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国与拉丁美洲:未来10年的经贸合作

CHINA AND LATIN AMERICA: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n The Next Ten Years
“第十届(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ISBN:978-7-5161-4298-1

出版日期:2014-08

页数:481

字数:503.0千字

点击量:10552次

定价:7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展开

图书简介

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贸合作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拉双边贸易额由2001年的149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612亿美元,增长16.5倍,年均增长率为29.7%。短短12年时间,中国已跃升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27国)的拉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在直接投资方面,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存量为551.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3%。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主要的外国投资者之一。经贸合作的跨越式发展正在推动着中国和广大拉美国家向着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台阶迈进。今天的拉美地区既是中国举足轻重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者,又是日益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与对外投资场所,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我们这项研究是关于中拉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主要宗旨是探索今后10年中拉经贸合作的前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和“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的要求,是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过去10多年的发展表明,中拉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这个历史机遇期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今后10年会有什么变化?经过前10多年的加速发展,中拉双方在利益融合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新的利益冲突点,需要及时地加以调整。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发展进程既具有某种同步性,如当前都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双方在开展经贸合作中的诉求也各有侧重,需要通过扩大或深化双边合作等方式来加以满足。以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的国际环境会给中拉经贸合作带来怎样的影响?总之,我们认为,对未来10年中拉经贸合作前景的判断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从多种视角进行综合性、基础性研究。

本书共十一章,从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八章)是关于拉美地区经济形势的研究。我们认为,了解对象国的经济情况是开展双边经贸合作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对历史机遇期做出判断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一章是对当前整个拉美地区经济状况及其基本走势的描述,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1)拉美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经济改革的成效与问题综述; (2)拉美自2003年摆脱长期经济低迷以后的10年间经济运行的特点; (3)大批左翼政府当政后所进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调整及其对整个拉美地区的影响; (4)未来10年拉美国家的基本发展路径是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

第二至七章是对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等6国经济的研究。拉美地区虽然有33个国家,但小国、岛国居多,国家间经济规模大小相差悬殊。2010年,上述6国的经济总量占拉美地区经济总量的83%。因此,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合作高度集中于拉美主要国家的格局将会长期延续下去。事实上,美国、欧盟与拉美的经贸合作也基本上是同样的格局。这6章在内容上既有共同之处(如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基本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对华经贸关系,等等),但又各具特色。例如,智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逐步与当时流行的新自由主义拉开距离,表现出很强的决策自主性,因而最近10年经济政策的调整幅度并不大。委内瑞拉则在查韦斯政府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比较激进的经济与社会变革。阿根廷20世纪90年代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并酿成2001年的严重经济危机,因此,新上台的左翼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整。墨西哥是另一种类型,最近12年一直由右翼的国家行动党执政,基本上是在延续90年代的经济政策,但在社会政策方面有较大调整。又如,这6国的资源优势各有特点,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对外经贸合作的地区布局有所不同(如墨西哥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如此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这些主要合作对象国各自的优势与特点,有针对性地去利用和发挥对方的合作潜力。第八章是关于拉美国家经济开放度的研究,是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新的尝试,即力求采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来拓展和深化对拉美合作环境的认识与了解。

第九至十一章是本书第二部分,集中分析中拉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从我方与对方的双重视角进行的。第九章在全面回顾过去10年中拉经贸合作成就的基础上,着重总结这个加速发展期中的基本经验与政策手段方面的启示,以及新出现的问题。第十章收集、分析了拉美舆论、国际舆论对中国经济崛起和中拉经贸合作加速发展的反应及其前后变化,确认上述舆论已由“中国竞争”论转变为“中国机遇”论;根据我们所说的“双重视角”,认为今后10年中拉经贸合作继续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但机遇期的构成条件与面临的挑战有了新的变化。第十一章介绍了拉美国家下一阶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设想;对当前中拉双方的所谓利益冲突点做了辩证分析,认为这些只是进一步合作的利益诉求,而非利益对立,通过深化合作可以变为利益汇合点;强调中拉双方必须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下面,简要地介绍这部著作中的一些主要观点。

1.关于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

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出现所谓“结构性发展危机”。其实质就是延续了半个世纪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已经丧失活力。由于未能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拉美国家于80年代初陷入债务危机,因而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改革。改革到21世纪初基本告一段落,实现了两大转变,即由国家主导型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由内向发展到外向发展的模式转变,从而也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初步转型。这场改革由于新自由主义的误导,代价高昂,在1980—2002年的20多年里,拉美地区经历了整个80年代“失去的10年”和1998—2002年“又一个失去的5年”。

