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研究

ISBN:978-7-5161-2012-5

出版日期:2012-12

页数:208

字数:229.0千字

点击量:10106次

定价:3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XTY003) 展开

图书简介

“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党和政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西部农村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具体体现,促进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围绕“各类群体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条件保障”、“检查考核制度建立情况”、“校园运动安全意外伤害事故应急机制建立”等五大方面内容,对我国西部地区5个省(市)的49个县(区)6673所农村中小学校(实地调研98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尤其是“长效保障体制”及与此紧密关联的若干问题进行调研与访谈,得出相应结果并导出如下结论: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得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及教师的理解支持。教育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对开展该项活动目的、意义及内涵认知度较高;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认知度一般;农村中小学生认知度较低。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基础,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比较重视,成立相应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有77.5%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每年组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因测试经费后续投入缺乏,截止2009年6月实地调研为止,一些西部农村中小学校该项工作已陷入瘫痪状态,为应付检查存在测试数据虚假现象。西部农村中小学校有79.4%能够保证学生课外1小时体育活动,但在开展课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活动项目、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少数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校因学生徒步上学较远,而没有开展课外1小时体育活动。在执行国家体育课时标准方面,西部农村小学校1—2年级体育课时达标率为55.36%,小学3—6年级体育课时达标率为69.64%,初中年级体育课时达标率为57.5%。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各学龄段体育课时离国家规定标准有很大差距,体育课时被随意挤占现象仍然存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运动场地达标率比较低,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1小时体育活动需求,小学校类达标率为25%、初中学校类达标率为32.5%,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达标只有38.5%,且体育器材种类较少,体育器材来源途径单一,远远低于《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严重滞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要求。西部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较低,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专业技术保障队伍。体育教师出现“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体育专职教师缺编比例较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较低。专职体育教师缺编比例为69.87%,尤其小学类专职教师缺编更加严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体育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该项开支主要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年均体育开支占公用经费比例小于5%的,占3.13%(其中有3所没有投入1分钱);年均体育开支100元至1万元的农村中小学校占83.33%;年均投入1.1—4.9万元的农村中小学占11.46%;年均投入5万元的农村中小学校占2.08%,投入较高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办学历史较长,学校规模较大,经费总额相对较多,课外1小时体育活动开展有一定保证。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用于体育开支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除了受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及学校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制约外,对学校体育专项经费开支占公用经费比例政策规定的不明确性,经费监管机制的缺失,也是造成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对体育经费开支尽量压缩挤占的原因,因此,西部农村中小学校运动场地、体育器材、体育专项经费条件保证严重滞后。在落实“建立校园运动意外伤害事故应急机制”方面,西部农村中小学校有85.9%的建立了应急机制;80.0%的农村中小学校购买了校方责任意外伤害保险,54.9%农村中小学校的全部学生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应急机制的建立为校园运动安全保证降低了一定风险,但学校运动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校方所面临的来自家长、社会压力仍然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一大顾虑。立足调研现状,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广泛持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建立完备的组织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力、总结推广典型模式。为此本研究以健康促进理论、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及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公共政策、支持性环境、条件保障、执行体系、本土化特色五个领域支撑,以倡导、赋权、协调、督导四大基本策略为理论手段,以实现促进“各参与主体的动员”为理论核心,构建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建立长效保障体制是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制度保证,即建立完备的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确保该项活动持久深入开展下去的组织制度,为“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全面实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研究构建了“十大”长效保障体制:一是,以建立健全法规与教育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制为主线;二是,以建立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保障体制为先导;三是,以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专业技术指导保障体制为核心;四是,以建立体育专项经费投入保障体制为重点;五是,以建立运动场地与器材达标保障体制为基础;六是,以建立健全督导检查与考核激励结合的保障体制为动力;七是,以健全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编制保障体制为突破;八是,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支持保障体制为合力;九是,以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升学考试保障体制为标尺;十是,以建立健全学校风险管理服务体系保障体制为屏障。以上长效保障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较为完善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它不仅是从制度层面上,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奠定保证的基础,而且在制度层面的框架下,提出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切实可行措施及对策建议,从体育经费多渠道投入保障、运动场地与器材保障、督导检查与考核激励制度保障、体育师资保障、运动安全保障五个方面,总结凝练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值得借鉴推广的个案,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及我国其它同类地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长效保障体制的建立需要“制度+措施+执行力”,完善的制度以保障长效,有力的措施确保执行,而执行力度高又是制度和措施落实的推手,本研究总结凝练的实践操作模式是执行措施的落脚点。当然构建的长效保障体制不是一劳永逸的,还要随着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目标和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和变化,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广泛持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如何促进学校、家庭、村镇社区形成合力”、“如何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升学考试制度”、“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如何融入不同地域的本土化体育特色”等问题,本研究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尚需以后作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效保障体制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毛晓荣,张波,李继军,朱斌,杜小安.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毛晓荣,张波,李继军,朱斌,杜小安.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毛晓荣,张波,李继军,朱斌和杜小安(2012).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