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历史学读书笔记

ISBN:978-7-5161-0612-9

出版日期:2012-05

页数:363

字数:207.0千字

点击量:9812次

定价:5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2222940

摇摇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党要大力加强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想谈一谈有关读书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青年人要立定远大志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谈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读书学习的优良文化传统。

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之所以五千年连绵不断,长盛不衰,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中华民族重视读书学习,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

《论语》20篇,第一篇就是《学而》,朱熹说,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而《学而》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冶既学而又时时习之,难道不是一件很高兴、很快乐、很令人欣慰的事情吗?这样的文章开篇让人感到兴味盎然。

《荀子》32篇,第一篇就是《劝学篇》。《劝学篇》第一句话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冶为什么呢?荀子摆了大量事实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讲得很生动、很形象,也很有说服力。

《周易》中有两句纲领性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呢?《周易》的回答是,君子以懿文德,君子以多识前贤往行,以畜其德。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归根到底,要靠学习。

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学者,有很多学习故事和论学的名言。据记载,《论衡》的作者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即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韩愈的学生记下了他学习的情况,说:“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冶柳宗元曾谈到自己读书的体会,他说,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以为之文也。《潜确类书》记载了李白读书的故事:“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爷白感其言,遂卒业。冶李白的父亲李客,爱好文学,藏书颇丰,曾亲自教李白诵读辞赋,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冶。这说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刻苦读书学习,是李白成为伟大诗人的根本原因。杜甫在一首诗中曾经讲到自己的读书情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冶才情万丈的苏东坡,终究也离不开一个“学冶字,他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冶苏东坡在谈到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可谓至深至当。欧阳修讲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日月两轮天地眼,读书万卷圣贤心。我们应当从古代贤哲的劝学、论学名言中,不断受到鞭策和激励。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视读书学习优良文化传统的伟大继承者和发展者。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创了中华民族读书学习的新风气。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政治家,一生酷爱读书。毛泽东读书的目的,先是为了“修学储能冶,继之是为了寻求“大本大源冶,最后是为了寻找救中国的“主义冶。毛泽东后来在讲到马克思主义时曾经讲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冶他还讲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他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冶

毛泽东读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等11大类。据有同志介绍,《二十四史》毛泽东读过多遍,《资治通鉴》毛泽东读过十几遍,《红楼梦》毛泽东至少读过五遍,《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读过近百遍。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书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典籍,这是毛泽东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一部分,也是毛泽东深厚历史文化根底的一部分;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不是中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人,但他是中国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人。没有毛泽东,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文学家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是鲁迅。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冶。

毛泽东读书的方法,一是他很推崇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他读《红楼梦》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读的;二是他习惯把不同的甚至是相反观点的书,集中起来读,进行比较式阅读;三是他注重讨论式阅读,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掖教科书业》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四是喜欢圈点和批注,读贾谊《治安策》,毛泽东批道:“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冶,“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象冶。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毛泽东写道:“受到错误处理,可以锻炼意志。冶读柳宗元《封建论》,毛泽东赋诗“百代都行秦政法冶,“莫从子厚返文王冶。读《马周传》,在马周的一篇上疏处,毛泽东批道:“贾生《治安策》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冶

毛泽东有许多学习名言,例如:“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冶;“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冶;“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冶;“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冶;“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冶;“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冶;“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冶;“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爷冶;“学习可以想法子解决。一个法子叫做‘挤爷,用‘挤爷来对付忙。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这就是向木头‘挤爷,木头让了步。另一个办法叫做‘钻爷,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爷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爷来对付冶;“对自己‘学而不厌爷,对别人‘诲人不倦爷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冶;“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冶。毛泽东的伟大榜样作用,对中国共产党的学风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学习,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也有许多深刻论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了全党的重新学习。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继续把全党学习引向深入。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冶温家宝总理讲过,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冶,他到国家图书馆考察时,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冶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大意义,要求以领导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强调学习的重大意义。

第二个观点,学习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最重大、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有同志要问,这样讲是不是耸人听闻?不是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冶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生灵涂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追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道路,但都壮志未酬。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才为之一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黑暗的历史,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始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60年,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改善的60年,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60年,是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60年。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新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认真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初步回答,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但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体系,上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回答也没有画上句号。特别重要的是,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仅靠哪一级组织、不能只靠少数人,只能依靠全党的力量,依靠全民族的力量,依靠全党全民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全党全民族必须提高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前进的根本基础。学习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必须如实看到,这种提高同时代的进步相比,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相比,差距是很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严重滞后的。这些年陆续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固然有多方面教训,但都可以从国民素质包括领导素质上找到原因,而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来分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文化建设成为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领导干部阅读率和全民阅读率的下降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的国家形象,指出到那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这五种国家形象,归根到底都同国民素质有关,都要依赖国民素质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的发展,法制的健全,我们国家正在进入责任时代。政党责任、国家责任、公民责任、青年责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和国家要为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人民和青年也要为国家负责、为社会负责。这是新的实践,也是新的学习,对国民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第三个观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

