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2

ISBN:978-7-5161-2945-6

出版日期:2013-08

页数:514

字数:682.0千字

点击量:11231次

定价:9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钱中文21世纪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年头,我国文学理论在“全球化”、“本土化”、“新媒体”、“文化研究”,甚至对文学理论与美学的质疑与“终结”、“死了”、“凋零”的声浪中,度过了不平凡的十多年时光。文学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原因,就以为文学理论“终结”了、“死了”、“凋零”了。其实,文学理论包括很多方面,在这一领域里并非空白一片。这十余年间,作为基础理论的文学理论来说,就出现了几种力求有个新面孔的文学理论新编,出版了有史论结合、规模宏大的七卷本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有以专题为主的外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丛书,有以从马克思存在论思想出发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文化诗学丛书;此外,在文学人类学、网络文学理论、生态美学研究、审美文化理论以及各种专题研究方面,也都有多种新作问世。这些著作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它们在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美学的探索中提出了新思想、新思路,展现了理论的新面貌、新动向。当然,此外还有多种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与文学理论历史的价值取向极为不同的总结与回顾,有关于文学理论扩容的讨论和有关于文学观念的论争与批判。同时我们看到这十多年间,不断变幻的外国文化观念大力的输入与引进,为当今我国文学理论、美学的建设,提供了不少理论资源,继续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而感觉的过度解放与对外国批评的过度张扬,在文学理论改革的正当要求下,有把文学本质的研究当成了本质主义而进行的解构,把文学理论教学仅仅当作各类文学知识的汇集,有把文化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与随意性奉为文学理论研究的创新规则,有力图用带有某些审美色彩的日常生活现象扩入文学理论研究的强烈诉求,有对于外国“诸子百家”的紧身的跟踪,使得文学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的探讨,处于变幻不定的状态,而日益走向后现代主义的碎片与拼贴之中(这在文学史研究中尤甚)。由于文学中的泛文化研究的转向,甚至连文学本身也早被碎片化、拼贴化了。例如2009年哈佛大学出版的一部1000多页的《新美国文学史》,其别开生面之处,就是这部文学史把小说家、诗人与拳击比赛、电影、私刑、控制论、里根、奥巴马等社会文化现象、政治人物和歌手,都当作文学史的写作对象。这种现象目前在我国虽然还未出现,但说不定哪天我们也会看到这类著作的。面对新的世纪,似乎一切还没有真正开始,似乎一切都要重新再来!这里既有对当下文学理论处境的焦虑与不安,也有对文学理论未来命运的期待与展望。但是,无论焦虑与不安,期待与展望,我们理论界需要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甚至自我拯救。首先,文学理论需要加强它的实践品格与时代特色。文学理论究竟为何、何为?这一问题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出现过多次讨论。当今我们已处于网络文化之中,出现了类型多样、形式新颖的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包括网络文学在内,这些令人目不暇接,望洋兴叹;而一些变幻不定的文学思潮又使人捉摸不定,目迷五色。人们的文艺活动样式也是丰富多样,急速变化。面对今天这样复杂而多样的文学现象、文化现象,文学理论确实身处窘境,需要有前沿性的问题感、现实感与时代感去理解社会的转型,文学的转型。文学理论需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脱离文学的实际,理论本身就会断了自己的源头活水,所以这方面常常受到诟病,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去阐明文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形式、新倾向,并在理论上给以恰当的概括。理论具有预言的功能,但它的常态则是去阐明已经发生的现象,确立相对稳定的规则。这需要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去了解中外文学、理论的历史与现状,培养那种高屋建瓴的综合能力。当然,面对当今琳琅满目、变幻不定的文学现象,也需要有一个不断认识、消化与积淀的过程。需要时时心向实际,同时又要避免当今相当流行的急功近利的学风。其次,需要反省我国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与本土意识。当今,外国文论的介绍十分普遍,这自然是十分需要的一个方面,但是要防止那种在介绍外国文论时,实际上介绍者已被外国文论所介绍的现象。自然,外国文学理论具有相对的普遍意义的品格,我们每每阅读外国文学理论著作时总会发现,它们都是针对本国的文学或是文化渊源相近的文学而展开的。例如20世纪外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就是如此,它们国别不同,出发点各异,所以问题多样。因此如何进一步建设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和本土化的文学理论,而不是外国文论的各种拼贴,实在值得我们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资源十分丰富,在这方面,不少学者已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建议。没有理论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与总结,任由感觉无选择的泛滥,跟在外国学者之后,拿他们的观点去引领我国文学理论的潮流,极有可能成为各种无选择的理论的狂欢。再次,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也要检验我们的著述,是否具有历史感的品格,真诚与诚信的品格。无论理论研究,还是文学史,缺乏深刻的历史感,就会缺乏科学性与理论性,就会失去真诚与诚信,而难以取信于人。对于文学理论来说,历史感就是论从史出,论史并重,就是重视问题产生的现实性,它的历史文化语境、历史生成及其发展,它的历史传统。历史感要求作者的真诚,在实事求是的理论展开中,使其成果获得科学性,进而获得诚信。对于文学史来说,历史感就是尽可能地显示史实,揭示事实的真实面貌,它同样需要论从史出,使之史论相映。真诚是学者的一种主观品格,缺乏真诚,就有可能遮蔽历史真相,就有可能利用外力与话语权,歪曲历史,另有所图。这种恶劣作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极为普遍的生活风习,所以导致社会诚信丧尽,失却了凝聚力。当今某些文艺学史著作,看似史作,实则缺乏历史感,让人感到历史似乎不是他们写的那个样子。由于作者缺乏真诚,因此对于读者来说,这类文学理论史作,便只能是利用了话语权的缺乏诚信之作。当今文学理论介入的领域实在太多,这次会议提出了诸多参考议题,但是中心问题是文学理论中的“国际视阈”与“中国问题”。我国的文学理论,在国际视阈、传统资源与中国问题的相互激荡中,会不断地出现动态的、多样的理论新形态,这是我们所热切期望的。钱中文2012年7月24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钱中文.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钱中文.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钱中文(2013).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