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早形成的产业。在封建社会结束之前,它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然而,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几次产业革命以后,农业却成为了大多数国家的弱势产业,变成了一个需要被扶持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开放的潮流涌入农业领域以来,各国农业领域的保护和支援政策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农业政策予以应对。20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选择了外向型的工业化道路,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但是,出于对农业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重要性的考虑,韩国政府从未放弃对农业实行保护和支援政策。随着时代的变迁,韩国的农业政策重点一直在不断调整: 50年代是造林、沙防、土地改革; 60年代是造林、沙防、稳定农产品价格、整顿农渔业高利贷; 70年代是增加粮食产量、品种改良; 80年代是农业机械化、农业结构调整、减轻农渔民负担; 90年代是农业机械化、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水产品的流通、培育人力资源和减轻农渔民负担。韩国政府的农业支援政策对韩国农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韩国政府主导的新村运动,对农业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更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为了应对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韩国政府从支援体系、支援方式和支援重点等多个方面调整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保护和支持政策。通过对农业生产基本设施建设支援、农业机械化支援和农业研究与指导支援三个反映农业支援政策的变数与韩国农业生产总值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农产品市场开放以前的1963—1994年,被称为传统农业支援政策的农业生产基本设施建设支援、农业机械化支援、农业研究和指导支援等对促进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而1995年以后,在农业生产基本设施已相当完备和农业机械化广泛普及的条件下,传统的农业支援方式已很难产生前期那种立竿见影的显著效果。这也是迫使韩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调整其“三农”支援方式和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人口规模超过13亿,其中50%左右生活在农村。所以,合理的农业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面临着部分农民重新返贫、农村年轻人大量离乡、农业发展潜力逐步丧失、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农村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在寻求这些问题的对策过程中,韩国的经验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海南特区工业化研究
作者:黄景贵 孙建军 许芳
图书 海南特区工业化研究
-
2
图书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粮食主产区的乡村建设
作者:张良悦
图书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粮食主产区的乡村建设
-
3
图书 农业政策、收入流动性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李明桥
图书 农业政策、收入流动性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
4
图书 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作者:陈佳贵 王延中 刘刚 黄群慧
图书 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
5
图书 作为一种行为模式的合作行政
作者:谢新水
图书 作为一种行为模式的合作行政
-
6
图书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5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研究中心
图书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5年
-
7
图书 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
作者:陈吉元 韩俊
图书 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
-
8
图书 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单晓娅
图书 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
9
图书 蚕桑退却:农户和镇政府的应对: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调研报告
作者:黄英伟 王大任 杨园争
图书 蚕桑退却:农户和镇政府的应对: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调研报告
-
10
图书 苏南城乡一体化之路
作者:朱晋伟 詹正华 韩朝华
图书 苏南城乡一体化之路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