2.最近10年的政策调整

90年代新自由主义猖獗,金融危机频发,社会冲突与政局动荡加剧,为拉美左翼政治势力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世纪之交一大批左翼政党取得执政地位,政治上形成左、右翼相互竞争的格局,通过大选实现政权合法更替成为普遍遵守的游戏规则,各国政局进入相对稳定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就成为衡量政权合法性的主要依据。左翼政府普遍进行了系统性的政策调整,强调包容性发展,发挥国家应有的经济职能,实行稳健、务实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积极的社会政策,在拉美地区逐渐形成有别于新自由主义的主流发展观,并使地区合作沿着自主发展的目标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拉美地区经济自2003年起摆脱持续20多年的低迷局面,进入新的增长期,成功地抵御了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地减轻了债务负担,地区贫困发生率由1999年的43.8%降至2012年的28.8%,减少了15个百分点,为下一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3.今后10年的发展路径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未来10年拉美国家的基本发展路径。由国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产业部门的调整与升级、改造,调动公共与私人部门的投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增加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输出,对外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内增加正规就业和居民收入,拉动内需,以实现包容性发展和社会平等的目标。在政策手段上采取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与积极社会政策的政策组合。

4.过去10年中拉经贸合作加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从实行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综合国力实现大幅提升。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其对外经济合作在继续注重吸引外来资金、技术的同时,出现了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使拉美的原油、矿产和大宗农产品输出国成为重点合作对象,形成中拉经贸合作最重要的“新增长点”,并出现拉美国家所说的“中国效应”,即能源、原材料出口量激增、贸易比价持续大幅改善的“双重效应”。与此同时,在这10年间,中国实现了由主要受资国向重要对外投资国的转变,在拉美的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中国还作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而日益发挥其资金优势,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与拉美国家进行的“贷款换石油”等一系列金融合作既满足了其紧急的资金需求,又拓展了双方经贸合作的规模和领域。中国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3国签订双边自贸协定也有效地推动了双边合作。这些举措就如同在不断地为双边合作创造新的“增长点”,这是过去10年中拉经贸合作的一条成功经验。

5.拉美的市场在不断扩大

拉美经济无论是2003—2008年的强劲增长,还是2009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快速复苏,都得益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不可否认,能源、原材料出口繁荣和贸易比价的大幅改善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可以说,“中国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培育拉美市场的作用。国内生产的增长带动了设备更新需求,就业增长与居民收入改善拉动了消费需求,公共财政与经常账户“双顺差”增强了国家进口能力。从总体上看,最近10年拉美地区的商品进口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这是我们考察中拉双边贸易时不可忽略的因素。

6.中拉经贸合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经过10多年的加速发展,中拉经贸合作中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也还留存着某些原有的矛盾。据我们观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问题。当前中拉贸易基本格局是中方主要输出工业制成品、拉美主要出口原料与初级产品。拉美方面认为,中拉之间这种产业部门间贸易的格局于拉美不利,近年来在中国对能源、原材料强劲需求的推动下,拉美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已出现“重新初级产品化”的趋势,因而强烈要求增加对华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第二,部分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拉美国家更认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输出不仅对它们的相关产业部门发展造成损害,而且正在挤压它们的出口市场,因而不断地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第三,拉美舆论对于中国投资主要集中于能源、矿产领域的现象有所不满,认为中国的目的是专注于获取拉美的资源。第四,中国在拉美面临的投资风险在增加。从以往的情况看,少数拉美国家在油气资源领域实施的国有化政策曾给中资企业的利益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害;部分中资企业遭遇到劳工问题的困扰,等等。今后,随着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领域的拓展,不仅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而且诸如某些国家出现政府非正常更迭、政策反复、不认真履行商业合同等带来的风险都可能发生。

7.今后10年,中拉经贸合作仍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

构成这个历史机遇期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低增长状态,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南南”合作地位上升,拉美国家加强与中国及亚太地区合作的方针将进一步强化。第二,中拉在能源、资源领域的合作会继续加强。中国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拉美国家估计,目前这个原材料价格繁荣期还能保持10年左右,将会充分利用这个“资源红利”期。第三,双方经济前景均看好,市场都处于持续扩张状态,但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需要逐步有所调整,要创造新的贸易“增长点”。第四,拉美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目前投资率仅占GDP的20%左右,亟待提高;社会投资刚性太强,谁都不敢轻易压缩,否则危及政府执政地位;未来15年基础设施投资最低要求应占GDP的5%,目前仅占0.8%—0.9%;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主要靠外商直接投资,等等。这种情况为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拉美投资兴业和发挥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五,未来10年,拉美国家将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中国整体工业发展水平高于拉美,通过开展产业合作可以带动技术、设备的出口和部分行业过剩产能的转移。拉美国家也很看重中国作为亚洲国家出口平台的地位,认为通过企业间的合作,让更多的拉美产业进入亚洲的产业链条,将有利于拉美产业结构的调整。

8.主要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对拉美地区实行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经贸合作为重点的基本方针。第二,争取与拉美建立地区性合作平台,实施地区合作平台与国家间双边合作机制“双轮驱动”。第三,抓紧落实温家宝总理2012 年6月出访拉美时提出的几项合作倡议,为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第四,着重增加在拉美相关产业中的生产投资,为双边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奠定更深厚的基础。第五,继续推动国家间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第六,适度加强与中美洲和加勒比两个次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为这项研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力求使这项成果能有所创新,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但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错误与不足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苏振兴

2013年4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苏振兴.中国与拉丁美洲:未来10年的经贸合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苏振兴.中国与拉丁美洲:未来10年的经贸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苏振兴(2014).中国与拉丁美洲:未来10年的经贸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