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当代西方知识辩护理论:现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ISBN:978-7-5161-7308-4

出版日期:2015-11

页数:311

字数:322.0千字

点击量:9245次

定价:6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理智地进行思维,把握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并将这些认识付诸自己的行动。因此,掌握知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但是,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类型、深浅、全面与不全面、真实与虚构等之分,从而引起了怀疑论者的挑战。所以,何谓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实可靠的知识,是几千年来困扰哲学家们的几个重要问题。可以这样说,几千年的哲学史,不仅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而且从认识论层面上来看,也是关于知识辩护的历史。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古希腊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对知识进行分类。他认为,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知识和意见。之所以区分为知识与意见,是因为人类认识能力具有高低之分,一般人只能认识到事物的个体,而无法把握事物背后的共相即理念,而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事物共相的把握。所以,人类认识具有两种能力:理智与感觉。感觉把握事物的表面,把握的是事物的个体。事物的表面和个体是变动不居的,这些可见世界的认识不可能成为真正统一的知识,而只能是意见。而理智则不同,它所要把握的是永恒不变的共相,是摆脱了洞穴假象的真正的知识。

接下来,亚里士多德开创了逻辑理论,认为只有符合逻辑的从事实推导出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归纳逻辑方法,这是人类最早的科学方法。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真正的人类知识是从观察的经验事实中归纳出解释性的理论,然后再从这些理论原则出发演绎出关于现象的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对现象因果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杰出贡献是创立了他的归纳法与演绎法、三段论的逻辑学。归纳法认为,归纳使人们摆脱了感官的局限,通过归纳,我们将一些零乱的感觉资料、个别事件概括得出共同的性质与特征,个别事物即种——通过概括上升为关于这类事物的属。例如,乌鸦1具有性质黑色,乌鸦2具有性质黑色,乌鸦3具有性质黑色……通过概括,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所有的乌鸦都具有黑色的性质。这样,通过概括得到的结论则可以用作推理的前提,并使之成为一个解释现象的陈述。即:

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

这里所有的鸟都是乌鸦

∴所有这些鸟都是黑色的。

同样,所有地球附近的物体都是能发光的物体

所有的行星都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所有的行星都是能发光的物体。

在这些三段论的推理中,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那么其前提必须是正确的,这一前提要么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观察归纳得出的结论,要么是不证自明的原理。

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亚里士多德之后,许多哲学家对之提出了反驳,特别是怀疑论和17世纪以后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直到现代科学主义中实在论和工具主义的争论,无不来自亚里士多德归纳法和演绎法之间的矛盾。古希腊后期的怀疑论认为,无论唯心主义抑或唯物主义所说的认识都是值得怀疑的,如同艾尔弗雷德在其《西洋哲学史》一书中所概括的,“(1)独断派哲学家,不能证明他们的出发点,因此,它只能是个假说;(2)我们对于事物,不能有一种客观的认识,我们知道,事物如何影响我们,至于它们脱离我们的智慧与感官时,究竟是些什么,那我们永不能知道;(3)因此,如欲得到幸福,我们只得把无益的思考抛弃,专心一意地,顺服自然的大法”2468720。由此怀疑论者认为,由于我们在认识时,意见主宰着所有事物,而要放弃意见,那我们就必须将它悬搁起来。如果我们要得到真正的知识,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到将意见悬搁起来,然后达到心灵的平静,即心灵不再被骚扰,避开了许多烦恼,从世俗的陷阱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理。

而近代的怀疑论则建之于观念论的基础上,认为没有物体和没有精神本质都是独断的,休谟从观念论出发,把人的认识看作非常有限的知觉的产物,唯物主义经验论把人类认识看作对感觉概括,其实只不过是事物表面现象间的相似关系、先后关系和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先验的,是人们感觉世界时所产生的一种习惯而已。因此,我们以往的哲学理论、形而上学都是值得怀疑的。

由于怀疑论的影响,我们对知识是什么的问题需要做出科学的解释,需要做出科学的论证,否则我们便无法解决知识的真假问题。

进入20世纪后,西方认识论逐步形成了以知识辩护为主题的诸流派。首先,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知识进行辩护,其辩护的原则是“经验的证实”与逻辑分析,凡是能够得到经验证实或在逻辑上符合逻辑分析法则的科学理论,都是有意义的、合法的,凡是得不到经验证实或无法得到逻辑证明的科学理论则是非科学的、没有意义的。

分析哲学家们认为,有意义与无意义的区别完全在于逻辑分析能否得出合理的结论,思想是世界的图画,思想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我们只要分析清楚语言的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世界是怎么样的,只要分析清楚语言的意义,我们就弄清楚了事物是怎么样的。语言命题有复杂与简单之分,复杂命题可以分析为简单命题,简单命题又可以分析为原子命题,原子命题与原子事实是相对应的,如果原子事实与原子命题相符合,那么这个命题就是有清晰意义的,一旦我们把所有的命题都分析清楚了,那么我们的语言就不至于陷入混乱,那些无法得到逻辑分析和经验证实的命题自然就作为形而上学命题,是一些无意义的命题,是我们应当抛弃的命题。

至20世纪后半叶,知识论的研究便成为科学哲学、分析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热点领域,内在论与外在论的交锋贯穿着语境论和德性论,在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中,贯穿着社会的知识论。一方面,围绕着正确的知识应该是怎么样的问题展开讨论;另一方面,也围绕着影响人们认知的因素而展开争论。自然化的认识论作为分析哲学后期发展的产物,在科学哲学中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并且随着自然化认识论的发展,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科学的结盟,成为多数科学哲学家们追求的梦想。一时间,心灵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的神经科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纷至沓来,汇集成一股新兴的科学研究之热潮。

本书所讨论的知识辩护理论虽然属于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范畴,但与传统的知识论也有所区别。本书只讨论知识辩护问题,而一般的认识论所要探讨的则更广泛,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信念、真理、命题的语义和语用理解等,不仅包括认识的形成,而且也包括认识的发展规律,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的标准等。而知识辩护理论则仅仅是通过某手段来说明知识的合法性。所以,本书所要探讨的正是知识辩护的历史进程,并讨论知识辩护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知识辩护过程中形成的与人工科学的关系,认知科学对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意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内容基本一致,因此,本书将知识辩护理论纳入科学哲学的范畴予以讨论。由于该主题的文献浩如烟海,如果没有一个像样的研究团队,要对这些文献进行翻译与阅读是十分困难的。在本书成书过程中,方环非教授为我写了德性知识论这一章;我的研究生陈超超写了内在论与外在论的争论的初稿;任玮玮写了语境证据主义的初稿。在此,对他们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成书过程中,我经常和方环非教授讨论一些问题,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在给研究生讲课中,也和研究生们一起讨论,也不断地涌现一些问题和思想。这在成书中均有所助益。但是,由于当代西方知识辩护理论方面的资料太多,一时来不及细细阅读,所以在阐述各个相关问题时也存在着挂一漏万的不足,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于浙江师范大学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郑祥福.当代西方知识辩护理论:现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郑祥福.当代西方知识辩护理论:现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郑祥福(2015).当代西方知识辩护理论:现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