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教师文化论

ISBN:978-7-5161-0498-9

出版日期:2012-04

页数:229

字数:425.0千字

点击量:9418次

定价:6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2003年,当自己被确定录取为博士生时,导师要求我写一个研究计划。当时,因放暑假,作为毕业生要求离校了,只能借住在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系办公室,在那里度过了二十多天,以“学校文化”作为研究主题,完成了一个研究设计。后来开学到东北师范大学时,发现同一师门的师姐也在做这样一个课题。接下来,我开始满怀焦虑地寻找新的起点或新的研究视角。由于前期阅读和个人兴趣,“学校文化”将我套住了,它始终回旋在我的脑海之中。在优质学校建设研究共同体中不断地对话、交流,给我提供了许多信息与灵感,也铸就了我对这一主题更深的情结。这种相遇、相识、相关的“情结”让我无法潇洒地撇下它。导师在不同时期鼓励着我不要轻易放弃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并给我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一次,在导师课堂上,他给我们介绍“教师文化”这一研究主题,强调其研究价值。自此,研究“教师文化”的念头飘入了我的脑海。我为之激动了好长时间。但由于资料太少,我数度将它排除。有一次,当我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查到了部分资料之后,便坚定了做这一主题研究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我发现它是我最感兴趣的主题之一。本来打算将这一主题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觉得这一主题太大,于是聚焦于“教师信念”这一话题。教师信念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加深了我对教师文化研究的情感。在博士毕业那一年,我重新拾起了对教师文化这一话题的关注。我以教师文化研究为主题,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并成功获批,从而增强了我对这一主题的信心。由于教师信念同样属于教师文化研究的核心主题,本书可以作为《教师信念论》的姐妹篇。近年来,我的主要研究兴趣都在关注学校文化、教师文化,所以《教师文化论》和《教师信念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两书在风格和部分观点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对教师文化这一主题的不断关注,激荡了心中无数的记忆,同时也成了我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旨趣。生命中的故事,诱惑着我去解读,激励着我去探寻:教师群体共享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的根源何在?这些外显的表现背后潜藏着什么样的机制?教师外显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与教师共享的基本假设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回想曾经在那所学校做教师的四年,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自己的背叛——无论灵魂还是良心。但是教师自己又不得不如此去做,并且别人也不允许老师不做这些背叛自己灵魂和良心的事情。明明知道灌输给学生的那些精神标杆连自己也不相信,但还是不得不将这些东西树立在学生面前,逼迫他们去追求、去为之奋斗;明明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还是堵死了通往罗马的千万条道路,而只给学生留下一条崎岖的小道……这就是教师,一个自诩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者的所作所为。教师们清楚地知道在座的哪些同学会在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哪个地方被挤下水,但是,仍然不得不拼命地把学生往那座桥上赶,然后看着有些学生从桥上的某个地方被挤下来。这是不是有点不人道?是的,并且不只是不人道,简直就是“残忍”2535592。是什么逼着教师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让教师变得没有人道?是人们所共享的教育文化。人的心性、人的智慧和做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就教师这一群体而言,教师文化直接决定着教师的信念、价值取向和做事方式。无论从文化形式还是文化内容上,都造就了这一群体独特的文化。教师创造了属于自己群体的文化,同时又被这种文化所控制。如上所述,在“良心与文化”的冲突情境中,教师的人格被撕裂了。如果我们要理解老师,要改变他们,必须从教师文化切入。教师文化是教师的心理背景,决定着他们的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当前教育变革的主要任务,新课程改革明确把学校文化的重建当成了其重要目标之一。教师文化的重建自然也成了学校变革的重要追求。教师文化对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解决新旧课程的冲突,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资源,重建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是课程实施和学校变革的关键人物。没有共享的文化的支持,教师的改变几乎不可能发生;如果改革的的文化与教师的信念和价值取向不一致,没有得到教师情感上的支持与认同,改革将很难成功。积极的教师文化既是改革成功实施的动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变革的重要追求。深层次的变革是文化的变革。没有教师文化的深层次变革,任何教育改革都是表浅的和临时的。2535593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于2006年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城乡教师文化个案研究”。我们初拟选择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初中进行分析,以两个极端状态的个案为载体,采用工具性极端个案抽样,试图基于工具性个案的解读,探寻教师文化的一般结构、特点与不同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异同,阐明潜在地制约教师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有形或无形的束缚以及促进教师自由成长的路径,探讨理想教师文化的基本理念与形态,揭示形成相互合作、共同成长的教师文化共同体的路径与策略,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然而,由于教师文化这一主题相对宽泛,加之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到学校个案中去生活,所以放弃了最初的研究设计。在三年多的研究历程中,课题组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理论(者)与实践(者)互动合作建构的方略,基于各自生活的具体情境,采用了叙事法、问题投射调查技术、现象学写作等手段,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从学校教师文化的现象入手,主要研究了教师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与学校变革之间的关系。近四年来,我每年都给三十多位在职教育硕士或农村教育硕士上《教育学原理》或《基础教育改革概论》的课程,通过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要求他们以自己的学校为个案,通过现象学描述和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了一百多个故事或个案。尽管许多资料用不上,但都给了我们理解教师文化以启迪。同时,我们还对本中心部分合作学校进行了不定期的观察和师生访谈,收集了一些资料。基于上述资料的分析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我们主要从宏观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具体结构和现实样态以及教师文化之于学校变革的价值这样一条线索,将本书主要分成了四部分:教师文化概论、教师文化的内在结构、教师文化的现实样态、教师文化的建议。在第一部分,主要关注了教师文化的内涵、基本研究路向、形成路径、影响因素等。本书的第二部分着重从教师文化的内在结构切入,结合具体的文化形式进行解读,将内容与形式融合起来进行思考。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关注教师文化的现实存在,重点设定在科研、管理、专业发展及教师社交方面。通过对教师研究文化、管理文化、专业发展文化、社交文化以及文化冲突的现实样态解读,获悉教师文化形成的场境机制。第四部分主要从组织与个体两个层面讨论教师文化的重建路径。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元,教师文化在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对于教师改变具有什么意义?这正是教师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教师文化是教师职业的意义之网。教师做什么,不做什么,他们以什么样的情绪、信念、状态参与课程实施和学校变革,都将取决于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中的潜课程和“黑洞”,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变革成败和教师积极改变的关键因素。我们来看看教师文化缺失的危机与尴尬:如果教师视野不宽,他们必然是教书乏招,搬教参,对答案,化不开,教不活,美其名曰抓“双基”,实则就这么两下子;如果教师的专业和教育理论底蕴不厚,他们一定是创新乏力,学生要质疑,一问三不知,学生想探究,总是和稀泥,无法面对互动生成的课堂;如果教师修养不足,结果可能是育人乏术,责任心挺强,艺术性很差,远看很优秀,近观多瑕疵,自我感觉良好,却常常好心办不了好事;如果教师的生活缺乏情趣,他们的生活肯定乏味,类似套中人,人未老心先衰,难与学生交往沟通,缺乏阳光的教师难以给学生带来生活的阳光。2535594所以,教师的改变须从教师文化入手,整体提升教师文化的层次,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并保证他们真正去认同和落实改革。

