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通向《资本论》之路:前《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探索轨迹及分析

ISBN:978-7-5161-1976-1

出版日期:2013-02

页数:306

字数:325.0千字

点击量:11187次

定价:5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自20世纪70年代启动以来,以其所提供文本、文献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客观性和过程性而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虽然至目前为止,该版本已出版的卷次与计划出版的卷次(114卷)比较起来刚刚过半,但是这些已经出版的卷次和正在编辑出版的卷次,已经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并且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首先发端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从源头上所进行的重新解读和重新认识。

20世纪末,MEGA2通过两个途径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其一是随着MEGA2的陆续出版,中央编译局根据已经出版的MEGA2版本提供的文本文献资料和未出版的文献资料重新校订、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陆续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虽然截至目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的部分卷次仍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这些最新版本向读者呈现的信息,对中国读者的影响面是非常广泛的。其二是来自MEGA2的编辑出版工作、已经编辑出版的卷次、手稿文献和国外相应研究成果的直接影响。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不断增强,一方面是国外专家学者的来访、中国学者的走出去,另一方面是大量国外文献资料被翻译进来,使得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MEGA2的最新编辑动态、国外研究最新进展有着较为直接的了解和迅速的反应。

东欧剧变的发生,使得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块状分割,以其僵化和教条的特征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而且,由于马克思文本文献编辑出版的相对滞后,苏联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经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得到解读、传播,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不仅在西方世界的学界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西方世界的共产党那里更是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20世纪早、中期就已经在西方学界出现了不同于苏联解读模式的“马克思学”和“马克思主义之前的马克思”研究态势,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20世纪末,随着东欧的剧变,西方学界再次发出了“回到马克思”的呼声,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研究趋势,这一趋势伴随着MEGA2的编辑出版,体现了人们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为基础对其思想进行有机、统一地再认识的迫切要求,这在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形成了新的呼声,这一呼声也在国内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回到马克思”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两个方面又是一种递进关系,其一是从苏联教科书模式向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回归,这体现在人们重读经典著作的热情之中;其二是伴随着MEGA2的编辑出版,从翻译版本向原文本及其辅助材料的深入,这体现在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追捧热情之中。

人们的这一追捧热情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其一,奠基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的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合作的产物,只有历史考证版提供的原文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展现这一合作过程,这对于理解马克思的研究思路进展,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文本研究价值,而且马克思倾其一生的主要研究成果《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都是恩格斯在马克思手稿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也只有MEGA2提供的著作版、马克思手稿版和恩格斯编辑版才能够向人们呈现马克思的写作与恩格斯编辑版本之间的关系;其二,呈现在MEGA2第Ⅳ部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阅读、笔记、摘要,等等,对于从思想来源的角度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发展、变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源;其三,基本思想的解读往往有赖于基本概念,而对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和术语,一词多译、多词同译的情况无论对于哪种语言的翻译来说,都是避免不了的,因此对于一些核心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和翻译选择权,只有通过对原文本的阅读才能掌握在读者自己手中。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MEGA2所提供的原始文本、文献资料引起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的极大兴趣,依据可靠的文本、文献资料,准确、客观、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强有力的呼声。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打出了“回到马克思”的旗号,并且尝试着进行MEGA2文献、文本的研究,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工作没有在原文本的角度上继续展开。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A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源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研究》作为国内第一个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课题,在诸多学者的期盼中产生了。

我们的课题自2002年6月立项至2011年12月结项,历经了十年的过程。作为国内第一个以历史考证版为研究对象的课题,我们的经历颇有点儿类似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历史考证版从零开始的探索过程,再加上语言的掣肘,我们这十年走得很辛苦。

根据研究团队的具体情况,研究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个方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形成和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直至MEGA2版在中国的传播史。

