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管理无原理

ISBN:978-7-5004-6649-9

出版日期:2008-02

页数:208

字数:150.0千字

点击量:9872次

定价:2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刘正山

当前管理是中国企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成了所有中国企业的共识。但问题是,怎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现实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大力推行包括MBA在内的管理知识教育;二是向海外著名企业学习。

推行管理知识教育,似乎成效不大。一是这种课程试图脱离环境来教授管理学。管理是一件困难、不确定的事。在管理过程中,人们会认识到所知是如此之少。读MBA或者管理学的学生多数已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很少有人做过经理。他们在课堂上所讨论的案例与他们做过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关系。二是读MBA或者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绕过所有那些在公司等级阶梯底层耐心排队等候升迁的苦干者。

向别人学习,似乎也没有很快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中国企业界这些年并没有放松过对国外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和模仿,但都收效甚微,这是众所周知的。其道理很简单,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样的企业,更不存在两种完全相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的学习只局限于对具体管理方法的学习模仿,而缺乏对这些方法有效实施的理念基础进行深刻的领悟,没有参透其中的玄妙。

那么,中国的企业该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呢?蔚泓的《管理无原理》给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答案。

正如蔚泓所强调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必须学会激发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要实现自我管理,管理者必须能够挖掘出每个部属的长处,并为他们立下近期与远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然后,再针对每个人的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不至于受到弱处的牵制。如果不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下功夫,去发现他们的长处与弱项,而只是漫无目的地针对“人”这个抽象的概念空泛地制订一些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管理者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的。这样的管理就像手里只有一把钥匙,却想打开无数把锁一样不切实际。

由此,我们很容易明白,为何一些著名的企业很快成为过眼云烟。例如国外的MicroPro、Ashton-Tate、Netscape之类的公司,国内的巨人、科利华、拓普软件之类的企业。这些公司都曾经灿烂耀眼,可惜却是一划而过的流星,很快就淡出了业界的视线。还有一些如IBM、Novell、Borland、长虹、科健之类的公司,也曾作为市场霸主风光无限,但现在却只能忍气吞声地退居为普通的竞争参与者。这些企业为什么会从卓越到拙劣?是因为市场环境的恶化,还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围剿,抑或是因为自身实力不足?很简单,这些企业由盛转衰无非是盲目追求卓越、产品定位不清、疏忽市场关系、技术导向失衡、傲慢对待并购对象等原因所导致。

所以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千万不要照搬原理。例如,饭店经营中,老板发现很多客人排队等候,这个时候是否采取经济学的需求定律:提高价格以减少需求量,从而避免排队现象呢?此举措不一定是良策。正如蔚泓所分析的,即使在需求量猛增的时期,企业也不要轻易采取涨价的措施。因为涨价不只是简单地引发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涨价导致的不公平问题会使消费者迅速转向其他替代商品。

又如,在创业的道路上,人们常常难以发现真正的商机在哪里。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效仿别人的成功模式。高明一点的在别人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果效仿得早,也还能够有所收获,但总是效仿别人难以成为富商巨贾。悟性不强的,照搬别人的模式,总是落在别人的后面,却看不到效益。对别人的成功模式没有理解透彻就匆忙上马的,一上马就栽了跟头,亏得血本无归也弄不明白自己亏在什么地方。蔚泓通过诸多案例告诉我们:关注身边的困难和问题,找到了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也就找到了真正的商机。

表面上看,《管理无原理》的书名和书中一些观点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管理不需了解管理学原理和技巧。其实不然。读完这本书,我发现《管理无原理》其实是在强调“约束条件”的重要性。我认为,蔚泓这本书的精华在于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考虑约束条件。它并不是说,管理不需要遵循管理原理,而是说管理不能教条化,不能照搬他人的技巧,不能照搬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举措,但这些举措背后的原理都是相同的。

成功的企业,在管理上都有共性的一面,也都符合管理学和企业理论的原理。我参与中央某课题的时候,研究了诺基亚、三星、爱立信、LG、索尼、ASB等海外代表性的企业,发现其公司治理结构大多比较完善,特别注重透明度,强化董事会对经营管理层的控制,注重外部董事的引进及其作用的发挥;股权结构趋于分散化、国际化(但股权控制力度并未削弱);组织结构大多为事业部制;采用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激励举措,一般包括薪酬和股权激励两个部分等等。

所以学管理重点不在于学习那些管理知识和具体的方法,而在于去领会和感悟这些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实施的理念。管理者只有参透了这些理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2007年12月18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蔚泓.管理无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蔚泓.管理无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蔚泓(2008).管理无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