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审美现代性

ISBN:978-7-5161-6911-7

出版日期:2015-07

页数:232

字数:261.0千字

点击量:8605次

定价:5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重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价值与意义

刘树森

作为文学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命运多舛,年仅35岁便因肺结核而辞世,但她却以其卓尔不群的短篇小说创作为20世纪文学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不仅名垂新西兰文学史与英国文学史,而且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其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而言,曼斯菲尔德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是声名显赫的银行家,曾担任新西兰银行的行长,因此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酷爱读书和写作,10岁便开始在她就读学校的校刊上发表小说。她15岁前往伦敦女王学院就读,在三年的学习期间游访了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与文学,增长了阅历,开拓了视野。1906年,她毕业后返回新西兰,随即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和诗歌,在澳大利亚与英国出版的刊物上发表。1908年,她因为个人情感问题离开新西兰,再次前往伦敦,以为报刊写作和进行文学创作为生,并因创作短篇小说而声名鹊起,此后再也没有返回新西兰。1917年,她确诊感染了肺结核,当时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药物青霉素,她的状况每况愈下,但仍旧一如既往,满怀激情地进行创作,先后发表了四十余部短篇小说,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风起时》(“The Wind Blow”,1920)、《苍蝇》(“The Fly”,1922)和《花园茶会》(“The Garden Party”,1922)等。曼斯菲尔德的个人生活经历与文学创作历程从若干侧面展现了新西兰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之间的特殊关系,其中也包括曼斯菲尔德始终被一些评论家和学者认同为英国作家。

国外对于曼斯菲尔德的创作的评论与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最初欧洲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评论可谓毁誉参半,也见证了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在与病魔顽强拼争的同时一直执着地进行文学创作。二次大战之后,伴随着现代派文学逐渐得到西方文学界与学术研究界的认同与好评,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逐步得以确认。大体而言,中国对曼斯菲尔德的作品的译介与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与发展,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热点与研究理论基本上与国外学术界保持同步发展的态势。在新西兰文学界与学术界,曼斯菲尔德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推崇,是公认的该国最著名、创作成就最大和影响最大的女作家。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根据1990年以来出版的学术著作与论文等研究成果来统计,在中文学术界长期致力于曼斯菲尔德文学创作研究的学者与研究工作间或涉及曼斯菲尔德的创作及其作品的学者,在人数和研究成果的数量上都超过了新西兰的学者。上述研究一方面为中国与新西兰两国文学研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显著贡献,有助于两国人民之间加深认识彼此的历史、民族文化与民族个性等,并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与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与大洋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识,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创作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的写照,都直接或间接地记载与刻画了特定地域的人民的生活、价值观、道德伦理、文化习俗等具有特性的因素,具有考古学领域化石般的价值与意义。目前,大洋洲区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共计十个,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萨摩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与纽埃。在上述国家之中,新西兰在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与其它国家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中国的崛起,大洋洲以及该区域的国家对中国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参加在布里斯班举行的G20首脑会议之后,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等三个大洋洲国际进行了国事访问,在斐济与八个与中国具有外交关系的岛国的首脑进行了会谈,而且他对斐济的访问不仅是中国国家主席第一次访问该国,也是历史上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太平洋岛国,体现了中国对大洋洲区域的关注与促进互惠互利双边关系、共同发展的愿景,也显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倡议得到了大洋洲区域相关国家的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

就目前中国与大洋洲区域相关国家关系的现状而言,经济、教育、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双边乃至多变的合作在进入21世纪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主要促进力量之一。就作为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之一的经贸而言,中国在2007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之后,2013年成为新西兰的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国也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旅游者来源国。再以教育领域的发展为例,中国已经持续多年一直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洋洲国家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2014年在澳大利亚学习的国际学生之中,中国学生为152,898人,占当年国际学生人数的25%,而2004年和2010年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则分别是68,857 人和91,551人;对比可见,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一直在持续增长。2013年在新西兰学习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为24,682人,占当年国际学生人数的27.8%,而2010年在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为21,256人,对比可见,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也在增长。与此同时,大洋洲国家在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的大洋洲留学生为1,529人,2014年增长为6,272人,增幅高达32.24%,占当年中国全部外国留学生人数的1.33 %。上述数据一方面显示中国与大洋洲区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呈现出较为巨大的不平衡性,为双方未来加强合作与拓展合作的空间提供了参考。

然而相对而言,中国与大洋洲区域国家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相互研究仍旧较为薄弱,双方对彼此的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哲学、伦理、宗教、价值观、文学传统、民族特性以及习俗等方面都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彼此之间的理解、认同、信任以及在一些方面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因此,为了构建中国与大洋洲区域国家21世纪新型的国际关系,在互相尊重与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拓展双边关系,有必要加强双方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相互研究,其中也包括加强文学研究。因此,北京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不仅将对大洋洲区域的国别文学作为研究重点之一,近年来还与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奥塔哥大学等八所大学合作,每年由双方的教师在北京大学共同开设全校公选课程《新西兰历史与文化》,并在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项目的框架下开设有关澳大利亚历史与文化的系列课程,培养研究澳大利亚研究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希望以此为加强中国对大洋洲的研究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础。

本书的作者王素英长期致力于研究曼斯菲尔德的文学创作,将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定位于一位出生于新西兰、在新西兰成长和接受教育并以浓厚的新西兰情节而进行文学创作的女小说家,尤其是着力探讨其短篇小说在西方现代派文学语境中的创作特征及其文学审美价值与意义,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若干方面弥补了中文学术界以往学术研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2012~2013学年,她作为高访学者在北京大学访学期间,积极参加北京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各个方面的学术资源推进自己研究工作的进展。与此同时,她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北京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的认同、支持和协助,使得她的研究工作和这部学术专著的书稿得以顺利完成。

本书的研究特点是作者视野开阔,将曼斯菲尔德及其创作活动置于20世纪初叶西方现代派文学发展的语境之中予以考察,选择从审美现代性的视角入手,以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相结合为基础,探讨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并研究其作品在主题、叙事手法与风格等方面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诸如对战争给普通人的生活所带来的苦难与心理创伤、对于孤独和死亡等主题的描写与剖析、淡化情节与细节刻画,以及象征与意识流手法的应用等等,较为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创作所蕴涵的审美现代性特征,以及她的创作对现代主义文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本书通过解读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创作,揭示了这位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与人文情怀的女作家在20世纪初叶对于社会动荡中普通民众所经历的磨难及其心理感受的观察与体验,并在自己创作的数十部短篇小说中予以入木三分的刻画,揭示的人性的丰富与复杂,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与魅力。本书不仅具有文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也有助于在目前全球化的时代进一步加强了解和认识新西兰乃至于大洋洲区域其它国家的历史、民族个性与文学审美的传统。

于京西燕园

2015年5月18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素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审美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王素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审美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素英(2015).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审美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