为什么学习,自古以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冶,是为信仰而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冶,是为功利而读书;葛洪“夫周公上圣,而日读百篇;仲尼天纵,而韦编三绝;墨翟大贤,载文盈车;仲舒命世,不窥园门冶,是为学问而读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冶,是为修养而读书。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周恩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教,4岁在嗣母教育下,开始认字和背诵唐诗。五岁进家塾读书,先后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以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中的一些篇章。8岁在嗣母引导下,开始阅读小说,先后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红楼梦》、《镜花缘》等。14岁作《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文中指出,教与学的目的,都是为国家造就人才,使国家富强起来。学生在学习中应奋勉学习,“深究而悉讨冶,“慎思而明辨冶,“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冶15岁考取天津南开中学,开始阅读顾炎武、王夫之的著作,以及司马迁的《史记》、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等。17岁写《尚志论》,文中列举古今中外大量史实,论述事业的建树与个人志向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无论“立功异域,封万户侯冶的班超,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冶的诸葛亮,“若论其成功之秘诀,固由于一种叱咤风云之气,坚忍不拔之操所铸成冶,而“志卑之害冶在于“志在金钱者冶和“志在得官者冶。18岁赴日本留学,临别为同学郭思宁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冶的赠言,行前写七言诗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冶,抒写了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是全党全民族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就是要把我们的学习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代发展和国内国际大局联系起来,为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而读书。这是时代的呼唤,祖国的呼唤,未来的呼唤。

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1874年写了一部有名的《劝学篇》,号召日本人民舍身卫国,使日本赶上先进国家。该书对文明的进步充满信心,并力言学问不只是读书和空谈理论,而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里,我想引用福泽谕吉的两段话。

一段是:“每个人都有他相应的身份,并须按照身份而具备相应的才德,要具备才德就须明白事理,要明白事理则须求学,这就是学问所以成为首要任务的缘故。生于今世,具有报国之心的人,只要他的主要努力方向是基于人情,首先端正本身的品行,笃志博学并具备适应其身份的智德,则政府施政即易,人民也不会以受其统治为苦,从而各得其所,大家同心协力来维护全国的安宁秩序。现在我们劝学的宗旨也就在于此。冶

另一段是:“看到西方创造了比日本好得多的文明状况,就把西方的一切都看做是好的,竭力效仿,而把日本的传统一概抛却,不加辨别,实在是‘东施效颦爷。现在我们正处于混杂纷乱之中,必须把东方和西方的事物仔细比较一下,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虽然疑信取舍得宜并非易事,而我辈学者责无旁贷,不可不以此自勉。我们认为空想不如致学,更须多读报刊,多想事物,平心静气,放开眼界,求真理所在,自然会知何者应信,何者应疑。昨日所信,今日可能生疑;今日所疑,明日也许消释。一般学者不可不奋勉。冶福泽谕吉的话,今天仍然富有启发意义。

任何时代的学习,都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跟着时代学习,是最好的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前辈,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一代的读书学习为中国革命作了充分的人才准备,造就了一大批建党建国建军的栋梁之才。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广泛深入持久地推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将会对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产生更重大更深远的影响。这样一场全党全民族的读书活动,不但会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而且将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青年人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应当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立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庸俗低级东西所迷,不为任何蝇头小利、蜗角虚名所困,以爱读书为荣、以不读书为耻,以进步为荣、以落后为耻,坚持以书为友、以书为师、以书为伴,不断提高素质、提高境界、提高水平。人人都在学习之中,处处都是读书景象,这本身就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现在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再过三十年,才五六十岁,如果大家勤学苦干三十年,到那时,我们国家的面貌、我们党的面貌、我们这一代人的面貌和下一代人的面貌,将会发生多么可喜的变化啊!那才是真正的人才辈出、那才是真正的群星灿烂、那才是真正的前程无量啊!

衷心希望青年同志们放开眼界、放开思路、放开胸襟,也衷心希望青年同志们咬定青山、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用好每一天。我们应当时时记得毛主席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读书的几点建议。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学者,都是热爱读书的人。

马克思毕生为革命事业认真学习,他对许多科学领域作过深入研究,甚至在数学这个专门的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学识的渊博是惊人的。保尔·拉法格回忆说:“马克思的头脑是用多得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及自然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冶

