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

ISBN:978-7-5203-0471-9

出版日期:2017-05

页数:410

字数:427.0千字

点击量:8362次

定价:9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展开

图书简介

清代漕运成为朝廷在地方持续最久、最具规模的活动。作为一项国家事务,清代漕运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属性,这些特征与属性决定了清代漕粮征运在地方社会运作中的基本走向及其社会意义。(一)清代漕运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清代,漕运的政治意义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漕粮被称为“天庾正供”、“朝廷血脉”,这种意义在朝廷的反复强化之下,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共识,正如一些官员所言:“京师满汉军民所仰给者,东南数百万漕粮也”;“国之大事,惟兵与漕”;漕运“为一代之大政”,乃“天下之大命所系”,等等。官员们把漕运看得如此之高,如此之重,确是其他事务(包括田赋)所无法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漕粮征运便不能以一般事务视之待之,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官员必须高度重视。当然,仅仅在朝廷、官府形成这种共同的认识远远不够,重要的在于从中央到地方社会的一致认识,上下动员。(二)清代漕运有严密的制度保障并非所有的国家事务都有制度的保障,清代漕粮征运不仅有制度的保障,而且相关的制度极为严密且成熟。清代,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和山东八省承担漕粮的完纳任务,漕粮总额为400万石,各省府州县承担的漕粮数额基本固定,并且需实物...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吴琦,肖丽红,杨露春.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吴琦,肖丽红,杨露春.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吴琦,肖丽红和杨露春(2017).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