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远离苏黄:无党派视野下的陈师道研究

ISBN:978-7-5161-6467-9

出版日期:2015-06

页数:248

字数:262.0千字

点击量:7862次

定价:5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本书系大连外国语大学2012年度科研基金项目成果 展开

图书简介

陈师道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在宋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黄庭坚誉其诗为“当代之冠”,陆游赞其“诗妙天下”,陈师道是江西诗派里除了黄庭坚之外,声望、成就最高的诗人,宋时往往黄、陈并称。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部分以人而论中列有“后山体”。谢枋得《与刘秀岩论诗书》云:“黄山谷、陈后山两家诗,各编类成一集,此两家乃我朝诗祖。”方回《瀛奎律髓》关于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将陈师道名列“三宗”之一。陈师道也是宋代诗人中学杜最有成绩的诗人,翁方纲《七言律诗钞》凡例云:“凡山谷以下,后来语学杜者,率以后山、简斋并称。”

陈师道一生基本上是一布衣寒士,生活清贫困苦。他秉性孤僻耿介,讲求气节操守,在人格和思想修养上,趋向于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讲求进退出处,对于现实政治的态度基本是疏离的。作为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寒士,他对于仕途没有多少抱负和幻想,他认为“士之行世,穷达不足论,论其所传而已。”(《王平甫文集后序》)他是想以诗传世的。他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肃的。据记载,“后生从其游者常十数人。所居近城有隙地林木,闲则与诸生徜徉林下。或愀然而归,径登榻,引被自覆,呻吟久之,矍然而兴,取笔疾书,则一诗成矣。因揭之壁间,坐卧哦咏,有窜易至月十日乃定,有终不如意者,则弃去之。”陈师道“闭门觅句”的苦吟方式和专注精神,受到了黄庭坚的称赞。陈师道自谓:“此生精力尽于诗,末岁心存力已疲。”为追求艺术表达的真切和完美,陈师道的确付出了几乎全部精力。

陈师道诗歌的渊源不止一家,唐代诗人杜甫、韩愈、孟郊、贾岛等人,都曾是他师法的对象。在当代诗人中,他曾游于苏轼门下;元丰七年,他又拜入黄庭坚门下。关于自己学诗的历程的这一变化,陈师道曾云:“仆于诗,初无师法,然少而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仆之诗,豫章之诗也。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故其诗近之,而进则未已也。”方回说陈师道“未尝学山谷诗,字字句句同调也。意有所悟,落华就实也。”方回对后山诗推崇太过,这样解释陈师道拜入黄门,并不恰当。其实,陈师道给秦观的这封信说的很明白,他看重的是黄庭坚诗,是因为黄庭坚“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黄诗与杜诗“近之”而又“进则未已”。陈师道拜入黄庭坚之门时已33岁,其诗已达于成熟。陈师道对黄庭坚诗“得法于杜少陵”这一诗学渊源是非常清楚的,他师从黄庭坚,特别看重的也是这一点。山谷学杜而能自成一家,是后山佩服黄庭坚的重要原因。将学黄作为学杜的必由路径和阶梯,这是陈师道拜入黄庭坚门下的最重要的一点。曾几《次陈少卿见赠韵》:“华宗有后山,句律严七五,豫章乃其师,工部以为祖。”后山学杜,注重点在老杜诗歌的艺术方面。他的诗,个别篇章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切,但总体说来,后山缺少老杜那种忧国忧民的深厚宽广的情怀,也没有老杜“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的丰富的经历,个人生活的天地比较狭小。老杜关注现实、抒写时事、忧国忧民、激愤不平的诗篇,基本不在后山的学习之列的。这就使他的诗在命意上与老杜有了重大差异。他对苏轼那种慷慨论天下事的态度也是不赞成的,其《上苏公书》说:“士大夫视天下不平之事,不当怀不平之意。平居愤愤切齿扼腕,诚非为己。一旦当事而发之,欲决江河,其可御耶?必有过甚覆溺之忧。”(《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又云:“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后山诗话》)在诗学思想方面,他和黄庭坚比较接近。后山诗主要内容,是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对于其诗题材内容比较狭窄这一状况,后山自己也并不满意:“苦嗟所历小,不尽千里目。”(《和魏衍三日》)但是,人的阅历经验从根本上说是其审美创作的根基和铁门槛,这是没法完全超越的。

一个诗人“写什么”固然不是无关宏旨的小事,然而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个“写的怎么样”的问题,即对自己熟悉和关注的题材的抒写达到怎样的程度和水平。在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方面,后山诗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造诣与艺术境界。清人卢文弨赞赏后山诗云:“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与流连往复,而不能自已。”(《后山诗注跋》)后山诗,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审美内质,前人对此有许多称美之词,此处不赘述。陈衍云:“诗贵风骨,然亦要有色泽,但非寻常脂粉耳。……有花卉之色泽,有山水之色泽,有彝鼎图书种种之色泽。王右丞,金碧楼台山水也;陈后山,淡淡靛青峦头耳;黄山谷则加赭石,时复著色朱砂;陈简斋欲自别于苏、黄之外,则在花卉中为山茶、腊梅、山礬。”“淡淡靛青峦头”,这倒不失为对后山诗美的极为贴切的一种形容。(《石遗室诗话》)

20世纪,关于陈师道的研究比较少,评价也不高。21世纪以来,关于后山的研究才逐渐多起来,对陈师道的研究视角和文学价值观念也有了重要调整。

明材这本书,是全面研究陈师道的文学创作的,对于后山的诗、文、词都作了深入的考察和认真的观照。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后山的具体作品出发,避免过于强调和注重师承、派别可能造成的对后山作品的“遮蔽”和偏见,以便对其诗、文、词的成就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评断。例如后山诗的风格,历来大都沿袭方回之说,谓其“枯淡瘦劲”、“瘦硬”,本书则提出后山诗还有“深劲”“雅奥”一类,并认为这才是“典型的后山体”。再如,关于陈师道批评苏轼“以诗为词”这一问题有种种解释,本书作者认为后山此论是批评“苏轼以诗的雄豪气格入词,如同雷大使以男子的雄豪气魄入舞,其结果则‘非本色’”,失去了词体柔婉的特点,并非反对以词表现诗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只要做到风格柔婉,即便词中表现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城市景观之繁华富庶等诗中惯常出现的题材主题,也不算是‘以诗为词’”。陈师道的词,在内容上有关于国运盛衰、慨叹无人识赏之类的诗中惯常出现的主题,又运用了题序与用典之类的诗中惯常运用的手法,与其词学主张并不矛盾,等等。这种概括或认识是否准确,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斟酌,但作者立足于陈师道创作实绩,对其文学成就作出自己的解释,寻求和把握后山审美创造的个性特点,是下了相当扎实的功夫的,在陈师道研究上,此书具有重要学术参证价值。

明材为此书问序于我,然而我本来对陈师道的诗、文、词缺乏深入的研读,如今又老眼昏花,只能写点粗浅的感想而已。明材为学为文,向来扎实刻苦,作风严谨,肯下功夫,更大的成绩,正可期于来日。

是为序。

邹进先2015年7月于哈尔滨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孙明材.远离苏黄:无党派视野下的陈师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孙明材.远离苏黄:无党派视野下的陈师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孙明材(2015).远离苏黄:无党派视野下的陈师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