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当代社会理论

La théorie sociale contemporaine

ISBN:978-7-5161-4909-6

出版日期:2015-01

页数:167

字数:201.0千字

丛书名:《哲学的叩问译丛》

点击量:8909次

定价:3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热拉尔德·布罗内尔(Gérald Bronner)

拉兹米格·科西彦(Razmig Keucheyan)

这部著作提议介绍社会界当今最重要的理论。所阐述的是多样性的——而且彼此对立的——各种思潮,从自然主义到马克思主义,还有实用主义,以及分析社会学(la sociologie analytique)。自觉地接受这种多元化,同时使一些对立的传统思想相互碰撞,此乃这本书的宗旨之一,亦体现了其独创性。的确,把总体社会理论各种思潮的若干代表或专家,汇集在同一本书里,是难能可贵的。随着社会理论的发展,对社会界的认识也日益纷繁复杂;社会理论是所有的社会的反映,社会理论力求把握所有的社会的本质和演变。在范式之间,有效益对话的局面,因此变得更难建立。达成一次这样的对话,要以本身的理论成果为前提,理论成果的其中一个宗旨,应是把真正的分歧与虚假的或表面的对立区分开。在社会理论领域,这部著作力图为有成果的新论战的显现作出贡献。

无论如何,这一方略的前提,并非出于“使”各种范式“言归于好”的意愿。我们并不擅长懦弱的大一统主义,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使相对论的“怎么都行”大受欢迎,“怎么都行”在我们这,也没有更多的优势。这里所阐述的一些思潮是有分歧的,但有可能彼此相容。另一些思潮则始终不可和解。一些思潮力求“总括”,因为它们奢望通过一种理论,把握社会界总体,乃至往往奢望把握自然界。另一些思潮则被构思得像是各种“区域性”理论,其活动半径,仅局限于社会现实的某些区域。无论如何,即使从长期看,我们并不希求这些范式有可能达成一致,也不期待达成一致。我们的意图是:认可多元化,从而减少之,倘若这恰当合宜;如若情势相反,则使多元化深入人心。读者自己考虑这两种潜在的选择吧。

任何一门独特的社会科学,在论述社会方面,都做不到独占垄断。因此,这本书做出的贡献,归于若干学科:社会学,哲学,各门认知科学,文学研究,人种史……。这本书体现出一体性,乃因为每种思潮都尽力对社会界作深思熟虑。要求本书诸位撰稿人倍加努力:一方面,站在每个范式最新近开发的最前列;另一方面,尽可能以教育为基点,以便这些论述能被最大多数人所接受。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本书既是为大学生们,也是为经受锻炼的研究人员写的。

这本书并非各门社会科学的入门,但确是社会理论入门。既然“社会理论”出现在书名里,那就简略说一下这个概念。法语里有社会理论这个词语,但不如其相应的英语词语(“社会理论”)应用得多。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社会理论”与经验论的社会科学(les sciences sociales empiriques)一样,是许多概论课程或议会国会的议题。美国社会学协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有一个被冠之以“社会理论”的部门,这标志着它与其他部门同样具有科学合理性,还标志着“社会理论”对各门社会科学领域的焦点问题具有影响力。

“社会理论”概念确定古典与现代当代的社会界的各种观点——社会学的、哲学的,或别的学科的——这些观点的构思和阐述,均不受它们各自的唯经验论(的)操作化的约束。社会理论概念以基本的认识论的假设为基础。理论不可能离开唯经验论的调查,尽管如此,理论仍是某种自我能动性,是相对自主的,理论的前提是使用特定的理性程序。一方面,该假设基于这种理念,即唯经验论的论据自身并不生成各种理论,与某种伪实证主义可能设定的前提相反。

另一方面,该假设使人想起马克斯·韦伯在撰写《试论科学理论》(les Essais sur la théorie de la science)时,所着重指出的,当时他按自己的意思,借用了歌德的一则声明:“理论正是事情的焦点”。无论乐意与否,这位观察家使用一种明示的或默示的理论。因而,问题主要在于理论化是否有意识自觉地进行,而不在于理论化是否合情合理。由此,人们显然不会推断出不应把空论归咎于经验论者,而是推断出:认真地研究概念,是创造牢固的而且创新的唯经验论知识的最佳手段。

本着这个理由,倘若有某种奢望,要把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其差异如此之大的所有纲要汇编成册,并不是要创造种种纯粹抽象的理论,正相反,是要瞄准现实。这当中的每一个纲领,都是理性的断言:确信各门社会科学处于发展中。某些纲领确信累积的知识和“模型化”,断言“模型化”隶属于各种机械论,而各种机械论把微观社会学现象与宏观社会学现象相联系,或断言“模型化”瞄准社会纽带的网状特性,或者还断言“模型化”证实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令人眩晕地急速发展。另一些纲领则认为:认识现实的条件,是对现实采取批判态度——其真知性与政治性密不可分——,批判态度的方式本身,更是多种多样。

其中的某些断言,是否比别的断言更幸运,是否有可能是赢家,这不是这本书要设定的目的1884165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法]拉茨米格·科伊希严,[法]热拉尔·布罗内尔,吴绍宜.当代社会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法]拉茨米格·科伊希严,[法]热拉尔·布罗内尔,吴绍宜.当代社会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法]拉茨米格·科伊希严,[法]热拉尔·布罗内尔和吴绍宜(2015).当代社会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