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基于企业区位选址视角

ISBN:978-7-5203-0258-6

出版日期:2017-05

页数:268

字数:235.0千字

点击量:8440次

定价:7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本书出版受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协同创新中心专项建设经费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城乡互动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城乡一体化道路研究”(14BJL0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展开

图书简介

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是适应产业融合趋势的需要,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从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的“城市偏向”政策到2003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各级政府对城乡统筹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释放了农村潜在的生产力,提高了城乡要素配置效率,城乡产业关系进入了由城乡产业分割向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目前城乡产业还面临着市场联系不顺畅、产业关联度不高和产业一体化发育程度较低的现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五中全会多次强调,要把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动力来着力推进,要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有效发展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党中央的工作报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的要求,为中国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指明了方向。

城乡产业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企业作为产业的微观载体,它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就会在城乡寻找最佳区位,城乡产业一体化的推进过程就是企业进行区位选址的过程。传统企业区位理论认为企业区位选址侧重于对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市场潜力等方面考虑,在对成本权衡的基础上,企业区位选址一般倾向于市场发育程度高、技术人才集中的大中城市。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一方面,大城市集聚不经济现象凸显。产业和人口向城市的集聚使城市空间扩展规模空前强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缺乏扩散空间而进展缓慢,许多工业仍占据着城市的黄金地段,城市出现了集聚不经济现象,表现为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集聚不经济制约着城市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网路发展对传统企业区位选址理论提出新的挑战。众所周知,城乡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种差距又难以改变,而信息网络要素的注入降低了城乡区位差异,使得在改变企业“实体”约束的同时,也影响着城乡产业的空间布局。

在大城市集聚不经济凸显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区位选址行为将会呈现什么新特点?其微观机理如何实现?企业区位选址行为如何影响不同类型产业和企业的分工与空间布局?不同类型产业和企业分工与空间布局又如何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其空间分工布局模式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寻求一条破冰之路加以解决。笔者希望通过本书的研究对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微观机理和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产生新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企业区位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产业转移与扩散理论。

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城乡产业一体化概念,并对城乡产业关系演变历程中企业区位选址问题进行了分析,还以传统企业区位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新形势下企业区位选址的影响因素,构成了本书研究的逻辑起点。企业区位选址是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微观基础,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网络化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区位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本书以企业区位选址行为作为切入点,研究了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其实是企业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行城乡区位选址的决策。本书在传统企业区位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企业区位选址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包括“传统时期影响因素—新形势下影响因素—政府制度影响因素”的企业区位影响因素框架,指出信息网络化成为现阶段企业区位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弱化传统区位影响因素的同时又催生了一些新的因素,信息网络化使企业区位选址具备了较大的多样性和区位自由度。

其次,将大中城市集聚不经济和信息网络化作为影响因素,运用新经济地理学方法尝试从企业区位选址视角来探讨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微观机理。在城乡产业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城市集聚不经济凸显和信息网络化发展使企业区位选址行为及结果趋于分散化。本书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城市集聚不经济和信息网络化变量的CICP新经济地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企业在城乡的区位选址活动呈现出“分散—集聚—再分散”发展趋势,再分散不是分散的简单重复与回归,而是初始分散的优化与升级。城市集聚不经济与信息网络化成为企业区位选址和空间布局的分散力量,具体表现为:第一,城市拥挤成本作为城市集聚不经济的量化指标,当城市拥挤成本越大时,企业区位选址的扩散效应越明显,两者呈正向关系。第二,信息网络凸显了“以时间换空间”和“虚拟空间和地理空间”的融合,造就了城乡“时空压缩”,降低了城乡贸易成本。从时间维度上看,当城乡贸易成本非常高或非常低时,企业区位选址趋于分散化布局。当城乡贸易成本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时,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将促使企业区位选址活动由集中转向分散。企业在乡村的分散化布局有利于避免城市集聚不经济的出现。从空间维度上看,距离仍然是影响城乡贸易成本的重要因素,信息网络化减少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企业集聚与扩散在城乡空间上出现并存局面。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差距拉大是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过程的“分娩期”,企业在城乡空间选址的公平最优和效率最优将趋于分散化布局。信息网络化影响下的城乡贸易成本成为影响企业区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城乡产业一体化的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发展态势。随着城乡贸易成本的下降,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是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一体化发展的“分娩期”。就城乡产业一体化效率与公平而言,当城乡贸易成本较高时,政府在效率和区域差距扩大间要做出权衡;当城乡贸易成本较低时,政府在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两方面均可以实现。

再次,分别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产业和企业与城乡产业一体化横向、纵向实现联动的问题。城乡产业合理分工与空间布局是对产业集聚力和分散力作用权衡的结果,不同类型的产业和企业区位选址决定了分工与空间布局模式在城乡间的差异。就不同类型的产业而言,城乡产业通过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空间市场的联动发展推动了城乡产业横向一体化发展;就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言,通过产业链的构建实现不同企业在城乡空间上的分离推动了城乡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

最后,通过实证,一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城乡区位选址中的影响因素,目的是验证与本书提出的企业区位选址因素分析框架是否吻合;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程度和空间分布态势。依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对如何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实证检验,可知中国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态势与区域市场化程度具有一致性,东部居高,中部紧随其后,西部相对较低。从空间维度上看,东中西部地区出现了集聚与扩散并存的局面,东部区域以扩散为主导,中西部区域以集聚为主导。同时,本书指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书以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区位选址行为为切入点,探讨了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微观机理和空间分工布局模式。城乡产业一体化问题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课题,其内涵涉及较广泛,属于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和生态学诸学科交叉的领域,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囿于篇幅、笔者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加之参考借鉴的文献较少,在分析和论证的过程中尚存一些需要完善、拓展和深化之处。本书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开始,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理论探索过程。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子珍.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基于企业区位选址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张子珍.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基于企业区位选址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张子珍(2017).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基于企业区位选址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