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

ISBN:978-7-5161-1238-0

出版日期:2012-08

页数:286

字数:289.0千字

点击量:9938次

定价:4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我有幸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埃及开罗大学访问学习。1998年回国后,我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留学回国人员资助课题,题目是:《冷战后伊斯兰运动一些敏感现实问题的考察》,可惜的是,该课题错过了当年审批时间,直到1999年11月,才得到批准立项的通知。在此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课题《冷战后海湾地区国际关系》(2002年出版)项目先它获批,已经投入精力撰写,待《冷战后海湾地区国际关系》项目完成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列国志》丛书——《伊拉克卷》的撰写业已上马,该著作于2007年出版,致使本课题一直难以投入足够的力量完成。在执行本课题的过程中,本人还先后承接了一些其他研究课题,主持完成了香港城市大学的一部教科书:《伊甸园的故乡——文明古国伊拉克》,参与了杨立华研究员主持的社科院A类重大课题《重大国别跟踪研究》的撰写,唐宝才研究员主持的社科院A类重大课题《伊拉克战争后动荡的中东》的撰写,此外,还参加了一些横向课题、调研报告的研究和撰写,由于多项研究课题同时进行,致使本课题进展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2005年,西亚非洲研究所领导王茂珍主持对全所在研科研项目进行重新核对和确认,本人承诺2009年年底完成。据此,本课题基本上是按照计划进行。

十多年来,本课题一直牵挂在我的心头,不敢松懈,力求广泛地搜集补充新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构思框架和具体章节。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我再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问学习,2003年回国后,经申请本课题合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的B类重点研究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兰世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课题涉及内容只能与时俱进,再三进行调整。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考察期间,我都尽力丰富该课题的内容和各章节的具体设计,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项目,鉴于伊斯兰社会许多现实敏感问题都与伊斯兰文化密切相关,我在埃及和叙利亚考察中亲眼目睹了国际政治与伊斯兰文化之间密切相连的关系,不搞懂伊斯兰文化,很难深入中东问题的内涵,于是决定将本项目更名为:《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题目几经变动,最终确定偏重于伊斯兰文化研究。

本课题从申请立项至今已经有11个年头了,其间,先后共发表了阶段性成果10篇论文,拙著最终完成倾注了我十多年的心血和不懈努力,同时也倾注了我30年来对伊斯兰历史和伊斯兰文化的不断学习、积累、提高认识以及加深理解,还得益于我有机会在几个阿拉伯国家较长时间学习、生活的经历,这一切都为本书的写作视角提供了帮助。

从收集资料、构思架构、撰写初稿到最终定稿,在完成这个课题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由于时间久拖不能结项,它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同时也成为磨炼我学术毅力的严峻考验,这种考验来自需要重新确立创新角度。虽然完成本项目的全过程苦不堪言,但也乐在其中,因为它毕竟是我愿意付出精力,决意完成的一项有研究价值的工作。众所周知,做学问需要有创新意识并提出创新观点,随着课题时间的拉长,原来设计好了的内容“过时”了,迫使我必须进行调整、更新内容,转换研究角度,无疑加大了研究难度。不过,客观地说,调整后的内容更加合理和接近我国的社会需求。在中东学术界许多前辈已完成的成熟研究的基础上,再找到一个创新观点实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我曾经多次陷入困顿,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但又“不敢”轻言放弃,更不愿简单化或草率结项而留下遗憾。我几乎绞尽脑汁地挖掘创新点,以中期成果的形式一篇接一篇地研磨论文,同时磨砺自己的学术耐性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界许多有渊博学识的前辈、知名学者、同行们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风,经常鼓励着我,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治学态度鞭策着我,我努力践约并磨炼自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克,我相信铁杵磨成针、持之以恒和不懈努力的道理,力争作出功底扎实的学术著作,历经十载、几经寒暑、几易其稿,本课题最终结项。下面介绍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及其某些创新角度的确立过程。