学校文化转型的根本在于教师文化的革新。教师文化的转型同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旨归。本书试图以典型的实例,具体地描述新课程背景下新旧教育文化的消长态势,揭示新课程背景下现实的教师文化所蕴藏的巨大冲突:进步文化与停滞文化的冲突,亦即应试教育文化和素质教育文化的冲突。同时,本书以大量第一手资料,真实勾勒我国教育转型过程中一线教师矛盾的心态及其所处的困境,从而展现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进而为教师信念和教师文化的转型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教师文化生成路径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教师文化与学校文化和新课程实施之关系的探讨,提出教师文化重建的基点、策略和方向。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目标。“防教师”或将教师排除在外的教育改革必然得不到教师的认同,不能改变教师或变革教师文化的学校教育改革也是不成功的。反过来,教师文化又可能成为学校变革的动力或者阻力。怎样让教师文化成为促进学校变革的动力呢?应该建设一种怎样的教师文化呢?或者说,什么样的教师文化是积极的?怎样创建积极的教师文化呢?我们假设,合作的教师文化是理想的教师文化,它表明教师之间存在共享的目标,有互通有无、相互交流的机制,有归属感,等等。合作的教师文化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改革的核心和明确的目标,把学校成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内聚力,有助于共同任务的完成。教师职业发展目标是形成教师团队职业理念的文化,而不只是个别教师的发展。这只有在一个着眼于提高教师合作、归属感和自主性等方面健康的教师文化才有可能。优质的教师文化通过合作、教师的成长和改变的愿望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动机明确,都是为了获得趋同的价值观和愿景。

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我们在理论上获得了一些成绩,在实践中也唤起了部分教师和合作学校对教师文化的关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我们真诚期望更多的学校关注教师文化的建设,为学校改革和教师的发展搭建意义平台。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谢翌,张释元.教师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谢翌,张释元.教师文化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谢翌和张释元(2012).教师文化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