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管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ISBN:978-7-5161-4798-6

出版日期:2014-09

页数:196

字数:192.0千字

点击量:8626次

定价:4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知识工人是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在这种新经济中,知识是硬通货。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关于显性知识的管理问题,然而显性知识仅仅代表了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的大部,加强对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是进一步深化知识管理研究的需要。隐性知识难以言传、与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特性,决定这种知识的共享、创新需要知识所有者亲自参与整个知识过程,而项目团队是知识工作者密切合作的场所。

波音公司在开发777客机过程中,先后组建235个团队以完成产品不同部分的研发工作,IBM、GE、AT&T等大公司所拥有的团队均达到百个之多,正如圣吉所言,因为现代组织的基本学习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团队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团队与组织之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没有团队学习,就没有组织学习。

在知识管理研究中,东方学者较西方学者更为重视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系统研究始于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这某种程度上与东、西方差异有关系。西方哲学长时期把认识事物的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相分离,而东方哲学却强调人与自然、身体与思想、自身与他人的统一;西方人更注重逻辑思维,而东方人更注重感悟;西方人更注重制度、契约,而东方人则更注重人情和关系网络。

在实践中,人们经常依赖相互的社会网络来获取知识。研究表明,经理们三分之二的信息和知识来自面对面的会议和交谈,只有三分之一来自文件。社会网络是主体获取信息、资源、社会支持以识别与利用机会的结构,它由联结行动者或节点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组成,其中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构成了社会结构。社会网络被认为对个体或团队在知识获取和学习有重要影响。人们对组织中的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认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人际网络发挥着个人之间分享观点、互相影响、妥协以至达成共识的作用。

本书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文献梳理,从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以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从网络节点联结强度和网络中心性两个方面分析团队负责人与团队成员间的社会网络关系,揭示团队中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团队绩效和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构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基础上的项目团队隐性知识管理模型。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社会网视角下团队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

对前人在社会网络与知识管理等研究领域所做的成果进行梳理和阐释。系统介绍社会网络理论的兴起、发展与应用,社会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应用于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概况。

(2)项目负责人的社会资本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团队的绩效负有重要的责任,他能够通过自身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建立成员对他的信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进而有效地管理团队。团队中的技术中心人物对团队创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团队领导在团队中的社会网络,以及团队领导与技术中心人物的社会网络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

(3)领导的社会资本与团队信任

领导的社会资本分为结构维度与关系维度。在结构维度中,领导的技术与管理中心性越高,表明团队中越多成员向其咨询技术及管理问题,领导就越能得到团队成员的信任,而信任有助于解决项目中的困难,并表明成员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投入项目。在关系维度中,领导与成员关系越好,成员就会越支持领导的战略与决策,同时成员也会回报领导以更高水平的贡献——合作、承诺。

(4)团队信任与隐性知识共享、团队绩效

团队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与团队绩效均有正向影响,团队成员对领导的信任越高,团队内信任的氛围越好,成员越不会考虑失去自身竞争力与优势的因素,而更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另外,团队成员对领导越信任,越能够接受领导提出的活动、目标及决策,在认知上也会越觉得领导的工作是有效的,并会努力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团队的整体绩效也越高。

(5)团队信任的中介作用

团队信任在领导技术中心性与团队绩效,领导管理中心性与隐性知识共享和团队绩效、领导和成员关系与隐性知识共享和团队绩效、领导和技术中心关系与隐性知识共享和团队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团队信任在领导技术中心性和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假设未得到验证,可能是因为在领导技术中心性高的情况下,出现了知识与信息较高的集中在领导手中,团队成员并不能很好地参与知识共享的过程,从而不利于隐性知识共享。

本研究系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管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批准号为:10YJA630151),北京邮电大学青年科创项目《接班人接班中的心理冲突研究》(2012rc0605)的最终研究成果。参与本研究撰写工作的有郭玉锦、班志刚、张娜、顾莎贺、于晴、杨丽慧、张跃先,参与访谈、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有柳雪、郭雅倩、杨晶晶、武亚兰、陈家敏、刘畅、蔡睿、孙哲、王琼、王月、胡月、滕晓红、史迪威、宋骏、赵培钧、李猛、原佳萍、王飒、喻舒怡、王飒、李晨曦等同学。感谢以上人员对本研究的贡献,当然,其中不足之处均由作者本人承担。

王连娟

二零一四年七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连娟田烈旭.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管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王连娟田烈旭.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管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连娟田烈旭(2014).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管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