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

ISBN:978-7-5161-2944-9

出版日期:2014-08

页数:553

字数:578.0千字

点击量:8695次

定价:7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世忠寄来新著 《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书稿,嘱我作序。面对煌煌五十万言,七章 (外加绪论)二十节,体势宏伟,布局井然的书稿,深为作者的学术功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所感动。此论著于词专论 “政治抒情”篇什,又是词学研究百余年来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个论题立刻引起了我阅读的激情。

大致就文体特征而言,诗言志而词缘情,词多儿女情长,诗多载道言志。至北宋,诗词便自然形成了各恃所长的分工默契,诗词互为表里,前者外张后者内敛。就如主持 “庆历新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于诗则言 “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出守桐庐道中》),于词则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诗言志而词缘情,分工明显,两者综合方体现作者多面的人格情怀。又缘情在于情真,不受 “理”的制约,词人的审美意识主流为非功利性,于艺术境界的追求是深幽,故于词,更能窥测词人的真性情。论者从词中探讨有宋一代文人的政治情怀,必然有更多且更深刻的发掘。

回顾自20世纪现代词学创立以来,断代的宋词研究就成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海内外涉足者众,已经出版或发表的宋词研究著作及论文,数量相当可观。但是人们关于宋词研究的兴趣,多集中在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等几位大家身上,面世的成果,较多词人作品集的整理、笺注及赏析,而宋词创作、演进与社会政治之关系,过去的词学研究虽有涉及,但是系统性和深度都不够。世忠博览载籍,视野恢宏,思路开阔,凭借他扎实的文献功底和理论思辨能力,论从史出,对北宋词政治抒情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他研究北宋词,不限于就词人创作本身来研究,而是把北宋词的创作放在北宋激烈严酷的 “党争”背景下来考察;不是以政治图解文学,而是以词人为中介,通过他们的政治经历解读作品,进而探讨北宋词的政治抒情内涵问题。这一研究思路十分新颖,既避免了 “断章取义”的过度阐释,又做到了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所以这部著作的出版,对突破人们长期以来关于宋词抒情性质的一般认识,引发人们关于宋词创作动力源泉问题的重新思考,都大有助益。

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都具有重大创新,体现了论者的学术睿智:

一、对传统的宋词繁荣说提出质疑,揭示了北宋文祸案例,词人政治沉浮对词人作词观念及其作品抒情的影响。宋词繁荣的原因,学界多认为和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宋王朝 “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的优厚俸禄制度,以及整个社会重声色享受的风气等有关。本书则认为,时代政治变动、词人个体政治境遇等因素,在推动词体文学创作、繁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北宋词繁荣并非完全建立在城市繁荣、社会娱乐需要、官员俸禄优厚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之上,它的繁荣与衰落,与北宋王朝的政治起伏息息相关。如本书第一章,论述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时代背景时,不仅总结了宋前词体文学政治抒情内容、规律,揭示了北宋词政治抒情与唐五代词的承继关系,系统考察北宋词人政治贬黜经历,探讨词人贬黜心态,而且还就词人政治沉浮对其作词观念的影响,作了深入论述。作者认为,党争政治造成的包括词人在内大批文人仕宦的沉浮,从根本上影响着北宋词作者关于词体文学抒情功能的重新认识。这些论断,很有新意。

二、研究北宋主要词人作品的政治抒情内容,分析其风格差异,探讨政治因素与作品抒情的内在关系。这是本书的主体内容,也是作者用力最勤之处。全书分从起步、兴盛、衰落三个阶段,勾勒北宋词政治抒情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对几乎所有北宋代表性词人的创作情况,逐一作了分析论述。如作者认为:苏轼词的政治抒情,可分做三个时期来看:“乌台诗案”前,主要表现为对个人政治失意的慨叹;黄州贬谪及江淮流寓时期,他的词反映了向政治之外游离的情绪;入翰林后直至去世,苏词又表现出屡经政治浮沉后的旷达与安详态度;王安石词的政治抒情,主要表现为对国事的忧虑,及对君臣遇合的期望,同时他的词也反映了这位改革家的政治操守,及其罢相后远离朝廷政治上的失落情怀;黄庭坚词则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信念,以及在政治贬谪后的抗争与悲凉情绪;陈师道词表现了词人规避政治风浪、远离政坛纠葛的思想,也有谀颂当代政治人物,咏歌王朝政治升平的创作意图在其中;周邦彦词既有悲叹仕途沉沦,反映政治上无有奥援的 “孤苦”,又有表露作者政治悲观心理的内容,等等。这些论述,都言之有据持之有故,读来耳目一新,令人信服。

三、从艺术表现角度,对比、分析北宋词政治抒情作品与非政治抒情作品,探讨词体文学抒发政治情怀的艺术规律,并论析北宋以后,历代词人对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接受情况。在这部分论述中,作者首先讨论了北宋词政治抒情题材的多样化问题,认为:咏物、咏史、颂政、隐逸、羁旅等题材类型,反映了北宋词实现政治抒情的选材趋向;其次,讨论了政治抒情意象的选用问题。认为北宋词政治抒情中,存在着抒情意象类型化的特色,如 “长安”、春归意象等,多被词人用作政治抒情的重要手段;最后,作者又讨论了北宋词政治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问题,认为:比兴、次韵、铺叙、对比等,是北宋词人在政治抒情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分析北宋词政治抒情影响后代词人创作这一问题时,作者认为:北宋词影响后代,主要体现在抒情精神、抒情手法、题材选用等方面。虽然作者主要是从具有代表性的词人之创作入手分析,但是因为立足文本,举例典型,论证有力,故其论述多有发人未发之处。

四、以学界已有定评的苏轼、黄庭坚等14首作品为例,对其政治抒情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这部分论述,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创新追求。如本书认为:苏轼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抒情实质,是作者希望朝廷抛弃前嫌重新重用自己;苏轼徐州任职时期所作五首 《浣溪沙》组词,不过是作者长期落拓于地方任上政治不得志的产物;苏轼四首 《渔父》词,既以政治悲悯为主题,更是作者贬谪黄州后生活状况与心态的实录;苏轼《蝶恋花·春景》一词,反映的是实际上是作者被隔于政治 “墙外”的“行人”心态;而黄庭坚、黄大临兄弟所作三首 《青玉案》词,既是当事人遭遇朝廷贬谪的产物,更有深刻的政治抒情背景与内容。仔细读来,这些论述确乎都给出了更贴近作品抒情实际的分析论断,既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原作抒情精髓,又有学术纠偏的意义。

世忠不仅具有优秀的个人素质,更有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我都曾师承著名诗词专家林家英先生攻读唐宋文学方向硕士,自兰州大学毕业以后,世忠又承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霍松林先生的指导,攻读博士学位。名师出高徒,在学术研究上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自在情理之中。世忠 《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问世,诚为可喜可贺!继这部书稿的出版,我也祝愿他在今后的学术征途中,勇于拓展,不断有新论问世。

谨此为序。

高人雄

癸巳于兰州民族花苑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世忠.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李世忠.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李世忠(2014).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