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究

ISBN:978-7-5161-8632-9

出版日期:2016-05

页数:197

字数:182.0千字

点击量:9831次

定价:4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究”(11YJA710013)研究成果 展开

图书简介

宗教是人类社会一种历史悠远而又极其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但凡人类聚居之地,无论是时间的绵延还是空间的广袤,都会带有宗教的痕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原初宗教这几大宗教都可以称为“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许多宗教所宣扬的善行、宽容、隐忍固然让人肃然起敬,但是一些假借宗教之名所犯下的罪恶、所引发的战争也令人发指。因此,对于宗教的各种观点、看法、态度也就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在哲学史上,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都对宗教现象进行过阐释与分析,但是,由于缺乏唯物史观,其对宗教的起源、本质、功能、消亡路径都做了非科学的解释,因此,针对青年黑格尔分子在鲍威尔等人提出的“宗教是一切罪恶的源泉”的谬论,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宗教并非人世间一切罪恶的源泉,而是现实世界一切罪恶的具体表现,宗教颠倒的世界观是颠倒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只能用人间压迫来说明宗教压迫,只能用尘世世界来说明天国世界。虽然此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还不十分成熟,但是在宗教观的唯物主义路向已经初步呈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第一个要义是认识宗教的“原点”问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人类历史的存在。宗教史作为人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离开了人,就无所谓宗教。因此,宗教虽然披上神性的外衣,但是其真正旨趣在于关怀人性。但是,这里的“人”不是费尔巴哈那种离群索居的人,不是柏拉图“观念的人”,而是马克思视野中的“现实生活着的实践的人”,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原点”应该回到“现实的社会的人”,而不是仅仅从阶级斗争、从社会关系角度去分析宗教。各种宗教问题所关照的都是现实的人所面临的问题,是对人面临的问题进行超越性的智慧索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史密斯教授给宗教做了一个最宽泛的定义:宗教是“环绕着一群人的终极关怀所编织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离开了“现实的社会生活着的人”这一“原点”,无论是对当代宗教思潮的理论回应,还是对宗教现象的理论解释,都将背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要义,沦为毫无根基的理论浮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第二个要义是宗教的本质问题。马克思指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这两段话都被不同学者当作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本质的经典论断予以引用。然而,这两段话都只说了界定宗教本质的一面,马克思所言是从宗教信仰主体来说的,宗教信仰主体基于现实苦难而试图上通神灵与上帝等超越者的力量,以求个体生命之解脱。恩格斯则是从宗教信仰的对象层面来说的,他说明了宗教信仰的对象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只不过是给这种力量裹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如果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揭示出宗教的本质是“现实的人的本质以超自然形式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第三个要义是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对待宗教并把劳动群众从宗教偏见中解放出来的问题。马克思认为,反宗教的斗争实际上就是反对以宗教作为精神抚慰的那个现实世界的斗争,这种斗争不能仅仅用嘲笑和攻击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因此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应当坚持不懈地使劳动群众真正从宗教偏见中解放出来,为此就要进行宣传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同时注意避免对信教者的感情有丝毫的伤害,避免加剧宗教狂。这一点实际关系对宗教功能的认识。辩证地说,宗教在阶级斗争与历史变迁中的功能是双重的,既有积极性的一面,又有消极性的一面。因此,在共产主义理想尚未实现之前,在人类还没有完全摆脱异化状态之前,宗教的存在就是一个客观事实。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切不可用操之过急的嘲笑与攻击手段去对待宗教,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应该只要使用引导与教育手段,提升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用科学的信仰取代宗教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新中国60余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观察和处理中国的宗教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谱写出崭新的篇章。但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宗教发展生态受到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与影响,从而呈现出新态势、新特点,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进行系统思考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由本人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

第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宗教的当代性。这一部分集中研究了三个问题,首先,从宗教的起源与本质、宗教的信仰与价值、宗教的发展与消亡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其次,揭示出当代宗教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目前世界宗教信仰中,发展中国家信教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且信教形式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而发达国家中的不少人,则对东方具有神秘主义和世外桃源式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下的宗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后,科学分析了当代世界宗教新变化的原因。当代世界宗教之所以发生新变化,主要基于全球性的发展危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各种地区矛盾、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的相互交织与缠结。

第二,宗教的社会功能。这一部分辩证分析了宗教的双重作用。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宗教是阶级斗争与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麻醉人们的精神鸦片,是破坏社会稳定,滋生宗教极端势力与恐怖势力的“温床”与载体。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宗教可以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医治心灵创伤、助推文化交流。宗教功能的双重性要求我们要树立理性对待宗教的态度,克服其传统的缺陷并进行现代重构,积极挖掘和传承宗教中的积极因子,在文化传承中尊重宗教与宗教信仰的存在。

第三,当代中国宗教的变化与发展。首先,宗教在当代中国出现了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宗教日益走上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二是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三是宗教力量日益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宗教在中国社会的认可度、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其次,当代中国宗教呈现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特点:一是尽管社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依然存在,宗教仍然是一种长期的客观存在;二是尽管人们对待宗教的态度越来越客观和理性,但宗教信仰仍然有较强的群众基础;三是尽管我们努力把民族、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严格区别开来,但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中国宗教受国际宗教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后,从发展趋势来看,当代中国宗教呈现出影响力持续扩大、世俗化倾向不断加强、宗教信仰形态日益多元、发展进程曲折多变等趋势。

第四,中国宗教政策及其执行的反思。这一部分首先对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从内涵、条件、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客观考量;其次,对于中国宗教政策的贯彻实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互动进行了理性审视;最后,对于中国宗教政策的贯彻实施在维护国家稳定中的作用进行整体评估,提出了要从国家整体战略的高度完善宗教政策。一是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国外敌对宗教势力对我国宗教事务、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影响。二是要完善宗教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加快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步伐,使国际敌对宗教组织在我国无机可乘。三是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宗教活动,取缔非法宗教组织。四是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改善信教群众生活,提高信教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国外敌对宗教组织失去群众基础。五是要通过外交手段,做好周边国家的工作,特别是中亚五国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工作,以遏制境外敌对宗教势力对我国的渗透侵略活动。

第五,最后聚焦于中国,集中探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时代价值,主要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生成、科学内涵及其价值实现问题,提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下所具有的稳定价值、和谐价值、发展价值和服务价值。

当然,本书的写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的揭示、对当代宗教理论思潮的理论回应、对当下宗教现象的理论把握都有待充实和完善。且把本书的出版作为今后研究的新起点吧。

洪源渤

2015年5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洪源渤,王静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洪源渤,王静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洪源渤和王静琦(2016).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