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现代西方哲学

ISBN:978-7-5161-6997-1

出版日期:2015-12

页数:371

字数:396.0千字

点击量:10778次

定价:8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所谓“现代”(modern)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词汇。英文中的modern源于拉丁文中的modernus,而拉丁文中的modernus大约在公元5世纪晚期就出现了。从此以后,“现代”这个词就被不断地用于表达与过去不同的时代意识。本书也是如此。本书名为《现代西方哲学》,从时间来看,主要是指20世纪的西方哲学,因为20世纪的西方哲学确实表达了与先前不同的哲学意识。在20世纪之前,西方哲学通常都包含形而上学,起码也带有强烈的形而上学倾向。20世纪的西方哲学则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各派哲学或者就是语言哲学,或者带有某种语言哲学的性质;另一方面,各派哲学都是反形而上学的,而其中一些哲学特别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己任。如果说语言哲学的色彩在各派哲学中间有浓妆淡抹的差异,那么反形而上学则是20世纪大多数哲学派别的共同特征。虽然20世纪的西方哲学都是反形而上学的并且带有语言哲学的色彩,但是从空间看,英美哲学与欧洲哲学还是有明显的差别。在英美,分析哲学一统天下,在欧洲,现象学唯我独尊。当然,这不是说西方哲学就是这两家,没有其他的哲学了。西方社会呈现出多元的特征,在哲学方面也是如此。20世纪的西方哲学确实有很多派别,但是在很长的时期内处于支配地位的只有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人们通常把20世纪的西方哲学称为语言哲学。语言确实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题,很多哲学派别都把语言分析看作哲学的基本工作。但是,西方哲学并非一向如此。从古希腊到今天,哲学主题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换。在前苏格拉底时期,西方哲学的主题是“宇宙论”,古希腊早期的哲人们关注于“自然哲学”问题。从苏格拉底开始,希腊哲学出现了一种后来学者所称的“人类学化”,诞生了以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宏大形而上学体系,西方哲学的重心也由“宇宙论”变为“本体论”。近代自笛卡尔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一种“认识论转换”,哲学主题从“本体论”变为“认识论”,哲学家们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康德所说的“知识何以可能”。到了20世纪,西方哲学又出现了“语言学转换”,语言分析在以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为代表的当代哲学中成为哲学的重心。如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哲学主题,那么哲学主题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支配哲学主题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传统,另外一个是时代处境。人类不是从虚无中走来的,每代人都分享着前人的思想资源。所有哲学家都继承着先前的哲学传统,这种传统决定了他提出什么问题,使用什么概念,应用什么方法。纵观西方哲学史,几乎每种先前哲学遗留下来的问题都成为后来哲学的主题,而伟大哲学家个人的独创思想也只有在先前哲学的参照中才能显示其意义。哲学主题不是必然的,而是历史的,即它是受传统支配的。哲学承载着传统,传递着传统,并形成新的传统。哲学没有固定不变的主题,在这种意义上,哲学就是哲学史。但是传统本身并不能说明一切。譬如,西方哲学的传统能够解释“认识论”在近代哲学中占有一个重要位置,但它无法说明为什么“知识何以可能”被当作哲学的主题。除了传统之外,另外一个决定哲学主题的因素是时代处境。就近代哲学而言,这个时代处境体现为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要求哲学回答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科学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说,哲学必须回答时代的呼唤,必须体现时代精神,这样哲学才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上述时间、空间和传统的背景框架下,本书形成了它的结构。本书共13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欧洲的现象学。20世纪的现象学是一场广泛的哲学运动:一方面,现象学流行的范围很广,可以说传播于全世界;另一方面,广义的现象学包含了存在主义和解释学,而存在主义在40—50年代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现象学本身。虽然现象学流行于全世界,但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是德国和法国的哲学家。由于现象学流行的范围广、时间长,所以我们分为三章加以介绍:首先是狭义的现象学,其中包括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列维纳斯(第一章);其次是存在主义,其中包括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和尼采、雅斯贝尔斯和萨特(第二章);最后是解释学,其中包括早期解释学、伽达默尔和利科(第三章)。第二个部分是英美的分析哲学。虽然分析哲学的大本营是英国和美国,但是同现象学一样,它也流行于全世界。分析哲学的发展贯穿于整个20世纪,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的分析哲学即所谓的人工语言分析,其主要代表有弗雷格、罗素和早期的维特根斯坦(第六章);第二个阶段是所谓的日常语言分析,其主要代表有晚期的维特根斯坦、赖尔、奥斯丁和斯特劳森(第七章);第三个阶段是晚期的分析哲学,这时分析哲学的重镇由英国转移到了美国,其主要代表是蒯因、戴维森、克里普克、达米特和塞尔(第八章)。第三个部分是处于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之间的各派当代哲学。这些哲学派别存在于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之间,并且处于这两大派别的挤压之下,从而通常具有两个特征。从地域看,它们通常主要只流行于某一个或一些国家。从时间看,它们流行的期间也较短。本书在众多派别中选择了四种:首先是实用主义,它主要流行于美国,其代表人物为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第四章);其次是结构主义,它主要流行于法国,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和巴尔特(第五章);再次是科学哲学,它本身的发展经过了一系列阶段,从而可以分为四派,即逻辑实证主义、否证主义、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第九章);最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我们将其分为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十章)。第四个部分是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我们说过,20世纪的西方哲学主要是语言哲学。但是从70年代开始,西方哲学出现了两种强有力的新趋势。在英美,分析哲学止步不前,而政治哲学开始迅速崛起。在欧洲,现象学逐渐衰落,后现代主义获得了广泛传播。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发表巨著《正义论》,从而引发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哲学讨论和争论。争论的主要一方是自由主义,它在西方处于统治地位,其代表人物有罗尔斯、诺奇克和德沃金(第十一章)。另外一方是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它们是自由主义的挑战者,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桑德尔、麦金太尔和沃尔策,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和佩蒂特(第十二章)。后现代主义开始于法国,其次是美国,然后流行全世界。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利奥塔、罗蒂、福柯和德里达(第十三章)。在本书所涵盖的历史时期内,还存在一些其他哲学派别,如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和美国实在论等。这些派别或者是传统哲学在当代的代表,或者在西方已经衰落多年,目前在学界和社会上都没有多少影响,所以本书没有把它们包括在内。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研读西文原著,我们在每一章后面用西文(英文、法文和德文等)开列出重要的参考书。一般而言,我们为每一位哲学家列出最重要的1—2本,以便学生参考,尽管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有汉译本。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姚大志.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姚大志.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姚大志(2015).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