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网络行政伦理规约

Ethical Stipulation for Network Administration

ISBN:978-7-5161-3516-7

出版日期:2013-11

页数:230

字数:228.0千字

点击量:8449次

定价:4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是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将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隙集成,在经过流程优化、资源整合、部门重组后,通过政府网站按行政程序运用网络实施政务活动,从而缩小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力图高效率实现规范、透明且符合国际标准的政府职能。电子政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审批事务的网络办理、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许多方面。尽管对于电子政务概念目前尚存在多样化的解读,但其各种解读的内涵均承认要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即跨时间、地区、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网络。它的确切含义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低层级办公自动化,而是深层次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2131416。这种由行政主体和电子软硬件系统紧密结合的“扁平式”网络结构服务体系,正在对传统的行政模式(如“金字塔”式的科层官僚制)和行政伦理形成新的行政模式和伦理冲突。

电子政务勃兴于全球信息化浪潮中,是信息化在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的产物,也是政务管理实践在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推进电子政务牵涉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行政理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GPR,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 ;牵涉决策科学化、透明化、民主化,有助于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加强廉政和勤政建设。最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构建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间的良性氛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电子政务的先进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在实质上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论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定义事实上一直处于一个动态延伸的过程中,这与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行政体制发展有关系。但无论何种定义,都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信息: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等;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如果从具体操作角度考察,传统政务实际上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管理方式;电子政务则通过先进生产力来解放管理能力,它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如果从传统政务容易疏远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角度考察,传统政务容易使中间环节发生腐败和信息不流通;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将是政府对群众的要求进行更快捷的反应,更直接地为公众服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机器所支撑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对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如果从工作方式角度考察,传统政务管理大多以开会研究、逐级下达、层层上报为主,行政成本相对较多;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大幅度减低行政成本。如果从工作模式角度考察,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电子政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全局管理,精简和优化政务流程,科学决策,并以此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实行电子政务更关键的是带来管理和工作的传统观念的改变。电子政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政务处理更加集约快捷。

世界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电子政务发展计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实际操作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自1993年开始政府信息化的“金字系列”工程以来,已经在结合国情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果和经验,并逐步明确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即主要朝着以应用促发展、注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提升监管能力等方向发展。未来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将进入整合、协同、互联、共享、重构阶段2131417。整合是对已有的政务系统,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协同是重点实现业务的跨部门协同。互联是克服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加快互联互通。共享是在整合、互联、协同的基础上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重构是按照政府组织体系的调整,调整部分重大综合应用项目。“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在电子政务的推进和应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其他技术一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技术风险特征。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本身就是伦理调节与规范的主要对象。作为信息社会产物的行政管理形式,电子政务在发挥进步作用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电子政务在网络安全、信息传播方面的某些本质特征,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日益体现着其负面效应。实践证明,电子政务的优势要继续发挥则必须要认识到电子政务技术的两面性,及早从理论和实践上重视和规约新技术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并且采取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应对和化解此类负面效应。本书首次将电子政府形态下的行政伦理问题定义为“网络行政伦理规约”,是因为无论何种电子政务技术产品的运行,都必须借助于不同形态、不同规模的信息网络方可发挥效能。旨在把不同网络条件下的行政活动及其伦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传统行政伦理规范为基础,探求特定行政环境条件下的行政伦理冲突的规律和本质特征并加以规范约束,力求对行政伦理创新有所突破。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亚强.网络行政伦理规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王亚强.网络行政伦理规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亚强(2013).网络行政伦理规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