从MEGA的形成和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部分内容包括对MEGA1和MEGA2的编辑史、MEGA2的基本情况包括编辑准则的介绍,尤其是对MEGA2第Ⅲ部分收录的绝大部分为首次出版的他人写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以及对第Ⅳ部分收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笔记和摘录目录的说明。我们认为,第Ⅲ部分的内容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学研究、思想史研究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第Ⅳ部分的内容对于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阅读、研究经历与其思想发展源泉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关于MEGA2基本情况的介绍则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学界对历史考证版有基本的了解。我们也刚刚获悉,中央编译局即将对MEGA2第Ⅳ部分的内容进行10卷本的编辑出版,我们期待着这一珍贵史料的面世。

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传播史的角度来看,这部分内容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献、文本、经典著作在中国自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这百年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包括最早的片段介绍、翻译,一些经典著作在不同时期的翻译,经典著作的“选集”、“文集”、“全集”的进展,并且借助MEGA2提供的基础性资料,对一些重要概念、术语在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中的变更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第二个方面主要以新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为研究对象,同时参考MEGA2资料,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史上重要的内容、文本进行专题性研究。这部分包括从几个重要文本来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发展的历程、马克思的国家观、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观、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使用的一些重要概念在时代境遇下的辨析及结合近几年中国的文本研究现状对文本研究本身进行反思等内容。这一部分还包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创作史研究,从《共产党宣言》与其早先几种相关文本的关系中来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历程。由于MEGA2中收录《共产党宣言》的卷次至今没有出版,该部分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研究是以德文版为基础进行的。

第三个方面以MEGA2第Ⅱ部分为阅读对象,同时参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这一部分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马克思在60年代以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路由哲学向政治经济学转变的过程,关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马克思的批判和研究思路中一些基本概念的产生、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核心思路的形成及其发展线索。通过对马克思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形成历程的分析,比较清晰地再现了马克思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在尽可能真实地展现马克思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中,也同时展现了经济关系史的发展逻辑。

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我们就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内容、某一个专题还相继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在适当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将这些讨论集册出版。

十多年来,我们的研究历程伴随着国内对历史考证版关注度的增长,同时我们的研究及其成果也已经开始为国外同行所重视、所关注。国内外MEGA2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动局面。尽管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内研究成果还处于星星之火状态,而国内研究成果向国外的介绍更是凤毛麟角,而且主要还是借助英文的渠道;这与国外大量的资料、信息、研究成果向国内输入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不对等的局面,除了我们的研究力量非常薄弱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外学者的中文水平与中国学者的外文水平不相称有一定的关系,这种不相称的情况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经中国学者的翻译而被引入中国,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还得经中国学者的翻译而传出国外。国外学者要达到翻译中国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中文水平,从比较普遍的角度来说,至少还要历经十年的积累和磨炼。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打开了学术成果双向交流的外流通道。

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国内在历史考证版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象征着一个良好的开端,尊重历史、尊重文本、尊重学术规范、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得到弘扬,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以苏联教科书体系为模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体系中解脱出来,以更加准确、客观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文献为依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精神,进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源头上在准确地认识、解读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梳理,从而发挥其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困境和危机的功能。从这一意义上来说,MEGA2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客观和富有现实感的领域。

国内MEGA2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日益壮大的局面,而且这一研究还受到国内学术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自2002年我们的课题立项以来,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批准了清华大学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MEGA)研究”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5—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先后批准了多项以MEGA2为专题的重点研究项目、一般研究项目和青年研究项目。

一方面这些新课题的立项预示着研究成果的陆续出现,另一方面这个日益壮大的学术领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学者的加入,有一些年轻学者甚至为了将来更好地从事这一研究工作而正在积聚着外语的能量,当这些后继的具有良好的外语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素养的年轻学者能够继续拓展MEGA2的研究工作时,我们相信,这一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在此基础上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MEGA2所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依据于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和解读,对于已经习惯传统解读模式的人们来说,在思想上会形成一个冲击,由此产生两种具有反差性的心理反应:或者是对MEGA2的研究奢望过高,希望MEGA2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可以克服苏联解读模式一切弊端的马克思,进而夸大MEGA2的魅力,将其神秘化、神圣化,由此引发对MEGA2的盲目崇拜心理,甚至不切实际地期待MEGA2研究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完美无瑕的、能够抵御一切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种种诘难的马克思;或者是由于习惯了传统的思维定式而为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思路、新解读的不确定性、新呈现的文献资料的复杂性所困扰,尤其当MEGA2资料所呈现的马克思,在一些方面也会像常人一样其思想有着客观来源、并且在一些问题上也会产生困惑、犹豫、反复,甚至出错时,尤其是当在传统上被视为一体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原文本资料中体现出差异时,一些习惯于传统解读模式的人在心理上感到难以接受。

