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新探》命名。其中包括理论命题探索和理论教育探索两部分。因为在理论教育中涉及理论命题,即用什么样的理论命题进行教育的问题;更涉及运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理论命题的教育的问题。这是一个用什么样的理论命题进行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是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至今的,所以,我的学术研究、学术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密切相关;也和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世界格局变化、学术思潮流变、文化环境变迁密切相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中,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线上,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这些活动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了一些粗浅的学术思想和教育观点。平心而论,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时间结构上讲,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从而影响专业性的学术研究,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随着教学任务要求的不断变化,研究的问题有发散化的特点,研究主题在确定的时间内很难集中。这些都是从事思想理论课的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客观环境特点,因此给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的艰辛。每一位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同行都有切身之感。但是教学与研究工作并不因此而对立。如果把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对立起来,认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难以坚持学术研究,我不以为然。我认为教学工作对学术研究有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学术领域和学术问题的选择,它会影响研究时间的安排。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学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研究也是学术研究。诚然,教学工作也许会占用一些研究时间,但教学过程会激发你的学术灵感,启发你的问题意识,促进你的学术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所以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术理论转化为思想观点,把思想观点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学生的思想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文化思潮激荡而变化的,所以要说服和引导学生,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站在社会发展前沿领域,站在文化思潮交流、交锋、交融的复杂格局中和前沿阵地上,研究马克思主义,联系实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所以,笔者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是,从事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对于学术水准的要求不是比一般的学术工作要求低,而是要求更高!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我努力地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努力提升自己教学的学术基础。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基本命题研究。这些基本命题涉及“实践与人的理论研究”、“阶级与资本理论研究”、“社会发展模式研究”三个方面。我之所以称为“理论命题新探索”,是因为一些看似非常基本的理论命题,随着社会进步、时代进步和文化交流,遇到了新的挑战,需要回答这些挑战;还需要在新的条件下重新挖掘基本命题新的理论意义;有的命题需要针对一些广泛的误解给予澄清;有的命题还需要针对新的历史条件给出发展性解释。我们的这些新探索都是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理论思考形成的,也是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形成的,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前沿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理解社会发展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的关系;例如针对学术界流行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实践本体论的理解,我们所形成的实践物质论观点;再例如,针对社会领域中用阶层分析淡化阶级分析方法的倾向,研究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的时代境遇和当代价值;还例如,针对社会上流行并传播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节欲论,研究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思想并进行比较分析;还例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深入分析资本的双重属性和资本运动的双重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着力回答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提高马克思主义战斗力和说服力,进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效的关键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同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以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附加等混同在一起,使得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马克思主义不能很有说服力地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又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首先需要正本清源,需要搞清楚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时代发展揭示这些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并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回答现实问题。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才会有效果。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必须密切结合社会工程实践。我们认为社会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实现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系实际的中介和桥梁,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直接推动力。相对于社会革命、社会运动,社会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的实践形式。离开这个基本的社会实践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理论教育,就找不到着力点,就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不着自己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就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理论教育新探索”这一部分是针对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问题的思考所形成的一些学术思想,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理念等方面直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些学术思想都曾经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在有关杂志发表,我们将这些成果集中在这一部分。例如,我们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双重任务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系问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批判性建构教学理念问题。我们认为,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是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回答意识形态问题是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共同取向;从“社会工程”视角展开理论研究能够调整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定位。我们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一般的专业课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专业课教学活动往往通过一定的概念范畴、逻辑体系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要解决的却是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学生已有的正确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得以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转变”、“塑造”、“巩固”和“提高”。但是负面因素纷繁复杂。面对社会实际,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国际地位提升、社会繁荣,一方面,社会主流价值发生着实践效力;另一方面,消极腐败现象也随处可见;社会主义的正向价值和资本主义的负向价值在某些层面交错存在;现代化的进步趋势和封建残余文化在某些领域交错影响。所以在今天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既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功能,更要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建构功能。所以思想理论课的教学理念要具有批判性建构的特点。所谓批判性建构教学理念首先强调从“思想认识”和“现实问题”相关联、相结合的角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换言之,是以问题为导向、切入点的教学活动;强调既要通过分析“正面社会现实”、明晰社会发展主流特征,又要通过评析“负面社会现实”阐明社会发展方向;强调“批判”基础上的“建构”以及通过对负面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来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面“建构”,这是批判性建构理念的关键。该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研究和探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新的教育理念;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探索了新的方法,拓展了新的途径。最后,希望这本书能对学术上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实践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具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我们认为,我们的这些探索也只是一家之言;囿于我们的学术水平,错误在所难免,或许谬误不知,希望得到学术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行的批评指正。王宏波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园2015年2月8日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观发展研究
作者:周向军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观发展研究
-
2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论
作者:逄锦聚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论
-
3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1辑
作者:王宗礼 马俊峰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1辑
-
4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2辑
作者:马俊峰 王宗礼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2辑
-
5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4辑
作者:马俊峰 史小宁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4辑
-
6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4辑
作者:马俊峰 王宗礼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4辑
-
7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6辑
作者:马俊峰 王宗礼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6辑
-
8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7辑
作者:马俊峰 王宗礼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7辑
-
9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8辑
作者:马俊峰 王宗礼
图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8辑
-
10
图书 马里亚特吉与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者:(美)马克·贝克尔 冯昊青 贺凯杰
图书 马里亚特吉与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理论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