一 对伊斯兰文化理论的原创研究

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果说本专著内容有什么新意的话,伊斯兰文化理论及实践应用则属于一个重点,本人正是在这方面下了工夫和精力。关于伊斯兰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国内学术界尚未见到,在阿拉伯学术界也未曾见到。本项目进行了初步尝试,主要从宗教理论入手挖掘,从穆斯林社会生活中寻觅,伊斯兰文化认同是以伊斯兰宗教和精神认同为基础的,伊斯兰文化研究可以从两方面来挖掘:一是伊斯兰文化理论;二是伊斯兰文化思想。伊斯兰文化是宗教与文化的统一体,两者关系密不可分。我发现,伊斯兰文化理论皆由伊斯兰宗教理论发展延伸而来,文化理论完全遵循了伊斯兰教的精髓,融会了全部的宗教理论,理解伊斯兰文化须从了解伊斯兰宗教基础理论开始。由于伊斯兰文化理论源于宗教,与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理念等关系紧密相关,因此它具有神学文化的特点,伊斯兰文化理论的定位也是一神教理论,还包括信仰基础理论、哈里发理论、伊玛目理论、和平理论、圣战理论、服从理论和报应理论等,这些论述主要集中在第一章。

关于伊斯兰文化理论的研究,笔者立足掌握规范的、历史的传统研究方法,同时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抓住伊斯兰文化中一系列问题,提出伊斯兰文化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密切联系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以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作为研究重点之一,在研究经典的基础上提炼梳理出伊斯兰文化理论,提出《古兰经》经典本身就是伊斯兰文化理论的源泉,伊斯兰文化理论主要来源于宗教理论,揭示经典与伊斯兰文化创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宗教的研究剖析伊斯兰文化理论,具有学术原创性特点。

《古兰经》是了解和研究早期伊斯兰社会的重要文献,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古兰经》中所保留的伊斯兰教问世前后的阿拉伯社会的史料是真实可靠的,它是伊斯兰文化的源头,是阿拉伯民族伊斯兰化的主要依据。本专著中大量引用了《古兰经》的经文,以求在经典中找到伊斯兰文化的准确答案。

伊斯兰文化理论与实践应用融会贯通并未停留在纯理论层面,比较哈里发学说与伊玛目学说的理论实践与应用,充分透视出两大教派难以调和的矛盾,它体现在许多历史事件中,以“零和游戏”的规则在历史中反复出现,即逊尼派获得权力就意味着什叶派失去权力,反之亦然。在伊拉克战争后,什叶派与逊尼派在国家权力分配上的冲突佐证了这个理论。再如,圣战理论的应用在伊斯兰世界极为广泛,服从理论、和平理论以及报应理论的强烈意识在穆斯林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占有很大市场,这些理论与社会现实不脱节,紧密关联,在当今伊斯兰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十分突出。根据历史的传统研究方法及作者的理解,在第一章中提出伊斯兰文化的八个理论,在国内中东学术界研究成果中尚属首例,当然,也属一家之见。

二 力求服务于社会需求

我们长期注重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军事、战争等领域的研究,但这里人民如何生活,我们关注得很不够,或者说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解、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片面。其实,研究伊斯兰文化并非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对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手段,拓展到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空间和深度,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深刻关联,同时,在国际大背景视野下,透析当前国际重大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才是本研究的目的。本著作利用作者在阿拉伯国家与穆斯林共同生活过的经历,体察普通民众的生活,立足穆斯林的礼拜文化、清真寺文化等,剖析穆斯林的现实生活,介绍他们真实生活中最鲜活的内容。基于为什么宗教活动能够填补穆斯林所有生活空间的问题,力求解读一种充满穆斯林生命力的生活方式,并深化到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解读其深刻的内涵及意义,这是本研究追求的主要目的,也是本书与其他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学术著作的不同之处。

本著作的研究思路力求将穆斯林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和研究视角,从伊斯兰文化价值与作用、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注重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联系伊斯兰社会出现的重大问题,努力拓宽到伊斯兰文化视野中加以论证。本书试图从三大脉络分层展开剖析,一是探讨伊斯兰文化理论的系统性;二是展开对伊斯兰文化特性与社会现实政治关系的分析,既历史、客观地介绍,也注重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剖析;三是结合实地考察,试图找准阿拉伯伊斯兰社会一些重大问题的脉搏及其真实答案,力求有独到见解。

拙著力求服务于中国社会需求成为督促本人选题的动力,中国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可谓历史久远,但是,在社会上普及率还不够高。近年来国际上掀起文化研究热潮,不少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的硕士生、博士研究生经常前来询问有关伊斯兰文化的诸多问题,在他们的激励鞭策下,我觉得有责任尽绵薄之力,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于是,就有了第二章伊斯兰文化内容的设计,在借鉴前人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伊斯兰文化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本人在国内中东学术界首次提出伊斯兰传统社会是“六信与五功合制”的社会,“五功”是对“六信”的具体实践活动,有重要的信仰教化功能,两者密切结合,融合为合制,并作用于伊斯兰社会。在伊斯兰文化内在合制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观点,也属于原创性观点。尽管国内已有许多著作对“六信”与“五功”分别作过详细的介绍,但本书的创新点是在这个基础上,将“六信”与“五功”之间的“合制关系”挖掘、提炼出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进一步阐述,尤其是它对当今伊斯兰社会所产生的现实和实用意义,从而完善丰富我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教“六信”和“五功”的研究深度。

