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历史的思维

ISBN:978-7-5161-1813-9

出版日期:2012-06

页数:205

字数:210.0千字

点击量:9753次

定价:3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开创的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必然也需要与时代的发展“平行着”。

在浓重的意识形态渐渐荡去之后,我们越来越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尚存在着诸多的理论问题。自“分析的时代”开始以来,人们愈加达成这样的共识:没有认识论审查的本体论言说是非法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回答“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而且也要有能力回答诸如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所提出来的“历史何以是”的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回答的是思辨的历史哲学所提出的问题,思辨的历史哲学是历史的本体论,所以对思辨的历史哲学展开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不具有浓重的本体论色彩,虽然马克思本人有过对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批判,但由于时代的原因,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认识论方面则较少提及。尤其是在当代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在所谓的“后历史时代”的气氛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必须做出应有的回应而不能矜持在自己原有的观念中;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比如,一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而本书则倾向于另一种观点,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离开了历史领域、离开了人类生存的现实基础,任何思想体系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历史场域中生成的,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一领域,所以它不可能是在思想中被制造出来后又被应用于历史领域中的。

因此,澄清与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内涵并突出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变革是本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书试图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是崭新的历史理论,它是适合于时代的历史真理,而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以及“语言学转向”的历史哲学都是其时代的历史观念,它们都是其时代精神的折射,思辨的历史哲学就是思辨哲学在历史领域中的折射;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就是分析哲学的历史版;后现代历史叙事学就是后现代精神对历史的诠释。同时,本书还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上来说明,思维历史性是在历史场域中的批判性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的思维逻辑也不例外,历史和历史性思维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也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念。

历史唯物主义并非是唯一研究历史的理论,西方历史哲学源远流长,其发展脉络错落有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完全可以从西方历史哲学的思想中汲取理论资源。所以,本书首先从对西方历史哲学几种发展形态的分析入手,省察了历史研究的不同方式与形态各异的历史观念,旨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历史哲学之间的对话,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历史哲学有着共同关注的焦点,那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和未来走向的关注与思考,西方历史哲学纷繁的形态与丰富的思想对于开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视野非常重要。但与西方历史哲学不同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所研究的不是观念中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是现实向度。它没有停留在对人的本质抽象的理解上,也没有停留在对“死的历史”的复写上,更没有去设计历史发展的先验模式,而是将历史与人的活动统一起来,建立了一种崭新的历史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彻底的历史性思维把历史在两个纬度上的探讨同时归入了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的实践体系中。表现在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超越上,历史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客观规律性和历史主体的创造性的统一;表现在对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超越上,这种新的历史哲学把历史认识的真理看做是在历史主体的活动过程中来实现的,而不是仅仅限于在历史学主体的活动过程中来获得的,历史中的人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因此不存在一个抽象的、绝对的“历史事实”与其“摹本”的对立,这也就消除了历史认识论中不可思议的“物自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使思辨的历史哲学从此终结,也在时代的高度上超越了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在历史认识论上的贫困,同时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回应了后现代历史观念的挑战。

人类思维的历史性在批判中得到不断地提升,使历史性思维不断地扬弃思维的非历史性,推动了历史观念的不断跃迁,从而使一种非历史的观念被另一种新生的、历史性的观念所代替。所以,本书对历史哲学发展历程的研究表明,历史思维的批判性进展必然要扬弃历史的形而上学观念,从而使历史理性本身具备自我批判的能力。

历史哲学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演变体现了历史思维在批判中的不断跃迁,一种具备自我批判能力的历史思维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保证,它扬弃了种种观念中的历史从而提供了能够保证未来根基的历史的真理。作为人类历史思维批判性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唯物史观,它是历史思维的呼出与要求,它是种种历史终结观之下重新爆发的新生力量,它是唯一能够在“宏大叙事”崩塌之后继续革命的解放力量。

孙晓喜 

2012年4月23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孙晓喜.历史的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孙晓喜.历史的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孙晓喜(2012).历史的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