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语法形式与行为伦理:从回鹘文献动词语态谈起

ISBN:978-7-5161-1992-1

出版日期:2012-12

页数:239

字数:240.0千字

点击量:8007次

定价:42.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第一次在复旦见到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她还是新疆大学语言学的硕士毕业生。她立志要报考我的文化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虽然这对当时的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志向,但她作为一个维吾尔族的语言学青年,立志要为民族语言打开文化的视界,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的博士论文选题是回鹘语的语法形式和回鹘文化的相关性,这是一个非常勇敢的选题。首先,前人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要在回鹘语的语法形式和回鹘文化之间做出相关性的假设,不但需要丰富的感觉和想象力,而且需要大量扎实的语料分析。其次,学术领域的主流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形式分析,要做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这样选题的博士论文,思想上要有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充分准备。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就这个选题踏踏实实拜访了北京和新疆的多位学术前辈,在充分的沟通中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在和我一次次的讨论中,逐渐坚定了做这个课题的信心。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在复旦攻读博士学位的历程,是一个充满了艰辛曲折、充满了欢笑和泪水的拼搏过程。她的母语是维吾尔语,她的工作语言和学术语言是汉语,她要研究的是古突厥语文献,而且我要求她对回鹘古文献的语料考证必须是专书穷尽性的系统分析。在这样大的压力下,她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阻。在她最终完稿的时候,我为她深深地感动和骄傲!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的专著《语法形式与行为伦理:回鹘视角》系统地考证、研究了回鹘文古典文献语言中的动词语态,提出了回鹘文动词语态的几个特点,从而显示出回鹘文动词语态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独具创造性地从回鹘民族“以行追责”的行为伦理,揭示了回鹘文动词语态存在着“自责”与“匿责”两种形式。用一种文化的思维,梳理了古典文献繁复的动词语态表现,并做了深入的论证,这是本书最大的贡献。这一理论假说使得原本混沌复杂、难以厘清的回鹘文动词语态形式,在一种犀利的行为伦理的透视下,显得清晰起来,“自责”与“匿责”的区分泾渭分明。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入讨论了回鹘民族文化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智慧,论证了“自责”与“匿责”的内在联系,让人深切理解了从动词语态表现出来的回鹘民族“以行追责”的责任伦理,深切感受到了回鹘民族富有特色的和谐文化。近代以来,语言研究关注形式分析,以形式规律的探究为最终目的。现代语言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注重形式分析就是一道分水岭。如果仅仅把语言看作一个工具,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那么语言学研究关注形式本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把语言看作一种精神显现的活动形式,那么形式分析永远不是自足的,只有语言发生的功效才能判断和解释语言形式。正如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所指出:“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一切语言研究的根据和最终目的均在于此。”洪堡特:《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姚小平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语言的形式表达和观念内容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语言表达的观念,是一个符号形式的观念。观念离不开符号形式,符号形式就是观念。正因此,语言形式的差异就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它是观念系统的差异,是认知视角的差异,是世界图景的差异。语言作为一种精神观念的形式,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语言的文化特点又反作用于使用这个语言的集体和个人,每个人很难超越语言的这种反作用,这就是我们说的语言的文化限度和文化的语言限度。洪堡特认为,语言对文化与人的反作用,不仅是一种接受文化影响后的“反作用”,而是“语言原初本性的一部分”洪堡特:《论语言的民族特性》,《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姚小平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下同。,即从一开始语言与文化就是在相互塑造中成长的。语言的原初性质“同语言从民族那里获取的性质融合为一个整体”。而且,了解语言的文化特征是透视一种语言结构方式的必要条件。洪堡特认为,要辨认一种真正是属于语言的特性,而又忽视在语言中铭刻的民族特性,那只能是南辕北辙。因为人类各民族的语言“至为深在的本质”,人类各民族语言“意义重大的语言多样性”,都是和语言的文化特征联系在一起的。在洪堡特看来,每一种语言的哪怕极其细微的建构方式,实际上反映的是这种语言为什么“特别适宜于这个而不是那个民族”,因此,它实际上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一种特殊类型。语言的人文性和文化的语言性,决定了每一种语言的特点都提供了人类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每一种语言都造就了独特的世界观,因而是极其宝贵的人类文化资源。本书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用她锲而不舍的探索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中多姿多彩的文化样式,都是按该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了一种文化的思维方式,才能对这种文化的语言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的勇敢探索,会有深远的影响。申小龙2012年7月于复旦大学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语法形式与行为伦理:从回鹘文献动词语态谈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语法形式与行为伦理:从回鹘文献动词语态谈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2012).语法形式与行为伦理:从回鹘文献动词语态谈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