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南宋前期诗词之文体互渗研究

ISBN:978-7-5161-1329-5

出版日期:2012-10

页数:318

字数:305.0千字

点击量:8567次

定价:5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淮阳师范学院高级别科研项目培育基金 展开

图书简介

悠悠长淮,孕育古代淮阴灿烂的文明;浩浩运河,兼收南北文化的精华。

当四五万年前的下草湾文化、六七千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印制出人类在淮阴活动的足迹时,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第一个古国——徐国。徐国的建立者是淮夷,淮夷是东夷部族的一支。中华民族以华夏(炎黄)部族、东夷部族、苗蛮部族和北狄部族为主体。

在传说时代,东夷诞生了伟大的英雄后羿。后羿是弓箭的发明者。按照美国民俗学家摩尔根的说法,发明弓箭是人类进入高级蒙昧社会的标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阶段(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9页)。后羿敢于挑战太阳,作为后羿的传人,淮夷自然有不屈不挠的英雄品质,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了熠熠发光的徐国。尚武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发展的第一个品质。这一血脉流淌千年,汩汩不息,浸入了淮阴人的灵魂。于是,在古代淮阴大地上出现了项羽、韩信等彪炳史册的大军事家。

尚文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需要。我是谁?当人类带着生存上的困惑追问这一问题时,精神上的诉求已悄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发现下草湾、青莲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何尝感受不到先民们传达出来的审美要求呢?这是一方充满了创造力的文化大邦。走出淮阴,为民族文化添上绚丽的一笔,是一代又一代淮阴人的梦想。从这里出发,我们的先民们开创了淮阴灿烂与辉煌的文明。正是有了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汉代辞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南朝文学家鲍照、宋代诗词家张耒、南宋画家龚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清代画家边寿民(扬州八怪之一)、清代女弹词家邱心如……当枚乘《七发》开一代新风时,有多少赋家为此竞折腰。由模仿《七发》创“七林”体,散体大赋成为一代文学之胜,是枚乘高举起辞赋革新的大旗。

淮河是淮阴的母亲河,像黄河、长江哺育中华民族一样,淮河也哺育了淮阴。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托起了淮阴人永远挺立的脊梁。淮阴是“浮在水上”的土地,淮阴有四分之一的面积是水(古代的水面更大)。从空中俯视淮阴,那烟波浩渺的洪泽湖如同振翼高飞的天鹅……淮阴水网密布,五龙口汇聚了柴米河、六塘河、盐河、古黄河、运河等波光粼粼的大河,赋予淮阴比江南水乡更秀美的风光。

还是谈谈大运河吧。大运河是淮阴走向繁荣的大动脉。自隋炀帝开挖大运河以后,淮阴成了隋炀帝游幸江都的必经之地。淮阴运河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挖了古运河邗沟。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开挖大运河,连接邗沟通往江都。元代以后,北方运河淤积,遂废弃不用。从此,杭州到北京的运河成为中国最繁忙,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人工河流。

运河的作用太大了。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可是,天下取之不竭的财富又在江浙。“苏湖熟,天下足。”要想用最经济的手段把江南钱财运往北京,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漕运”。漕者,槽也。平地开挖的大运河如同马槽状。通过水路征调沿途各地的粮食、布帛、食盐、茶叶、铸钱等入京,给大运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线,元、明、清三代的国家财政收入有一半以上靠漕运实现。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明清两代在淮阴设置了漕运总督府(旧址在今淮安市楚州区)和河运总督府(旧址在今淮安市清浦区)。漕运总督府与河运总督府相隔仅二十多里,同属一地,一个地方有两个总督府,在明清两代极为罕见,故淮阴又有“运河之都”的称谓。

在这条黄金水道上,淮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淮阴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淮阴最为重要的水陆码头是清江浦。当时,小小的清江浦约三十万户人家,以一户五口计算,人口超过百万。清江浦一时名声大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处”遂成为清江浦的美誉。此外,古镇河下也是十分繁忙的水陆码头。漫步在河下镇青石铺成的小街上,不时地可以听到明代状元沈坤抗击倭寇的故事,吴承恩撰写《西游记》的故事……这是一方乐土,开启乾嘉学派的大师阎若璩客居在这里,为发现甲骨文作出杰出贡献的刘鹗、罗振玉寓居在这里……当我们走进刘鹗、罗振玉的故居时,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守着青灯黄卷奋笔疾书的形象。

翻过历史,走入近代。面对民族深重的危机,淮阴人又书写了新的一页。为抗击英国入侵者,关天培勇守虎门炮台;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南社英俊少年周实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还有一代伟人周恩来,为救国救民高唱着“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雄浑诗篇,走出了淮阴。历史的烟云从我们的眼前滚滚而过,我们感受着淮阴,读解着淮阴,淮阴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书写了重重的一笔。

出于对乡贤的敬仰,我们——淮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同仁有志于发扬光大淮阴优秀的文化传统,决定将我们的学术成果奉献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这一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句既道出了我们对淮阴的深厚感情,也是我们将这套丛书取名为“淮上文丛”的原因。

需要交代的是,淮阴师范学院坐落在文化名城淮阴的中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于2004年被批准为江苏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半个世纪以来,淮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先后出现了于北山、周本淳等知名学者,他们的《陆游年谱》《范成大年谱》《杨万里年谱》,《诗话总龟》(校点)、《唐音癸签》(校点)、《震川先生集》(校点)等至今为学术界津津乐道。

薪火相传。近年来,淮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继承老一辈学者辨彰学术、考镜源流传统的基础上,在秦汉文史、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使学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书轨新邦,英雄旧里。”(宋苏轼《淮阴侯庙记》)踵先贤之履,续淮阴之新章,是我们淮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人的心愿。

张强

2006年7月10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许芳红.南宋前期诗词之文体互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许芳红.南宋前期诗词之文体互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许芳红(2012).南宋前期诗词之文体互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