡身份差别;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主导地位,等等,都是对分配中公平效率的兼顾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在实现富强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保护。富强绝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均GDP的提高,人均物质占有量和消耗量的增加,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等等,还应与环境状况紧密联系起来。物质丰裕但环境恶劣,这样的“富裕”并不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在党和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已经包含着环境优美这一目标和指标。然而,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中却出现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痛定思痛,使我们认识到富强必须与优美环境结合起来,这样的富裕才值得追求,这样的富裕才能真正给人民带来恒久的利益,这样的富裕才可持续。而这正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可喜的是本书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三是在实现富强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变革和进步。富裕绝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与社会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思维方式等密切相连。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变革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即使暂时强盛了、富裕了,但缺乏持续性,不能长久。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哪一个思想落后、观念停滞的国家能够实现长远的强大和富裕,而能持续保持经济活力和社会进步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思想观念进步的国家。道德也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道德败坏,人人相互计算,家家以邻为壑的国家能有经济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裕。而本书作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四是实现富强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快推进政治制度的改革。政治和经济虽有其独立性,但总体上来说是息息相关、不能分离的。为了使社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实现政治和经济的良性互动,即经济的高效发展为政治改革创造良好的动力,而先进的政治制度又为经济的更大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还存在不协调的状况,即政治制度改革的速度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速度。这种状况如不能及时改变,将会影响到我国实现富强的步伐。因此,为了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为了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是完全必要的。本书作者在研究中已经注意到这一重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构想,这是应该特别嘉许和肯定的。总之,纵观全书,本书的两位作者无论在研究的选题方面还是在研究内容的创新方面,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对理论研究者和广大读者都会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因此,我很乐意将此书推荐给读者朋友们。雷定安青岛大学经济学教授2014年7月28日于青岛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曲新英,于坤.从贫弱到富强:走向民族复兴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曲新英,于坤.从贫弱到富强:走向民族复兴之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曲新英和于坤(2014).从贫弱到富强:走向民族复兴之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