这两种态度与MEGA2编辑出版和研究精神所追求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是不相容的,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强调,MEGA2的基本特征是呈现原文本、原创作过程,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阅读资料、通信等能够收集到的全部信息。借助MEGA2提供的文本、文献资料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这点不可忽视,但是对MEGA2加以无限拔高或者使其神秘化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MEGA2编辑原则所追求的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对待人类思想宝库——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精神,无论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精神是否能够、或者始终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MEGA2的编辑出版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已经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中展现了其独一无二的资源价值、理论视野和现实意义。

然而,我们在这里也有必要强调:首先,历史考证版研究并不是也不可能否定或者取代一百多年以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积淀了一百多年以来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心血、智慧,饱含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伟大的社会实践的结晶。人们为这一实践所付出的代价,在这一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这一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以及从中增长起来的智慧,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绝不是文本研究本身可以替代的。

历史考证版研究的意义只是在于,借助MEGA2提供的更加客观、准确的文献资料,结合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理论在历史、时代的语境下作出更加深入、具体、客观的研究;其次,阅读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并非非MEGA不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即使从国际范围的角度来说也是这样,本土语言的翻译文本是最便捷、最有效率、最大众化的研究资源,从而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资料。中央编译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版本,无论是第一版还是第二版,都是在译者们精心翻译、审核、遇到难点集体讨论、专家把关等一系列严格程序下完成的,是非常值得信赖的翻译版本。

最后,我们要向在本课题立项过程中提出创意并给予我们极大支持的李德顺研究员、李鹏程研究员、吴元梁研究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这一道充满活力的新的靓丽风景线;向在本课题执行过程中给予我们很大关注和帮助的哲学所李景源研究员、谢地坤研究员等诸位领导、研究人员、图书资料管理员、科研处等有关部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难以顺利地走过这艰辛的十年;向自始至终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科研局的韦莉莉老师表达我们真心的感激之情,没有她的支持和宽容,这一切都无从说起;向在课题的结项过程中认真审读我们的资料并对我们提出中肯评价和宝贵建议的李景源研究员、庄福龄教授、梁树发教授、李鹏程教授、王东教授表达我们未尽的谢意,他们的批评、建议会在我们未来的研究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

我们同样要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处和远方的荷兰科学院、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IISG)致以谢意,该研究所在数十年的时间中搜集和保存了多达70%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原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版、第二版,不同语言文字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集》、“文选集”、“单行本”等以及完备的研究杂志、史料,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荷兰科学院的协议项目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进行一段时间的查阅资料、阅读、研究和咨询专家学者的宝贵机遇,向中—荷合作项目的荷兰方负责人原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米歇尔·克里特克(Michael.Kratke)教授表示由衷的谢意,没有他的支持与合作,我们的荷兰之行不可能付诸实施。

我们还要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杨晓芳老师的支持和辛勤付出表达我们的谢意,没有她的努力,我们的成果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读者从我们的致谢中可以看出,我们这一系列研究作品的面世,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背后是社会力量甚至国际社会力量的支撑。

这套书出版以后,我们期待着真诚的学术交流、严肃的学术批评,甚至是苛刻的吹毛求疵,在此基础上开拓繁荣的学术研究局面、严谨的思想探讨氛围,共同肩负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使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思想资源。

魏小萍

2012年12月 北京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魏小萍.通向《资本论》之路:前《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探索轨迹及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魏小萍.通向《资本论》之路:前《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探索轨迹及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魏小萍(2013).通向《资本论》之路:前《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探索轨迹及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