三 基于实地考察,立足于穆斯林的现实生活

本研究立项的背景基于作者对阿拉伯国家进行的几次实地考察,近距离地接触那里的民众和社会,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将与伊斯兰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一条主线展开剖析,力求梳理清楚。我国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是从翻译阿拉伯文版的文学著作开始,并有所成就。但是,就伊斯兰文化对社会层面的研究与探讨一直处于较弱的状态。研究阿拉伯世界的现状问题需要历史学、社会学和伊斯兰文化学科的综合性眼光,本研究从社会内部视角立足,深入到社会层面,以此作为重点,对伊斯兰文化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参与功能、协调功能、整合功能、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及其社会应用方面逐一进行阐述,将伊斯兰文化理论与穆斯林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反映穆斯林社会生活层面下了很大工夫。就拙著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而言,作者进行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选择上述内容的阐述突出了社会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领域。

本着学术创新的原则和精神,作者力图使这部著作有独特的理论视角,尽量体现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实践价值。通过与伊斯兰国家穆斯林较长时间共同生活的体验,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吸收阿拉伯人的思想,使本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实际,在研究方法上,走出从书本到书本“读书形式”的传统研究模式,避免了“闭门造车式”研究的一些弊端。在缜密地审视思考后,得出一些更符合社会实情的判断、更切实际的学术结论,这便是本研究所追求的学术价值,这种“不唯书”的研究方法也是作者的一种新尝试。

本研究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吸收实地考察的事例和实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史实,探讨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本著作题目定位在现实问题的考察,采用了专著写作方法撰写各章节,糅进了考察心得和所见所闻,通过介绍穆斯林百姓生活走进伊斯兰世界,领略伊斯兰文化的真实、厚重和质朴,它集中反映在第三章中,对伊斯兰叩拜文化这一现实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穆斯林的生活内容是我们在考察中看到的最直接、最多、最真实的场景,具有当代社会价值。在第六章清真寺文化一章中,作者多次走进阿拉伯世界著名的清真寺,将亲眼目睹后的思索和感想,比较详细地记录下来。随着当代伊斯兰政治的升温,伊斯兰生活方式大大升值,履行宗教功课成为众多穆斯林信徒日常生活中津津乐道的宗教事务,从上述生活细节的论述中,揭示伊斯兰民众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重要影响,充分反映出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伊斯兰教精神价值观的根深蒂固,这些生活习俗的积淀还将长期伴随伊斯兰社会的发展。作者力求通过实地所见所闻后的感悟,剖析穆斯林的现实生活方式,从中领悟伊斯兰教的真谛所在。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进行的调查和文化审视,对生活在沙漠这块特定地域上的阿拉伯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有所体悟,将伊斯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优劣掺杂、正负并存的复杂生存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既有民族性,又有地域性,两者在生活中经常水乳交融。

不深入研究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问题,很难深入到中东许多重大问题的实质。本研究选择伊斯兰文化作为具有新意的切入点,拓宽了以往的研究视野,尤其是在理论上搞清伊斯兰文化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关系,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学科跟踪意义。

四 在研究方法上大体上有以下四种

多年来,本人虽然积累了有关伊斯兰文化的许多资料,但只有通过对繁多的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提炼,才能得出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一是采用理论与实践和应用联系的研究方法,运用伊斯兰宗教学成果,探讨伊斯兰文化理论,并与社会应用紧密联系,融会贯通,揭示伊斯兰文化与中东政治及国际关系间的深层次问题。二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博采多学科研究成果,从伊斯兰文化内容、伦理道德等视角,剖析伊斯兰社会,从多学科角度求证,印证伊斯兰教的政治和社会作用。三是从政治学范畴入手,把宗教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对涉及国家、政府、法律、社会事务、政治组织的问题进行解读,这在第三章伊斯兰文化的政治功能、第四章伊斯兰文化的社会功能、第五章伊斯兰伦理道德文化及其社会应用中将展开详细阐述。四是从细节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伊斯兰文化以固有的社会属性,通过宗教礼仪形式参与并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对构建社会秩序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有序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独特的社会参与功能。宗教文化构成了伊斯兰社会的主要元素,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宗教叩拜文化不仅是穆斯林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固定的社会生活秩序。从时间、空间到人间,社会上的一切几乎都是宗教的,伊斯兰社会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宗教管理模式。礼拜的要素之一是人际关系的连锁关系,宗教生活形成了一个“社会文化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以“社会文化场”为中心的生活圈,且都是社会宗教活动的参与者。1929513

