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

ISBN:978-7-5161-1604-3

出版日期:2012-10

页数:336

字数:350.0千字

点击量:8386次

定价:5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19世纪中叶以降,中国在外力的冲击下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大变局”这样的措辞意味着这种变化是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界则以“从传统到现代”来加以概括。不过,变化的整体性与根本性并不意味着变化的同频性。不必细察便可发现,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变化速率是不同步的。这一特征一方面导致了所谓的“脱序”现象,用社会科学的话语来说,表征了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另一方面,这种失衡也形成了进一步变化的动力。以此视野观百余年后的中国,我们似乎依然处于某种异频差序的变化格局之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的政治体制仍然保持了基本结构的稳定性。这一点已为世人所洞察,其政治蕴涵和学术意义也正为众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然而,尚未被人们重视或充分重视的是,在政治制度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的政治过程却发生了——并正在持续经历——深刻的“体制内演化”的进程。无论在高层政治的层面,还是基层治理的维度,均显示出不同于20世纪50—70年代的诸多特征;而且可以预期,在市场转型深化、社会利益多元、公民意识兴起、信息传播快捷以及全球化影响日甚的背景下,“体制内演化”的这种趋势将更为强劲,并不可避免地触及既有的资源和权力分配格局,影响现有体制的核心要素和深层结构。如果我们放宽视野,将自身置于时代的脉络之中,那么同样可以发现,这种“脱序”现象也存在于政治现实与政治研究的关系之中。确切地说,对于政治现象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政治现实本身的发展。当然,对于这一问题的全面认识需要我们秉持一种客观而辩证的立场。那种对于中国政治学研究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我们并不苟同。应当承认,经由三十多年的努力和积累,中国政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就——本书提供的内容也许有助于说明这一事实。但毋庸讳言,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现实变化相比,政治学研究呈现出相当的滞后性以及缺乏足够的学术敏锐性。我们以为,随着改革步伐的前进,有关中国政治的研究将不但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经验素材,同时也将面临更具挑战性的议题。在中国政治研究领域中,这是一种以前不曾出现过的全新局面。无论是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者,还是国内的政治学学者,都面临着相似的学术挑战。上述表达体现了本书编者对时代背景的一种认识,亦是我们对中国政治学所处的历史方位之把握。处在中国政治演化这样一个特定的节点上,我们需要对已有的历程进行回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未来进行更加切实的展望。考虑到中国的改革事业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开创性,对自身经验和他人教训的总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改革事业所取得的进展,与我们在这方面的反思和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来说,这种反思和总结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一门建制性学科的恢复(1980年),政治学本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改革事业中,它扮演了诸多的角色,如价值启蒙、政策咨询、知识沟通、经验研究等;它既是改革进程的内在参与者,也是改革事业的观察者和反思者。基于此一认识,我们以为,中国政治学在当下面临着双重反思的任务:对改革事业的反思,以及对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反思。事实上,它们是一个硬币之无法分离的两面。这便是我们编辑本书的目的——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政治的变化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和总结中国政治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从而为改革探索、学术积累以及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方向和提供参照。所谓特定的角度,是指尝试以关键词的方式来处理这一议题。关键词是人们借以思考的概念,是思维之网的纽结,是库恩所谓的“范式”之重要构成,它对人们的认识起到了定向和组合的作用。如何选择关键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们如何思考。在这一意义上,关键词的库存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人们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故而从关键词切入来盘点中国政治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反映中国政治的变化,在我们看来不失为一种既能切中要害又方便操作的方法。作为编者,我们希冀经由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寻找一个相对坚实的知识积累平台,以便更好地承担起这一学科的历史使命。本书的编写计划起始于2010年,时值中国政治学恢复三十周年。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一筹划得到了各位作者的充分认同——正是他们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才使本书得以成型。2011年春,大家会聚于浙江大学,开了两天的初稿讨论会。身处天堂于佳时,而置湖光山色于窗外,作者们的专业精神令编者深感钦佩。与此同时,也有些许不安。在这个略显浮躁的项目时代,本书的筹划是一个自选动作,因此各位作者在作出智力贡献的同时,也分担了财资方面的压力。在本书付梓之际,编者认为有必要作出以下几点的说明。首先,虽然本书试图对中国政治的重要变化进行概念方面的提炼和梳理,但并不意味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政治和政治学研究的所有重要维度。这显然超出了一本书的篇幅,而且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一些重要的议题我们也不得不临时搁置。在这一意义上,本书或许只是一个系列的开始,如有机会,我们还将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在此,附带说明一下,所选的条目绝大多数是作者为本书专门撰写的,也有个别条目相对成熟,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发表过。在收入本书时,作者进行了新的补充或修改,以配合本书的风格。其次,虽然本书的目标是以关键词的形式来呈现经验事实,但实际的操作过程并没有如设计的那样理想。以统一的词条格式来要求作者撰写,事实上有一定的困难。这主要与下面两个因素相关:一方面,中国政治和政治改革正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对经验现象的提炼和概括受到现象本身成熟程度的局限;另一方面,中国政治学恢复迄今才不过三十余年,许多研究尚处于发展的阶段,而有关学科反思的意识和系统努力则是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尊重作者的选择权,由他们按照自身的方式来发挥,毕竟内容重于形式。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关键词的红线贯穿于作者们的写作之中。我们相信,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对于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知识积累具有相当的价值。第三,本书所涉及的相关研究,不但包括本土学者的努力之结晶,也包括海外学者的耕耘之成果。换言之,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有些是中国学者自身的提炼,有些是海外中国政治研究者的发明。我们认为,这一开放性选择是必要的,其理由不只是因为海外学者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认识,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且我们必须意识到,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对于中国政治的研究亦将成为一项超越国界的全球事业。因此,开放不但是中国改革事业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此而言,中国政治学研究者身处一种双重对话的场景之中:与现实的对话以及与西方学者的对话。在这一双重对话中,如何保持理论与实践(经验)、科学化努力和本土特色之间的恰当平衡,是中国政治学者需要不断加以思考和实践的一个话题。最后,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冯春凤女士在编务方面做了许多的具体工作。没有这些支持和帮助,很难想象本书能够顺利刊印。编者2012年春夏之际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景跃进.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景跃进.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景跃进(2012).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