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琼崖革命简史

ISBN:978-7-5161-3091-9

出版日期:2013-08

页数:214

字数:219.0千字

点击量:10097次

定价:4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琼崖革命因“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而闻名于世。聂荣臻曾盛赞琼崖纵队:“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1224502周恩来也曾指出:“海南斗争,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这是很大的成绩。”“从大革命起……两面不倒的大旗,一是陕北,一是海南,对我们国家民族贡献很大。”1224503琼崖革命以其独特的风采镌刻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琼崖革命胜利的原因有许多,琼崖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琼崖革命精神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动力的精神源泉。邓小平曾经指出:“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1224504中国共产党领导琼崖革命历经几起几落,征途坎坷。琼崖革命的红旗之所以始终不倒,靠的是琼崖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琼崖革命精神形成的过程就是琼崖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过程。琼崖革命的斗争,是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进行的。敌我力量之悬殊,斗争环境之险恶与艰苦,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实属罕见。面对险恶的环境,琼崖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斗志昂扬,克服了武器装备差、弹药不足、给养不足等严重困难,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冯平在反“围剿”的斗争中不幸被捕后,大义凛然,始终坚信“革命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面对敌人的高官利诱,他毫不动摇,称“要我不信共产主义,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冯平作为琼崖革命的一位杰出领导人,坚贞不屈,他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对琼崖人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在琼崖革命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一是内洞山会议的召开。1928年在琼崖第一次反“围剿”处于十分紧急的关头,琼崖党组织在内洞山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建立了以冯白驹为核心的琼崖特委领导核心,确定了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琼崖革命的红旗不倒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二是母瑞山艰难岁月的坚持。1932年琼崖红军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琼崖革命进入空前艰难的时期。冯白驹带领着幸存下来的琼崖党政机关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共100多人,进入母瑞山深处,坚持斗争。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封锁,队伍到后来仅剩26人,但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斗争多么艰苦,他们始终抱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8个多月艰难的岁月里,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逃跑,没有一个人叛变,最后在冯白驹的领导下成功突围。母瑞山的艰难岁月是琼崖革命斗争中最具重要意义的一段时期,它保存了革命的领导骨干,保存了革命火种。琼崖革命的红旗不倒,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凭借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不朽奇迹。

二是孤岛奋战、自立自强、敢为人先的精神。海南岛地处南疆边陲,孤悬海外。在敌人的包围和封锁下,琼崖革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不可能得到大陆的大量支援,甚至在理论政策和措施上也难以及时得到中共中央的指导。加之岛内经济落后,军民用品困乏,革命环境异常困难。琼崖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孤岛中英勇奋战,诠释了自立自强、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琼崖男性大多出岛谋生,女性则不得不承担起家庭中的绝大部分户外劳动和全部的家务劳动,成为家庭生产的支柱。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琼崖女性在心理、个性人格上的男性化特征。这种特殊的文化个性在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潮和中共琼崖特委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催化下,演变成一种自立自强的女性意识,催生了名垂青史的“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女子军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工作、放哨,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声名远扬。

女子军特务连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支妇女武装,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创举。“斯为中华妇女解放之旗帜,海南人民革命之荣光”。1224505它虽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坚强的斗争意志、不怕牺牲、自立自强的精神对后来琼崖妇女的革命斗争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1943年,万宁县政府炊事员、共产党员符英在日军进攻六连岭根据地时不幸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决不屈服。气急败坏的日寇残暴地割掉她的乳房、耳朵,砍掉她的双臂和双腿,挖出她的眼睛,但她没有屈服,不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最后日寇割去了她的舌头。符英牺牲时,年仅29岁。1224506在琼崖革命中,有许多像符英这样的女性。在琼崖革命历史上,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十分突出。这是琼崖革命的一个显著特色。

琼崖革命斗争过程中,自立自强、敢为人先的事例不胜枚举。历史证明,琼崖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就是在极为恶劣和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孤岛奋战,发扬自立自强、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克服了无数困难,用生命和信仰保证了琼崖革命的红旗始终不倒,最终奏响革命胜利的凯歌。

三是紧密依靠群众,始终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中共琼崖地方组织作为琼崖革命的领导核心,从建立伊始就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任务,在革命斗争中紧密依靠群众,始终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