对于一个无神论的中国学者来说,当我亲眼目睹穆斯林礼拜的场景,在视频上看到麦加朝觐的画面,心灵不止一次地受到强烈震撼。本书以实地考察所得到的切身感悟,剖析伊斯兰社会最普通的礼拜仪式,挖掘出它与社会之间的重要关联,为人们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认识伊斯兰社会的基础性视角,以及穆斯林大众的生存现状。

就本书题目的考察意义而言,第六章走进清真寺实地考察的撰写,体现了调研、考察形式的内容,其他章节的许多论点和结论,也都尽力融入了作者在实地考察中亲眼目睹后的深刻思考,这种“不唯书”的研究方法是作者的首次尝试,尚不知是否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五 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和积累

对伊斯兰教问题的跟踪研究,作者倾注了多年的精力。从1979—1981年,作者在伊拉克巴格达大学留学期间,用了两年时间潜心研读伊斯兰通史,回国后开始涉足伊斯兰教领域的研究。1997—1998年,作者是对埃及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2002—2003年对叙利亚进行了实地考察,此外,还访问过土耳其、利比亚、突尼斯等伊斯兰国家,发现了伊斯兰文化研究与政治研究之间的价值,从伊斯兰文化作用和价值、民间习俗等视角揭示伊斯兰社会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成为新的学术尝试。

30多年以来,基于对中东研究的执著,作者一直坚持跟踪研究伊斯兰教历史、现状、文化等问题,因为在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长期生活过,还与拉丁美洲秘鲁的伊斯兰教长老多次接触过,这些都对本研究有极大的帮助,成为完成这项研究的重要基础。作者与阿拉伯国家的教授、学者和学生交流、探讨,与他们同吃、同住,并有机会站在人类古文明的诞生地,在巴比伦、金字塔、台达木尔……感受古文明的伟大、深奥和骄傲,体会那里的古文明气息、大漠气候,在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凯鲁万、伊斯坦布尔等伊斯兰名城,呼吸伊斯兰教的空气,理解伊斯兰教的真谛。我走访了阿拉伯世界的多个著名清真寺,亲眼目睹了穆斯林民众对清真寺的依赖程度和感情,清真寺作为伊斯兰国家广大民众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本书中有较充分的论述。

当今学术界,无论是无神论者或是有神论者,都离不开论证神,无神论者要论证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神,而有神论者要论证这个世界有神存在,两者都在关注神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本项目中研究伊斯兰教,介绍伊斯兰教的理论、内容、法律、社会功能、社会积极作用及消极作用等,目的并不是鼓吹宗教,毕竟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的目的是研究对象国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现状,我们需要与这些国家交往,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和想什么,唯有如此,对以后的交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借用李申先生的研究成果,表明我的态度。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是最彻底的无神论。谈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必然包括宗教观,如果离开了科学无神论的立场,也就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彻底的、也就是科学的无神论从17世纪英国霍布斯开始,到法国18世纪百科全书派唯物主义哲学家形成高潮。这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划时代事件。从此以后,人类思想可以不再受所谓神意的束缚,能够充分自由地认识世界,决定自己的行为。人类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也极大地释放出自身蕴藏的能量,其表现就是今天科学的日益加速度的发展,人类掌握自然能力的日益提高。在政治上,则是现代民主制度的诞生。国家大事不再听命于神意,而是决定于民意。可以说,没有彻底的无神论,也不会有现代的民主制度。”1929514

伊斯兰教研究一直是我国中东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伊斯兰教在现代生活中的政治地位是独特的,与时俱进的,它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极为密切,具有难以估量的能量和作用,正因为如此,有关伊斯兰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现实研究成为国内外长期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重点转到对恐怖主义的研究方面,而对基础研究有所忽视。国外学者尤其是阿拉伯学者,在研究伊斯兰领域的诸多问题上也有颇多著作问世,在伊斯兰历史、教义、法律、政治、政教关系、复兴运动、复兴思潮、现实问题、中东战争、宗教和民族冲突、恐怖主义等重大问题上,都有丰富的学术建树。当今的国际社会,以伊斯兰为内容的学术活动一直呈十分活跃的态势,伊斯兰教各类问题影响着中东局势发展,就上述的诸多问题,伊斯兰教与政治的研究比较成熟,研究空间基本上饱和,而对伊斯兰文化和社会现状的研究明显薄弱,本人力图抓住这个薄弱的视角,对伊斯兰世界发生的问题从文化角度作出更有说服力的深刻分析和解答。

