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数字读物论:论公众学习效率反馈模式的变革

ISBN:978-7-5161-3626-3

出版日期:2013-11

页数:322

字数:302.0千字

丛书名:《天津工业大学影视与传播丛书》

点击量:8371次

定价:5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20世纪的最后几年,计算机、智能手机的互动性被大家认可了。但是,互动性意味着什么,比较多地被大家向游戏、通信和娱乐的功能方向开发,其传播学意义上的价值远未被阐述透彻。

尤其关键是数字读物改变了人类的公众学习效率。本书试图从信息的采集对比、分类存储、加工传输以及显现发布等,四个基本的计算机功能要素方面出发,建立一个解读数字读物的概念体系,阐述这种互动对信息传播的意义。这只是一个角度。这个角度是否合理,是否全面,不得而知。但是仅仅这一个角度,就令我们有了足够的发现:

其一,这种互动性已经和传统读物的产生体制发生了摩擦。版权在数字读物和传统读物之间发生了无数的矛盾。因为人们和媒体的互动,就意味着发生采集和发布信息,采集要支付货币,发布要得到版权。目前的数字读物,采集不支付货币,发布得不到版权。各类组织在传统读物的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权被部分人掌握,有时被任意扭曲发布;现在已经无法抵抗数字读物给社会环境提供的发布信息的便利,更多的人在参与社会信息的发布。试图轻易控制社会信息已经是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其二,这种互动性正在和传统读物有关的环境发生冲突。数字读物改变了人类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传统读物的使用环境,学校和各类机构企业的组织机制并没有改变。数字读物的互动性使读者具备了知识信息的自主分类对比的能力和自主处理传输的能力,读者可以自己在虚拟预制的空间里搜索知识、对比知识、学习归纳知识,甚至加工生产知识。单纯知识传授的学校教学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这类环境的挑战,尤其在大学,因为简单的阅读任何人只要他愿意都可以自主完成,不需要老师在学生面前做简单引领实施。而且书籍的出版数量的剧增,知识信息的爆炸已经真实存在,基本也不存在某本书只有领导或者教师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情况。

其三,这种互动性已经改变了人类知识产生的条件。传统读物环境下,生产知识信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权力交叠管控过程,知识信息的生产才能得到相关体制的认可和相应权利的获取;而数字读物的加工传输功能使任何人都可以在虚拟空间里生产知识信息,传播知识信息,尽管没有版权也并没有遏制住人们创作传播的欲望,大量的写手在网络上走红,一种全新的生产知识信息的社会风尚正在并已经形成。未来多媒体写作或许也要以这种形式迅速发展,这才是未来最可观的变化,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

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数字读物的时代

这个时代在数字读物变革中的主要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学校、机关,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尤其知识生产的过程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哪个国家能够首先统领这场变革,哪个国家在未来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就不会落后,因为这一轮的变革大概远比蒸汽机带来的变革要深刻得多。蒸汽机带来的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它使人的体力和耐力被放大了无数倍。而眼前的这场变革是放大了人类的知识信息生产的能力,这场变革需要人们深刻理解数字读物的特性、本质、性质和功能。这场变革也将同时诞生一批相关的学科,这场变革将使那些有效统领这场变革的国家得到具体的巨大实惠。

在这场变革中需要人们了解的至少有三个关键的信息,第一是在数字读物上快速发展的游戏,这是一种充分调动读者兴趣的纯粹精神娱乐性消费品。这个消费活动的产生已经促成了纯粹的商业活动,其中隐藏着商业的价值链、产业链的形成壮大并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尤其应该认真思考的是:其实他只是利用了数字读物人为控制信息加工过程的预制特性,把加工过程细密分化成阶段化、模块化形式,并充分发挥计算机统计显现的功能,设立了相应充分的心理奖励机制而已。那么多青年人被这些游戏性的消费吸引,宁愿为其坚持,坚持再坚持,乐此不疲。而这种游戏吸引孩子们的机制如果被转换到学历教育、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来,那会是怎样的情景,数字读物为此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思考研究方向。

第二,数字读物在各类组织中如何融入进他的组织体制,需要各类各级组织有足够的见识和必要的执行能力。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形成举国之力办一件事的国家,如何让这个事情能从举国之力中获得足够的动能,如何令这个新媒体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何能让举国之力再次获得辉煌的成效。涉及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未来的发展理念上的提升。由理念到行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文化的变革。

第三,数字读物的媒介语言形式,从单纯的文字变化出多媒体混合效果。这是一个难以预知的发展领域。中国历史上先秦散文和竹简的出现有关,唐诗宋词和纸张出现有关。那么到了今天多媒体的出现,我们这个民族可能出现哪种文学艺术形式呢?毕竟是多媒体了。微电影或者微电影网页?有些历史现象是无法改变的了。比如人类的语言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这和人类生理器官发声生理系统有关。但是人体工程学告诉我们人类面对多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时代,数字读物还有很大的能力未能发挥出来。

总之,数字读物的时代到来了,数字读物的社会文化即将产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会迎接这个事物的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个事物的到来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余效诚.数字读物论:论公众学习效率反馈模式的变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余效诚.数字读物论:论公众学习效率反馈模式的变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余效诚(2013).数字读物论:论公众学习效率反馈模式的变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