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日本七夕传说研究

ISBN:978-7-5161-3894-6

出版日期:2013-12

页数:258

字数:269.0千字

点击量:9402次

定价:4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展开

图书简介

毕雪飞的博士论文《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就要出版了,她一直催促我为她的第一部著作写序,我却一再让她失望,迟迟未能够交稿。

虽然指导了她的论文写作,但是在此之前,我对于她的研究内容实在是知之甚少,可以说,正是通过她的论文,我才知道了日本七夕节和七夕传说有如此丰富的内容,进而也了解到七夕节、七夕传说与日本民众的生活、与日本民俗学和日本古典文学等都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近代人文社会科学组成部分的民俗学,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中国之时,便与日本学术界和西方学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学科概念的“民俗学”一词来自于日语;早期中国民俗学的理论也深深地打上了西方“遗留物”与进化论理论的烙印;影响中国民俗学发展的著名学者,如周作人、钟敬文等诸位先贤,其学术生涯中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其学术素养的生成与日本学术界的传统也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近代以来,经过日本转手而来的西方学术概念与学术体系对中国现当代学术产生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在早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印证。

中日两国文化与学术的交流可谓水乳交融。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有目共睹,近代日本学术对中国学界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毕雪飞对于日本七夕传说研究所做的学术史的梳理,也恰恰说明了两国文化的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中国的唐宋时期,七夕传说通过中国文学(主要是诗歌)进入日本上层社会,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中国的七夕习俗,如乞巧习俗、纺织习俗等,也与日本固有的习俗相结合,被引进并融入到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习俗之中。日本学界的七夕传说研究,既关注于中国七夕传说传播日本的史源探究,更注重于研究融入到日本文化(也有学者认为是原生于日本文化)之中的七夕传说与习俗,特别是对于七夕与日本民众生活、七夕传说与日本古代文学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日本对于七夕传说的研究在学界已经形成了传统,从高木敏雄、柳田国男、折口信夫,到中村乔、大林太良、关敬吾、小南一郎等百余年来的许多位著名民俗学家、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学者,都有关于七夕节与七夕传说的研究成果面世,并且在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方面,对于日本民俗学与口承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上述这些,都是毕雪飞在她的论文中用心梳理与慎重评述的内容。我也是通过毕雪飞的论文对上述情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恢复重建以来,中国民俗学界的同仁们,就特别注重吸取国外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其中,对于日本民俗学研究成果的介绍是比较系统的,如柳田国男的代表著作《传说论》、《民间传承论》等都已经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大林太良、关敬吾、伊藤清司、福田亚细男等著名学者的著述也得到了中国民俗学界的关注。中日两国民俗学界的交流在近30年来更加密切,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日本民俗学者就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中国,或在高校中访学进修,或讲授日语与日本文化,为两国民俗学的交流作出贡献。90年代中期,在钟敬文教授的邀请下,福田亚细男教授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做专题讲座,系统讲授了日本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讲座内容已有中文专书出版)。近二三十年来,在日本留学并且以民俗学为专业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学成归国后,也开始服务于中国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这些有留日背景的中青年民俗学者,也一定会将日本民俗学的学术传统渗入到中国民俗学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之中。2012年,中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还签订了两国学会学术交流协议,以保障今后两国民俗学界的制度化交流。

通过上述对近三十年来中日两国民俗学界的交流所做的粗疏回顾,也可以进一步看出日本民俗学对于当代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影响。当然,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对于日本民俗学学术成果的介绍还是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的,尤其是在日本战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迁中,日本民俗学是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的,日本民俗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有哪些是值得我们中国民俗学界学习的,在日本民俗学学科发展中有哪些教训是我们中国民俗学界应该引以为戒的,等等,这些问题应该成为今后中日两国民俗学界交流的重要话题。

对于指导学生做国外民俗学方面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学位论文写作的内容,我历来主张要做好“倒买倒卖”的工作。“倒买倒卖”说起来有点俗,但从学术层面来看,我们民俗学界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时还很不扎实、很不深入。这里所谓的“倒买倒卖”,是从学术史的层面上而言的:首先,要真正忠实、可靠地读懂、读透国外民俗学的理论著述,吃透其精髓;其次,能够用中文准确、流畅地对国外民俗学的理论著述进行译介;再次,从两国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所译介的国外学术理论著述进行评述,进而对两国民俗学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这种“倒买倒卖”的成果,王铭铭教授的《汉学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可看做是成功的典范。现在许多介绍国外民俗学著述的翻译成果,大概只是做到了上述三方面的前两个方面,对于更加重要的第三个方面所做甚少。当然,对于学生的学位论文而言,毕竟还是在学习阶段所做的研究工作,应该有高学术水准的要求,但对于结果还是不可过于苛求的。

毕雪飞的《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就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于日本七夕传说所做的系统介绍与研究。毕雪飞硕士阶段的学习是在日本完成的,她曾跟随日本口承文学界的著名学者铃木键之教授学习,撰写了日本七夕节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跟随我开始博士课程学习后,从入学之初,就确定了以日本七夕传说作为研究的对象,我要求她从学术史的角度做好“倒买倒卖”的工作,为此,在博士学习阶段,她曾经专门用一年的时间去日本东京大学搜集资料。应该说,毕雪飞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个工作,基本达到了我们最初制定的目标,作为导师,我对她的论文还是很满意的。

一个学者的个人著作一旦出版,就已经不是作者个人的事情了,它必须经受学术界的批评,要在时间的长河中接受学术史的评价。毕雪飞的论文马上就要作为学术专著面世了,这本著作的水平如何、是否能够对中日两国民俗学发展有些许贡献,还是留待学界各位同仁给予批评吧。

叶 涛

2013年12月9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毕雪飞.日本七夕传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毕雪飞.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毕雪飞(2013).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