通过在中东一些国家的学习和考察,与那里的人民共同生活和零距离的接触,观察伊斯兰社会状况,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思维方式、宗教文化,深入社会调查等,在伊斯兰文化视角方面下工夫,从实地考察的角度阐述一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将社会层面的问题挖掘出来。譬如,当今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世界最大的“误解”、偏见、诋毁莫过于对伊斯兰“和平”理论的怀疑,他们抛出“伊斯兰威胁论”,并玄虚夸大其威胁,还有人误把伊斯兰与战争、尚武、好斗等词语等同起来或混为一谈,歪曲伊斯兰教原本“和平立教”的初衷和概念,这些都需要学者根据客观事实,在学术上作出学理的、客观的阐述。

客观地讲,学术界对伊斯兰世界穆斯林民众的生活现状了解不够深,对当地发生的重大问题认识很有限,许多信息多由西方传播而来,受西方报纸、杂志、图书、媒体宣传的影响较大,而对伊斯兰教信徒的真实思想、生活方式等知之不多,甚至某些认识不够正确。于是,经过我们实地考察而得出的学术观点显得十分难得,把我们的考察结果以及认识写出来,它具有真实性和鲜活性,切合社会实际,为人们能正确地了解伊斯兰世界发生的问题提供一些真实信息。

实地考察的目的就是要到当地看一看,走一走,深入社会内部了解伊斯兰社会民情和民众的真实想法,在接触下层群众的过程中听取他们的看法及意见。通过考察研究对象国,走出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研究方法,其学术意义是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带有色眼镜,不带任何框框,不带固定的观点去找资料,以客观严谨的态度,不仅用眼睛看,更用心去领悟,去观察,认真思索,通过具体分析得出客观、真实和有价值的结论。西方学者到实地考察的机会较多,但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我们不一样,这是因为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不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和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勃兴,把伊斯兰政治推向世界政治舞台的前台,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的密切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世人顿时改变了对伊斯兰教的传统看法,向学术界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理论、历史、宗教、文化、现实五大层面,其范畴远远超出了纯宗教的研究领域。从那时起到当前,有关伊斯兰教的研究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课题,但它却一直位居学术研究的前沿,属于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而且始终没有降温迹象。

随着国际文化研究热的升温,伊斯兰文化成为国际热点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中东地区国际政治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伊斯兰文化研究,从伊斯兰文化角度认识伊斯兰社会现状的根源,有助于解释当前伊斯兰世界所发生的诸多政治问题,研究中东现实问题,不可不研究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文化与宗教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说它是老话题,是人们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无论是从经典到习俗都有著述;说它是新话题,是因为人们对从文化角度,论述文化与宗教、政治、国际的关系还远远不够,或者说无整体性。人类的一切宗教都是人类文化的创造,一个民族的宗教是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化角度去解释宗教的重要性就包涵在其中。

撰写一部具有一些新意和创新内容的伊斯兰文化方面的学术专著是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耗时十余年的这部拙著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心中依然有忐忑不安之感。尤其对本著作的一些创新提法,还需要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和支持,希望拙著能对推动我国伊斯兰的研究起到作用。研究伊斯兰文化并不是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追求通过对伊斯兰文化的深刻理解,进一步了解伊斯兰政治在当代的现实作用,使读者更准确、更真实地理解当今伊斯兰世界,把握伊斯兰世界的脉搏。通过本研究的最终成果,读者在了解伊斯兰文化的同时,还希望能够纠正学界、民间对伊斯兰教持有的某些偏见。

搞清楚伊斯兰文化及其内涵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全书的写作过程中,也是本人对伊斯兰文化不断学习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伊斯兰文化博大精深,本研究难以全面研究,只是围绕着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思路,揭示了伊斯兰政治与社会的部分问题,研究涵盖的问题多而复杂,领域广,不仅涉及政治学、宗教学,还涉及神学、哲学、文化、政教、民俗等诸多领域,属于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鉴于本人学识有限,一些领域在本人的知识结构中知之甚少,尚需不断学习和充电,受研究条件的限制,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书中难免疏漏、不妥或错误之处,由衷地敬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刘月琴

2010年12月于郎家园寓所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月琴.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刘月琴.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刘月琴(2012).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