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钱票泛滥对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

ISBN:978-7-5161-6118-0

出版日期:2015-11

页数:272

字数:249.0千字

点击量:8727次

定价:5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经贸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 展开

图书简介

《钱票泛滥对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自《民国小区域流通货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之后的又一部关于民国钱票的专著,并得到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也得到2014年河北经贸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支持,以及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河北省级重点学科(金融学)”研究经费的支持。我对民国钱票的初步了解还是从阅读导师戴建兵先生的《中国钱票》开始的,后来又有幸结识著名钱票收藏家石长有先生。在2008年开始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分册“民国纸币卷”的编写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到民国钱票的基本面貌,深知民国钱票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是超乎想象的。大辞典中所收录的近4000种钱票,不过是民国钱票的冰山一角。之后我又不断通过网络平台,尤其是各种钱币收藏交易网,收集了大量民国钱票的图片资料,结合之前所积累的材料,我开始思考民国钱票的共性:发行者类别、发行动机、货币职能、市场影响等;以及一般规律性,如大量发行的时代背景及其数量规模,其流通带有阶段性激增和区域性分布的特征。这是拙作《民国小区域流通货币研究》所讨论的主要问题。随着相关资料的不断增多,一个新的问题是:民国钱票的集中发行与流通,是否与当时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状况相关,以及钱票的泛滥对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是怎样的。因此,思路扩展到整个民国时期金融体系的全貌,进而延伸到民国各个时期的中央及地方财政体系及军事、政治格局等相关领域。这样方能从全局上把握和看待钱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币种,是如何反映民国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大背景的,以及如何反作用于当时的大环境的,从研究的角度看,既可以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也避免了井底之蛙的局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民国经济及社会状况,就必须首先对当时各地区的经济地理环境有个清晰的把握。为此,本书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有如下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不断收集并整理了大量民国钱票的实物、图片资料近万种,每幅钱票图片都有正、背两面。图片的缺憾是只知其图,不知其票幅大小,但仍能作为民国庄号等机构发行钱票的第一手资料。二是与此同时积累了近1000种县志、县金融志和文史资料,有效资料数千万字。此两者相互印证,互为补充。20世纪20—30年代泛滥的钱票,主要指由非银行业的商号或官方机构发行的票券。此时正是中国金融业走向集中垄断的阶段。货币的混乱发行正是货币发行权集中于央行前的多元发行格局的典型表现。本书以钱票为切入点,从各市县各发行主体发钞的目的、数量及影响等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示并分析了作为下层地方及市场主体的商号发行钱票的原因、过程及对整个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学术界对国有银行、地方银行及众多商业银行对金融业的影响都有过较多的研究和探讨,但对作为市场内生性的钱票的研究不多,对钱票与民国金融体系关系的研究也较少。本书的基本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多元发行的民国钱票,对民国钱票的发行基本状况作一大致介绍。首先对钱票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各发行钱票的主体部门,主要有工商企业、地方政府机构以及半官方的商会、公会等社会管理组织。第二部分,简述民国钱票的泛滥情况,以东北、山东、湖南、湖北、江西、苏北等地为例证。虽然各地区集中发行流通的时间不同,但仍有其共性,即泛滥的时段集中在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尤以20—30年代最为明显。同时对各地钱票泛滥的特点加以归纳,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阶段性和多样性。第三部分,官票与私票的关系,这是将钱票问题放在宏观层面去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为后面货币制度的讨论打下基础。本书首先讨论了官票与私票的属性,进而探讨二者之间的货币职能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兼行而相斥。同时提出在民国币制体系之下尚有一个“乡土币制”的存在问题。第四部分,重点讨论民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及其制度缺陷,指出民国时期实际上存在着双层币制的问题,并处于不断演变之中;民国金融体系与财政体系存在错位,其原因是军阀割据,“武人的金融逻辑”打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金融体系自身的不健全。第五部分,民国钱票泛滥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政府的财政收支因素、民国乡村治理因素等方面探讨其原因。其中经济因素是根本的,财政因素是直接的推动力,而乡村治理又成为下层钱票泛滥的特殊缘由。第六部分,钱票泛滥的多重影响,造成了两套货币体制更加对立与冲突和金融秩序的更加混乱,进而造成社会的全面危机,如腐败丛生、高利贷盛行、乡村经济凋敝等。第七部分,钱票的查禁与消亡,这是全面梳理钱票的整个发展脉络及其基本运行轨迹。钱票作为与官票对应的私票,终究不能与官票体系平等地、平行地演进下去,终将为一体化的币制所代替。因此,钱票不过是民国金融体系演进过程的阶段性现象,但从制度层面的思考却未必得出如此必然的结论,如币制归一后的新问题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多数发行制度”与“一元化发行制度”的再思考。就本书的理论意义而言,关于币制多元化与一元化的争议,在理论界是由来已久的话题,如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中对私人银行发钞以及政府与私人钞票的关系的看法是:“发钞行会竭尽全力使它发行的货币好过垄断者所发行的任何货币,因为垄断者是不需为其贬低货币价值的行为承担风险的。”因为“每家银行都知道,如果它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所遭受的惩罚就是立刻丢掉自己的生意”。“私人货币曾受人偏爱,尽管这样的货币却经常不被允许长期存在。”哈耶克对国家垄断货币的看法是:“专制制度一直在压制商人创造稳定货币的努力。”“纸币的出现,则让政府获得了一种更为廉价的诈骗人民的方法。当然,政府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不可能不使用最残暴的手段将这些劣币强加于人民。”“历史基本上就是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过程。”因此,哈耶克指出:“没有任何管理当局能够事先掌握这种‘最优货币量’,只有市场才能发现它。”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我们想要使得自由企业和市场经济继续存在下去,除了用私营银行间的自由竞争来代替政府对通货的垄断和国家货币制度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之余地。”1389236这些充满睿智的独到评论,同样适用于民国的钱票。劳伦斯·H.怀特在其《货币制度理论》一书中从私人银行间的钞票竞争出发,指出“恶意购买大量对方银行券,突然向对方银行要求赎回,期望通过压迫对方而获得更大的银行业市场份额”,“对方同样也采取这一策略”。在这种类型的重复博弈的“针锋相对”策略中,“双方都发现这种竞争无效,并且成本高昂。如果没有一方能赢得银行券竞争的胜利,双方最终将认识到交换各自手头积累起来的银行券将使双方在储备上都变得经济些,从而双方都受益”。1389237这也是我们没有看到民国钱票恶性竞争的普遍存在从理论上的解释。基于时间、精力及个人研究能力的局限,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并未能达到最初的设想。一些看法不免偏颇或过激,以待方家指正。陈晓荣2014年12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陈晓荣.钱票泛滥对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陈晓荣.钱票泛滥对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陈晓荣(2015).钱票泛滥对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