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

ISBN:978-7-5161-3087-2

出版日期:2013-08

页数:204

字数:205.0千字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学术著作丛书》

点击量:9204次

定价:4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人类政治文明形态既是物质的也是实践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政治理论活动较之政治实践活动更加高级,更有价值。君不见多少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过程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而那些伟大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却超越特定历史的时空限制,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永放光芒,照亮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航程。在古希腊,城邦政治就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政治理论智慧和理性主义色彩,希腊先哲们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的,通过政治理论探讨可以达成一致意见,获得真理,实现理想城邦和城邦正义。现实城邦如果没有经过理论的论证是不正义、不合法的,高压与暴力都不可能导致合理的政治。因此,政治理论活动比政治实践更为崇高,更值得人们投身其中去追求的美德。这正是《理想国》中柏拉图思想的精妙之处。这一思想对西方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理论对世俗权力的批判、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对社会的政治教化一直是西方政治生活中的突出特点。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中,世俗政治权威始终高于思想文化,政治理论活动没有受到像西方那样重视,思想、理论、文化始终游离于政治权力的外围,更没有创立出类似于西方规范的、科学的、逻辑的、系统的政治理论。但中国古人对“礼”的崇尚,对“内圣外王”境界的追求。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士大夫精神”,从“学而优则仕”的普遍观念到“文以载道”、“学以致用”的治学精神,也从另一层面体现了中国人对知识、对思想、对文化、对理论的重视。近代以降,西学东渐开风气之先,西方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被大量介绍到中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化,引发文化革命与政治革命,中国最终彻底走上了现代政治转型之路。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就没有20世纪以来百年间中国伟大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可见,政治理论对历史进程的推进是极其巨大的。诚如列宁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当今世界,各国政治道路、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各异。西方发达国家自认为其政治模式是最好的也是适合世界各国的,因此将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极力推广,甚至不惜以武力强制推动政权更迭,试图实现资本主义治下的世界秩序、世界和平。冷战结束以来,西方的“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先发制人论”、“民主改造论”、“失败国家论”等粉墨登场,甚嚣尘上。经验一再证明,这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逻辑和做法是导致当今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经济衰退、社会衰败、民生凋敝的重要原因。其实,如果再往深里看,许多非西方国家对自身道路、理论、制度的不自信才是它们落后、混乱,甚至失败的根本原因。因之,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提高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与模式,并加以理论概括与总结,形成自己的特色理论体系,增强理论自觉与自信,才是它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它们走向成功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在内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这种政治文明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总体上能够保持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繁荣,并一度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与政治文明的内在思想特质、理论特质是分不开的。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这种以中央高度集权为最主要特征的皇权专制主义政治文明渐渐日薄西山,鸦片战争以后,终被西方以限权、分权为特质的宪政共和主义政治文明所征服。此后一代又一代中华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直至辛亥革命,共和制最终取代君主制,中国政治文明发生了历史大转型。但好景不长,军阀争霸、割据自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又将中国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指引下,终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政治文明与传统政治形态彻底决裂,走上了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受苏联政治模式的影响,我们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路线错误,初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受到重大挫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方略、政治文明建设、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等重大议题一步步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政治理论的恢复、重建、发展、创新也同步推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实践与政治理论相互影响的历程,不难发现,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需要正确的政治理论来指导,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必然推动政治理论的不断发展、繁荣与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代表了政治理论发展、创新的最高成就。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呼唤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要求,明确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自然包含着政治理论的发展、创新与繁荣。因此,时代的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实现中国梦的愿景,对我们今天的政治理论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理论创新、顶层设计的意义更加突出,要求更加迫切。不断推进政治理论创新、增强政治理论自信、实现政治理论自觉、遵循政治理论指导,成为今天中国政治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的发展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相一致的,中国高校政治理论研究的发展也是与中国高校的快速发展相一致的。从1979年邓小平提出政治学等学科需要赶快补课以来,我国的政治理论进入了重建和快速发展时期,政治理论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社会科学理论之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校是我国政治理论孕育、乳化、创造、传播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政治理论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思想传播、服务国家、资政议政的重要作用。我国高校的政治理论研究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大学是中央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兰州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要实现这样的办学目标,就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科学研究的水平,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早从事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机构。学院是在1950年9月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和1980年成立的思想品德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拥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三个本科专业,各专业相互协调,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相互促进的、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实体。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学院立足西部、着眼全国、放眼世界,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尤其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以研究者个性独立、自由发挥与学院学科整体规划、总体设计相结合,展开多方位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较合理的、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的专业研究队伍,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我国高校政治理论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研究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国际政治、中亚问题、西部民族地区治理与边疆安全稳定问题、政治理论热点解析、政治理论教材建设等方面。为了适应把兰州大学建设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兰州大学政治理论研究的水平,促进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为繁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政治理论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经过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协商,决定以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为主体,联合相关研究人员,搭建学术平台,集体攻关,编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学术著作丛书”,以促进兰州大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目前该丛书以“21世纪政治理论学术著作丛书”为名已经完成了《政治学理论新编》、《世界各国政治制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重要文献导读四十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文献导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概论》、《行政学概论》等系列著作。为了使这项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也为了促进兰州大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这套丛书设定为研究性、开放性的学术丛书,使一些新的政治理论学术研究成果能补充进来。我们希望陆续出版的这套丛书将起到如下作用:一是展示本院政治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凝练研究特色,强化学科建设;二是促进与各兄弟院校、同行、专家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与争鸣;三是努力推动政治理论发展、创新与繁荣;四是服务于国家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五是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自信与自觉。当然,任何政治理论研究都是探索性的成果,任何政治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正确的、完美无缺的政治思想、政治学说。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与国内兄弟院校、同行相比较,我们的研究还很薄弱,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如选题过泛、学术性与思想性不够统一、理论性与现实性的关联度不高、对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够、研究方法有待改进、学科特色需要进一步提炼、标志性成果不多等。但是,我们也坚信,只要正确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投身火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政治改革的伟大实践,勇于探索,甘于寂寞,献身学术,自强不息,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既期待着同行专家的批评与指教,更盼望中国政治理论春色满园,枝繁叶茂,期待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学术著作丛书”编审委员会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陈小鼎(2013).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