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金代科举与文学

山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二等奖

ISBN:978-7-5161-9620-5

出版日期:2016-12

页数:473

字数:419.0千字

点击量:9915次

定价:11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金代科举与文学”的最终成果,项目编号10YJC751064;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ZW072;本书得到山西大同大学优秀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展开

图书简介

当代学人薛瑞兆先生费时数年,著成《金代科举》一书,共辑录金代进士1527人,嘉惠学林,厥功甚伟。然其中亦有一些失误甚或错误之处。嗣后,李桂枝亦出版了《辽金科举研究》一书,其中所录金代进士数量多达1825人,然其收录标准失之太宽,失误之处仍难以避免。本书承二位先生之后,正其失误之处,补其未录之人,新辑得70名金代进士,并对其登第时间作了初步考证,庶几有补于氏著。

金代进士在各地区的分布状况极不平衡。而导致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主要有政治、文化、教育和人口等几种因素,其中又以教育的影响最大。金代进士家族化的现象特别突出。进士家族在各地的分布状况也同样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金代状元的地理分布状况与进士及进士家族的情况大体上是一致的。

金代虽是由女真族统治的政权,但也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百有余年,社会上普遍流行着诸多科举习俗,诸如求仙问道、占卜梦兆、阴德果报,等等,反映出时人浓厚的“科名前定”观念。金代社会中,进士与权贵联姻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婚姻重进士”的现象,反映出时人对科名的高度崇拜。与唐宋时期相比,金代进士的风流韵事较为少见。

金代科举考试命题范围以“五经三史”为主,考试题目大多关涉仁德、宽刑、选贤、爱民等内容,反映出金统治者尊崇汉族文明、重视礼乐刑政、向往太平盛世的心理意识。以词赋取士推动了金代词赋创作的繁荣,但狭窄的命题范围也约束了金代赋家的创作个性,使其赋作难以恒久流传于世。考试命题的政治化导向,使得金代散文具有较强的议论色彩。女真进士科考试以策、论为主,则导致了女真族文人诗赋创作的缺席。

金朝末年发生了几起影响较大的科举事件,主文者在录取时有意擢拔文风奇特的士子,极大地冲击了当时文坛上的萎靡风气。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当数其时的文坛盟主李纯甫,他为诗作文本尚怪奇,好接引推奖年轻士子,又多次主文取士,使得金末文坛上的奇古风尚风靡一时。

金代状元的诗文著作留存下来的较少,但从相关记载来看,他们大多淹贯经史,学问渊博,著述丰富,有较高的文学成就。由于其特殊的名声和社会地位,金代状元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家学传承,直接影响了子孙后代的文学兴趣;二是通过兴学授徒、主文取士等方式,强有力地引导着应举士子的文学风尚;三是在女真状元的示范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女真人走向科场,弃武从文,极大地促进了女真文学的发展。

金代文学中也留存有一些科举题材的诗词作品,诸如送人赴试诗、贺人及第诗、慰人落第诗、同年交往诗、贡院唱和诗以及举子自抒情怀诗,等等。这些诗词作品真实表现了举子们应举过程中的种种情感经历。也有一些作品描述了金代的一些科举习俗和考科中的具体情形,可以弥补《金史·选举志》记载的缺失。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裴兴荣.金代科举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裴兴荣.金代科举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裴兴荣(2016).金代科举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