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文学翻译对我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外国文学的传入肇始于宗教活动。基督教来华开创了西籍中译的事业,其经籍与布道读本带来了颇具文学性的寓言故事和劝善隽语。严格意义上的西方小说汉译,则始于《昕夕闲谈》一书。它是我国第一部译自西方,具体说是译自英语的翻译小说。原作名为《夜与晨》,作者是英国作家利顿;译者署名“蠡勺居士”,其译作自1873年起连载于《申报》的文艺副刊《瀛寰琐纪》,历时两年。
鉴于目前学界尚缺乏有关研究,本文利用京、沪两地所藏资料,对作者及原作、译者及译作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
这部小说的创作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9世纪欧洲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动摇,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利顿身为贵族却敢于揭露贵族的丑恶嘴脸,便利用长篇小说这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在社会上制造舆论,试图影响社会制度的变革。他的《夜与晨》以犯罪问题为切入点,揭示平民犯罪和贵族犯罪的种种社会根源,呼吁学习法国革命,废除特权制度,建立人人自由平等的新社会。本文在阐明这些思想内容的同时,也对这部小说的文学性作了分析,如小说创作的文学背景、人物形象的刻画、作品的艺术特色、文学成就,等等。
利顿的政治呼声在中国产生了回响。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内外交困,风雨飘摇,蠡勺居士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必须通过改革才有出路。他根据原作的特点,并借鉴中国小说艺术的优良传统,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创造性的迻译。译作呈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不过,有关这样一位译者的真实情况,迄今所见可资利用的原始资料几乎无存。本文就译者身份问题既梳理成说,又发表己见,并对译者与《申报》的关系、译者翻译工作的真实情况等问题作了考证。
任何实践活动的背后,无不有着某种思想或理论作为明确的或潜在的指导原则,因此就译作而考察译者的翻译观、文学观乃至文化观,也就成了本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译笔的取向与创新,推断译者对于“信、达、雅”翻译观的态度、对于小说之社会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文化借鉴的向往。与同时代的小说作家和翻译者相比,他明显具有超前意识,理应在近代小说理论的开拓者之列。正因为如此,本文译者翻译实践本身及其所蕴涵的思想和理论,影响到了我国早期的改良派的创作与主张。
总之,通过上述种种考察和研究,本文试图说明西方文学汉译之初生态的表现与规律,并为我国翻译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蠡勺居士 动态对等 文化翻译观 小说功能观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葛浩文小说翻译叙事研究
作者:吕敏宏
图书 葛浩文小说翻译叙事研究
-
2
图书 中国近代小说流派研究
作者:侯运华 刘焱
图书 中国近代小说流派研究
-
3
图书 中国近代小说观念研究
作者:吴泽泉
图书 中国近代小说观念研究
-
4
图书 近代视阈下的明清戏曲小说研究
作者:薛海燕
图书 近代视阈下的明清戏曲小说研究
-
5
图书 “文学场”之魂:中国近代新小说读者意识研究
作者:潘桂林
图书 “文学场”之魂:中国近代新小说读者意识研究
-
6
图书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作者:黄晓华
图书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
7
图书 “个人”视野中的晚清至五四小说
作者:罗晓静
图书 “个人”视野中的晚清至五四小说
-
8
图书 龚古尔兄弟小说研究:1851-1870
作者:辛苒
图书 龚古尔兄弟小说研究:1851-1870
-
9
图书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研究
作者:纪兰香
图书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研究
-
10
图书 英国维多利亚末期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叙事
作者:李长亭
图书 英国维多利亚末期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叙事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