恩格斯对各种学问,不论是政治经济学、历史、文学、语言学、军事,以及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都非常精通。马克思称赞恩格斯学问渊博时说:“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冶恩格斯的一个朋友曾写信给别人说:“恩格斯是一个出众的人,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头脑如此清醒和灵活而知识又如此渊博的人。想一想,他在曼彻斯特的贸易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那不禁要问,他哪里来的时间,在自己的脑袋里积累了这么多知识?冶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列宁曾经说过:“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到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冶列宁自己正是这样,他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上从来不怕用功夫,从来不一知半解地理解问题,而总是采取认真分析、独立钻研的态度。

列宁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但他从来不凭记忆、不靠印象办事。凡是他要引用的材料和数字,都必须根据原件和出处仔细加以核对,力求准确无误。在西伯利亚流放地,列宁在写作时,一连几个小时计算报表和统计材料中的数字,并进行仔细核对。

列宁很重视做读书笔记,他从来不“差不多地冶叙述事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凡是想要记住的地方,他都摘录下来记在笔记本上,以后再反复阅读。

列宁很善于利用图书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注意有没有好的图书馆,即使是短短的几天,他也要坚持不懈地学习。1897年,列宁在去流放地途中,在莫斯科住了三天,在这短短的三天里,他就到鲁勉采夫图书馆去学习,在那里收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材料。后来,到了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等待指定流放地点时,他每天早晨步行到城外一个私人图书馆去,在那里一直工作到晚上,研究俄国经济的发展。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长大以后,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脱过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冶,成为影响深远的政治格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冶,这两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是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提出来的。毛泽东称赞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可师冶的“文而兼武冶的人。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冶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冶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鲁迅先生读书是极力精深的,同时他又非常强调博览,主张不要对自己的阅读范围做过狭的限制。他年轻时,在规定的功课之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一不读。连《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毛诗草木鸟兽虫疏》、《花镜》这样谈花草虫兽的古书,他也在闲时拿来翻看。鲁迅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在《致颜黎民》一文中说:“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无足轻重,后来做起文章来也胡涂。冶鲁迅博大精深的知识和他的巨大成就,是与他的博览有着直接关系的。

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冶。丘吉尔从柏拉图、叔本华、马尔萨斯、达尔文、王尔德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为他以后从政带来巨大作用。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冶。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产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冶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冶

关于读什么书,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要读一点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青年人要不要读一点理论书?回答是肯定的。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冶青年人正处在一生中成长的重要时期。打好理论根底,有助于把世界观、人生观搞对头,有助于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有助于把精神状态搞对头。学习理论才能分清是非、坚定信念,学习理论才能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学习理论才能掌握科学思想方法,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党的基本理论是指导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还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我们还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的学习。要认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文化地位和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发展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逐步提出和形成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特别要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刻认识“以人为本冶对于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第二句话是,要读一点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经典著作。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冶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多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增强我们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精神境界。

第三句话是,要了解学习各种新知识。我们身处于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要注意加强现代知识的扩充,多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信息网络等多方面的新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增强本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句话是,要读一点有助于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工作本领的实用的书。黄宗羲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冶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对于书籍有一条方针:做什么事用什么书。我们很反对为读书而读书。冶我们不管学什么专业,无论在哪个具体岗位工作,都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多读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努力使自己成为所从事工作的行家里手。除此之外,还应该把提高科学素养作为自己读书学习的重要目标,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步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不断增加对本职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以读书促修养,以读书带工作,以读书转作风,更好地促进我们工作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读书方法纵横谈

要爱读书,更要善读书。读书易而善读难。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冶英国作家布尔沃·利顿认为:“人生是短暂的,其中宁静的日子很少。所以,我们不应把它们浪费在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上冶,“读科学著作要读最新的,读文学作品要读最古的。冶孟子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冶王安石认为:“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冶黄庭坚认为:“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冶左宗棠认为:“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务在从容涵泳,以博其义理之趣;不可只做苟且草率功夫。所以养心者在此;所以养身者在此。冶

这里,简单向大家介绍几位古人的主要读书方法:

(一)孔子方法。(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欲知则问,欲能则学。(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用志不纷,乃凝于神。(6)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见匹妇执志之不易也。于淇澳,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于木瓜,见包且之礼行也。于缁衣,见好贤之心至也。于鸡鸣,见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后食也。于蟋蟀,见陶唐俭德之大也。于下泉,见乱世之思明君也。于七月,见豳公之所以造周也。于东山,见周公之先公而后私也。于狼跋,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也。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于彤弓,见有功之必报也。于羔羊,见善政之有应也。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四月,见孝子之思祭也。于裳裳者华,见古之贤者世保其禄也。于采菽,见古之明王所以敬诸侯也。(7)多闻择其善而从之,多见而识之。(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10)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二)朱熹方法。(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2)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3)旧学商量加遂密,新知培养转深沉。(4)愈细密,愈广大,愈谨确,愈高明。(5)书宜少看,要极熟。(6)圣贤之言,须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8)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9)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箭者,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之令满,己力胜得他过。今学者不度自己力量去读书,恐自家对敌他不过。(10)精神长者,宜广搜博取,精神短者,决不可务多,但以最紧要书涵养性灵可也。

