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探究

ISBN:978-7-5161-9882-7

出版日期:2016-12

页数:340

字数:345.0千字

点击量:10113次

定价:7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本书的出版获中央财政支持贵州财经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民族学)经费的资助 展开

图书简介

贵州以拥有多元性、古朴性、完整性的多民族原生态文化资源而著称。贵州民族文化是地理地域和文化地域,它有文化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意义。笔者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空间和地理空间里来展开调查和探究的。而且,这些原生态文化生长于乡野民间,有着深厚的民众根基,是集体智慧和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一种不为人力所及的天工之美。如何重新激活蕴含本土智慧的原生态文化,从中寻找更为合理的、平衡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是我们研究、保护和发展原生态文化的伟大使命。原生态民族文化已成为了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贵州文化元素,是贵州最大的生态文化“富矿”。如何在新语境中使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接轨,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相辉映,也成为一个新学术命题与时代命题。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加之受自然条件等环境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使得贵州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资源未能很好发掘、整理和保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处于自生自灭和流失的境地。因此,研究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所探究的是贵州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问题,与传统学术问题所研究不同的是,本书并不局限于有文献资料记载的学术史研究的范围,而是从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事象中去提取和梳理有关原生态文化的命题。所以,本书是以田野调查为重要依据,把书面文献资料同民间口传文化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来展开对少数民族文化事象进行分析;同时也注重对物质形态中所透视出的生态文化信息的获取,强调研究的现场性、可靠性、原生性,目的在于赋予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研究以真正的活力和现实生命力。按一般的理解,原生态文化主要属于一种学术思想的范畴,一般大多围绕着历史上的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文人、艺术家的活动来展开,而且,主要体现为一种文化学的形态。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此不同,它不是由学术思想史构成的,而是由大量的民间艺术文化事象来体现的。应当承认,每一个民族只要是有生存活动,也就有表达对文化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不论这种认识是以理性的方式来表达的,还是以感情的方式来呈现的。有西方学者在谈到印第安人的精神世界时这样说: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世界观认为,自然现象和人造的东西都有生命、有声音和精神。法国史学家兼文学评论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他认为研究一个地区的文化,就要把它的结构、外形、耕作、植物、动物、居民、城市等无数细节包括在内。汤因比的《人类与大地母亲》,它的前四章是:第一章,自然现象之谜;第二章,生物圈;第三章,人类的降生;第四章,文明中心,就是把人类文明放在“生物圈”的地理基础上来讲的。由此不难看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即使是少数民族群体,同样与自然、环境、时代、社会有依赖关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的文化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这种生态文化有它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存在的方式。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这个民族的生态密不可分,从生态文化的视角探究贵州民族文化是本书的出发点。正确地表述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意义,是笔者在本书中要全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要在理论上强调原生态文化实体性的根本目的。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透过理论阐发以及对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种种事象的叙述,从中感触到各族先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深刻的情景与生存、发展的轨迹。为此本书将理论阐发与田野调查手记相结合,目的是想在生态文化研究中探索一个新的方式,尤其是田野调查手记,有时采用了随笔或散文的叙事风格,力图发散原生态文化地方性知识的乐趣。一方面为现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另一方面它更是回向民间的召唤,从乡野中寻找具有鲜活生机的精神资源,唤起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敬意,从而激发出应有的社会学想象力和学术洞察力。

另外,原生态民族文化这一命题能否成立的问题。如果成立,那么,这个理论内涵和形态是什么,它与传统文化的体系有什么不同,至今仍有争论。本书主要从民族田野文化事象入手来梳理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且力图突破传统的观念。所以,本书在绪论部分提出应该构建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理论体系,不过是就宏观视角而言,很难说是严格的理论意义上的命题。而且,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和概念也未必一定要有紧密的逻辑联系。正是基于从文化事象入手这一特定视角,因此本书并不刻意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而是注重从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层面去透视贵州民族文化中所隐含的生态学精神和世界,把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同他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来寻觅其中的动因和秘密。同时,这一研究还需要从传统走向未来,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滋养,为当代文化提供更多有益的资源。

除理论上的归纳提炼外,本书更多关注人在社会结构和地理环境中的生存、生活智慧,体现人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体验、感知和描述社会结构和环境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田野调查、采风部分更是作者十多年长期深入贵州各地调研(采风)手记中选取的部分篇章,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种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图景,也许你会发现有许多在不损害自然的基础上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宝贵经验,值得传承与借鉴。当然,十多年的积累是很多的,在选取篇目时,笔者有意避开一些宣传热点的地方而选择了一些较少报道的地点。而且,除个别的字句修改外,均保持当时写作的原貌和所思所想,这也算是本书的又一特色吧。

如今,当人类面临环境和生态危机的时候,在人们重新审视人和自然关系的时候,认识到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人对自然进行保护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这种义务和责任的形成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全新的生态文化观,重视生态文化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功能,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理论体系,为“美丽中国”服务,让绿色、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笔者撰写这本书也是想为构建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理论体系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何琼.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何琼.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探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何琼(2016).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探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