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2辑

ISBN:978-7-5161-0544-3

出版日期:2012-07

页数:318

字数:333.0千字

点击量:9810次

定价:5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周晓风

前不久,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正式揭晓,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等五部长篇小说获此殊荣。与此前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有所不同的是,此次茅盾文学奖一方面受到文学界乃至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主办单位对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过程也作了新的改革和尝试,不仅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申报继续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家协会负责推荐,而且评选过程的公开透明客观上成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学实力和成就的大比拼。不仅如此,此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所产生的后续效应似乎更进一步显示了区域文学的力量。

早在1827年,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在与艾克曼的谈话中就曾提出一个设想,认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而这个世界文学的含义,根据当时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的理解,被认为是对于民族文学的超越。世界文学的路径,则应该是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也就是说,这里似乎没有注意到国家的存在及其对于世界文学的意义。然而就在歌德这番谈话之后不久的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而且从19世纪到20世纪,一大批现代民族国家相继诞生,国家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上的作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及文学发展的实践表明,世界文学的未来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通往世界文学的路径,恐怕应该是从国家文学到世界文学,而不是原来想象的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更进一步说,国家文学乃是由一国之内不同区域的文学所构成。在世界范围内,国家就是区域;在国家范围内,区域就是国家。其中的要义在于,国家乃区域的集合,区域则是国家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一统的国家,国家的统一性与区域的不平衡性两种力量构成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张力。与之相关,中国当代社会统一的文学政策与不同区域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既展示了文化和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构成了文学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也因此日益成为当今文化和文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区域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分区,更是社会政府组织的区分。这主要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国家既是社会资源的控制中心,也是社会权力的支配中心。显然,国家的概念比民族的概念有更为宽泛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国家机器比之民族共同体有着更为重要和复杂的社会职能。按照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看法,“凡是国家都会牵涉到对归其统辖的社会体系的再生产的各方面实施反思性的监控”。1917488现代国家的产生实际上反映了对于民族共同体在现代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某些缺陷的弥补。这表明,在当今世界上,实际上是国家而不是民族成为更为重要的社会控制力量。如果说在传统社会里,民族共同体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的人地关系及其文化传统的话,现代社会中作为主体的人则表现出更大的创造性和选择性。因此,现代国家不仅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阶级联合和全体公民共同需要的产物。现代国家也不仅仅是一种神话,而是一个具有多种社会职能的现实存在。这一切在文学发展中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歌德的时代,国家对于文学的意义也许还不够明晰。但在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现代国家的出现,不仅使文学发展获得新的支配性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已经和正在改变着原有的世界文学版图和文学关系。国家文学现在已经成为文学发展中的新的因素并具有了崭新的意义。一方面,尽管国家文学与民族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但在所谓世界文学体系中,构成不同文化系统文学交流关系的并不仅仅是民族文学,而且还有国家文学,甚至更主要是国家文学。另一方面,在国家内部,出现了民族文学与区域文学交错发展的问题。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国别文学问题相当,国家范围内的区域文学正越来越显示出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一个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学,同时也是区域的文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和一批志同道合的研究者执著地走上了这样一条新的文学之路。本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2辑所收入的20余篇论文,正是这一研究方向的新收获。本辑论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如刘川鄂先生在《国家文学大树上的枝和叶》中所说,国家文学与区域文学及其辩证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共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心和重视。本辑论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区域文化和文学理论探讨的深化,其中郝明工教授以诗人何其芳为例对文学的区域性、地域性和地方性几个概念的辨析,以及贾玮博士根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对区域内涵所作的空间学解读均能引人入胜,深化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此外,杨匡汉先生的《“文学地理”:统一与多样的大存在》,李怡的《地域性学派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王巨川研究员的《1937—1945: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与上海抗战文学》,以及袁继峰先生的《新诗写作中的地方知识与国家想象》,周建军先生的《竹枝词所透露的巴渝历史文化和民族迁徙融合信息》等,都给人以新知和想象。还需要提及的是,本辑论文的作者有不少学界新秀和研究生的加入,这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2011年9月于重庆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晓风,袁盛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2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周晓风,袁盛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周晓风,袁盛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和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