(三)曾国藩方法。(1)看书宜多宜速,读书宜精宜熟。(2)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叶,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3)读经以研究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4)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5)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6)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遂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咏,今日看几遍,明日看几遍,久久自然有益。(7)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不摹仿则不惯用。(8)读书以训诂为本。(9)读书笔记,贵于得闲。

(四)张之洞方法。(1)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章,或经济,或天算地舆,经治何经?史治何史?经济是何条?因类以求,各有专注。(2)读书宜博。无论何种学问,先须多见多闻,再言心得。古书不可不解;有用之书不可不见;专门之书不可不详考贯通。(3)读书勿诿记性不好。(4)读书不必畏难。一经一史,古集一家,词章一体,经济一门,专精探讨;通鉴古子,观其大略,知其要领。如此为之,不过十年,卓然自立。(5)读书勿诿无书无暇。真读书者,断无终日正襟危坐,限定读书时刻之事也。(6)读书宜求善本。(7)出门求师。

(五)梁启超方法。(1)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2)用怀疑精神去发生问题;用耐烦工夫去搜集资料;用冷静头脑去鉴别资料;用致密技术去整理资料;用谦谨的态度去判断问题。(3)文献的学问,应该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去研究。第一求真。第二求博。第三求通。

(六)胡适方法。读书的方法,有两个条件:叫一精,二博。一精。从前有“读书三到冶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得“三到冶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冶,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书是集字而成的,要是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然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手到:标点分段、查参考书、做札记。二博。就是什么书都读。所谓“开卷有益冶。为什么要博呢?第一,博是为参考。比如我们要读《诗经》,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诗经》容易懂。倘先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等以后,去看诗经,就比之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点文字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以后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大家知道的:达尔文研究生物演进的状态的时候,费了三十多年光阴,积了许多材料,但是总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偶然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便大悟起来了,了解了生物演化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要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第二,博是为做人。像旗杆似的孤零零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精,仿佛是一张纸,看去虽大,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关于读书方法,我给大家三点建议。

第一,坚持广博与精深相结合。胡耀邦同志曾经提出,我们做研究,做工作,要广泛涉猎,重点研究。重点研究同广泛涉猎并不矛盾。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要广泛涉猎。这也是理论家的一个根本方法。毛主席、马克思、列宁都是广泛涉猎的。这也是每一个有成就的人的方法。一个政治家不广泛涉猎,你不学军事、外交、政治,怎么能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领导呢?为什么讲套话?因为我们研究不够,涉猎也不够。只有在知识广博的基础上,我们的眼光才能放远,我们所做的研究才能深入。因此,我们提倡在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基础之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门类深入钻研。鲁迅先生就是一位在读书方法上坚持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典范。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冶;提倡以“泛览冶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一个人由于精力所限,不可能什么书都精读,也不可能什么书都通读,有的要看简本,有的要看摘要、听讲座,但有的书一定要精读,比如哲学。哲学在人类智慧中是管总的,非下苦功不可。

第二,坚持读书与思考相统一。一部人类认识史,不是一系列真理的堆积,而是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矛盾运动史。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体系的每一思想映象,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提出该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冶因而每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所包括的需要改善的东西,无一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东西多得多。冶钱钟书说过,不识字的人受人骗,识字的人受书骗。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冶伏尔泰说:“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索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冶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如果只是被动读书,不加思考,很难把书中的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开动脑筋,在读书思考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伟大的但丁说过:“我在悲痛时想在书中寻找安慰,结果不仅是慰藉,而且是深深的教诲,就像有人为了寻找银子,竟然发现了金子一样。冶但丁讲的,是知识的力量,也是思想的力量。

第三,坚持读书与实践相促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冶读书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就是将书中的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读书要和生活、工作相结合,要和认识世界、探究真理相结合,要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相结合,要和改造世界、服务社会相结合。兴起于宋代、发展于明末、盛行于晚清的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知行合一,提倡以读书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读书,根本着眼点就在这里,希望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读书学习的水平。

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素质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是最大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素质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做人问题。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希望共产党员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季羡林先生在《做人与处世》中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冶实际上,这三个关系,也都同怎样做人有关,也需要我们在读书和实践的过程中去体味、去领悟、去认识和处理。解决好做人问题,要坚持立身先立德,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公道正派,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克己奉公,顾全大局。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以上谈到的三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为什么提倡读书、应该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中心思想是希望大家读书励志,读书修身,读书增智,读书养德,读书报国,读书做人。让我们大家共同投身于读书活动,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努力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洪峰.历史学读书笔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李洪峰.历史学读书笔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李洪峰(2012).历史学读书笔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