琼崖革命是琼崖共产党人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带领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琼崖党组织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方向,努力通过红色政权去组织群众,建立党和革命军队与群众的鱼水关系。1932年,由于敌人的疯狂“围剿”,琼崖六连岭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给养变得十分困难。北墩村的革命群众得到消息以后,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千方百计把粮食和食盐送上了山岭,自己却勒紧腰带用薯根、野菜充饥。在六连岭的山洞里,100多名群众被国民党陈汉光部队围困,为了保护红军战士,他们宁可集体饿死,也没有一个人供出红军的踪迹。

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党组织在艰苦条件下,十分注意和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困难,经常派出党政机关干部和战士协助群众干农活,解决其生产困难。为发动人民群众支援抗战,琼崖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地普遍出现了妻送郎、母送子、兄弟相争入伍的局面。解放战争时期,琼崖人民鼎力支持革命,积极捐粮捐款。1949年12月27日,中共琼崖区党委发出《准备粮食迎接大军解放海南的紧急通知》,向全琼人民开展最后一次筹粮,掀起筹粮筹款的“一元钱、一斗米”运动。仅一个月的时间,北区就筹粮22000石,其中琼山县筹粮4300石,文南、文北两县筹粮8000多担;东区的定安县筹粮12000石、番薯杂粮5万余斤,南区仅崖县就筹粮3000石,遭敌人严重洗劫的西区人民也筹粮9000余石;五指山区的黎、苗族群众也争着把粮食贡献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乐东县就筹粮13000多石,白沙县筹粮2700多石。1224507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全琼共筹粮约5万石,并且组织起6万余人的支前队伍,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渡海作战提供了胜利的保证。

冯白驹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时写道:海南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坚持下去并且能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得到了海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1224508他用“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这句话来形容琼崖革命。他的这句话可谓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朴实、最通俗易懂的概括。的确,在琼崖革命过程中,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琼崖革命不倒的红旗,正是千千万万的琼崖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甘于奉献,用鲜血染红的。琼崖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四是五湖四海的领导胸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琼崖革命初期,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干部短缺。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十分重视向琼崖输送大陆革命干部,早期曾派遣罗汉、吴明、鲁易和李实等党、团员赴琼培养干部和指导工作。在琼崖党组织成立后,中央更是加强了对琼崖革命的指导与人力上的援助,经常分批派干部来海南协助琼崖党组织工作。琼崖党组织也十分重视外地干部的作用,并坚持用人唯贤、量才任用的原则,将外地干部充实到琼崖党政军的各级领导岗位中。其中非常典型的有来自延安的刘亚东,来自广东的欧照汉、陈健、黄康,来自南路地区的李英敏、罗文洪,以及从南洋回来的陈青山、杨少民、符思之等。冯白驹非常重视对这些外来干部的使用。他反复强调:要善于团结培养干部,发挥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善于团结使用外地干部,发挥外地干部的积极性。这充分体现了冯白驹作为琼崖党组织领导人“五湖四海”的博大胸怀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琼崖革命的胜利,是与“五湖四海”的革命干部精诚团结,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前赴后继,甘洒热血于琼崖的革命精神分不开的。

海南岛是一个由大陆移民而来的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海岛。黎族和苗族是海南主要的少数民族,除文昌等几个县为纯汉区以外,大多数县是民族杂居的地区。少数民族是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琼崖共产党人认识到民主革命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伟大事业,只有发动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广大民众,依靠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广大民众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早在1927年陵水暴动中,琼崖党组织就开始了团结少数民族的工作。当时在暴动中,琼崖党组织争取到了黎族首领王昭夷的支持。王昭夷曾担任琼崖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员。此后有大量的少数民族首领或者能人成为琼崖革命的重要干部,如母瑞山一带的苗族首领朱日明、吊罗山一带的苗族首领陈日光、白沙地区黎族首领王国兴、黎族排长陈理文等。至海南岛解放时,琼崖纵队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黎族同胞。黎族、苗族优秀分子被吸纳到革命领导层中,为海南岛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岛内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为琼崖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上四个方面的琼崖革命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红旗不倒,信念坚定;自立自强,敢为人先;依靠群众,甘于奉献;五湖四海,民族团结。重温琼崖革命血与火的历史,品味琼崖共产党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德芳.琼崖革命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李德芳.琼崖革命简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李德芳(2013).琼崖革命简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