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在20世纪中期,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环境破坏的日趋严重,生态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此时,生态学以特有的思想观念和崭新的思维方式,让学者们进行了自省性反思,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根源,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20世纪50年代以前,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为自然界的生物及生物系统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新技术革命的激荡,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出现的全球环境问题的突出,现代生态学出现了两个十分显著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传统生态学研究吸收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技术科学的研究成果,向着精确化、定量化的方向大踏步迈进,并为人类认识自然生态系统和改造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
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生态学的研究范畴,进入更为广阔、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之中,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社会人文学科交汇融合,从全球化的高度,以全景式的眼光审视着人类社会系统的产生、发展、变迁过程、内在运行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所以,生态学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与社会科学紧密相连,而且从其起源开始便是如此。生态学朝向人类社会系统的拓展过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生态学外延的扩大,即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系统各个方面的研究之中,从而出现了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工业与经济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交叉学科,使得生态学成为揭示人类社会系统基本规律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二是生态学内涵的加深,即结合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重新审视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及其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形成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自然资源经济学、生态美学等生态学分支与学说,深化了生态学的基本观念,促使传统生态学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三是全球生态学与环境运动的兴起。最近30年来,面对后工业文明时代全球化进程中呈现出的种种弊端,特别是“气候暖化、臭氧层空洞”等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研究全球尺度的生态过程、人类社会发展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全球环境变化对生物圈影响等”为主旨的全球生态学研究方兴未艾;同时以生态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主义等逐渐兴起,并根植于全球环境运动之中,涌现出了“绿党”和各种绿色非政府组织,成为全球政治角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生态学和美学的融合,原因在于“美”具有和谐性、亲和性与情感性,与生态学系统整体论的基本观点十分吻合。许多生态学家在阐述生态学理念时,会借用许多美学的理论。比如,美国学者C.迪恩-弗罗伊登博格就曾说:“后现代农业按照有助于而且促进同它发展相互作用的自然体系的思路来设计和运转。它能使自然体系变得更完整、美丽、和谐。”
我国学者结合中国传统哲学,认为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并不仅仅是环境本身的问题,而且与人类的现代观念,尤其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即统治、征服、控制、支配自然的欲望——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自然界的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社会精神危机。
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学者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结合中国智慧,对“生态美学”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认为具有东方思想的生态美学兼顾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强调人和自然不要对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可以化解人与他人、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冲突,通过东西方文化交融互动,整合出新的人类文化来应对世界危机。因此,21世纪以来,生态美学以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一 生态美学是一种存在论美学观
徐恒醇的《生态美学》是国内第一部生态美学研究专著。他在书中指出:“生态美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和审美共感,这种生命关联是基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的生命活动正是在这种自然生命之网的普遍联系中展开的,是建立在各种生命之间、生命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共同进化的基础上的。由此也使人感受到这种生命的和谐共生的必然性并唤起人与自然的生命之间的共鸣。”
作为生态美学的主要奠基者,曾繁仁教授从哲学角度切入,明确提出了“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以此与认识论相互区别。在《生态美学导论》等论著和一系列文章中,他全面论述了“生态存在论美学”。在他看来,生态美学“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以崭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为出发点,涉及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最后落脚到改善人类当下的非美状态,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的存在状态”
他还对生态美的内涵进行了总结,认为生态美包含人的生存本性自行揭示之生态本真美、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之生态存在美、自然与人的“间性”关系的生态自然美、人的诗意地栖居的生态理想美以及审美批判的生态维度,从而将生态美学建立在存在论基础上,致力于改善人类日益恶化的生存境遇,让人们过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一种‘绿色的人生’,是人的审美的生存、诗意的栖居”
而且,这种诗意栖居是可持续发展的,不仅是针对当代人,而且还要顾及后代的长远栖息繁衍。因此,生态美学是希望人、社会、自然三者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可持续发展的存在论美学观。
二 生态美学是真善美的统一
康德是第一个将“本体论”引入美学的。他认为,不仅要探索此岸世界中的“真”,而且还要追求彼岸世界中的“善”。美成为沟通真与善、认识与存在、此岸与彼岸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形式,最后使美成为“道德的象征”。也就是说,在康德看来,美是一种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存在方式”。
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存在论美学观,有着更强烈的现实关怀,更加无可争议地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都融入其中。袁鼎生对生态美的内容进行归纳时,就认为生态美的内容包含真态、善态和真善统一态。
程相占的观点也与此相仿。他认为,“生态审美是相对于此前的非生态审美而言的,它是为了回应全球性生态危机、以生态伦理学为基础、借助于生态知识引发想象并激发情感、旨在克服人类审美偏好的新型审美方式与审美观”
其一,生态审美是以生态伦理学为基础。这是说,生态审美关注整体,与中国传统“民胞物与”思想相统一,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无论是动物、植物等有生命的物体,乃至于山脉、大河、岩石等无生命的物体,统统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包括自身内在的审美价值”,都值得关爱和保护,这就表现出生态美学“善”的一面,也就是合目的性,而这个目的,就是“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一致。
其二,生态审美不仅是感性的外在审美,还要借助生态知识,追求内在理性之美,这就是“真”的一面,要求我们认识生态规律,进而“以人合天”,精心照料天地万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获得人类的诗意栖居。
其三,生态审美摈弃主客两分的传统审美模式,代之以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审美交融”模式,正所谓物我两忘,毫无隔阂,于是身心得以自由。这对生态美学的审美方式做了一个很有见地的补充。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生态美学体现出了生态的整体价值,即真、善、美的统一。真,是合规律性,其最重要的规律,就是生态规律,我将之归结为“道法自然”。善,是合目的性,即合乎生态伦理,兼顾人类利益,我将之归结为“天人合一”。美,是合形式规律性,比如在城市规划中结合自然,提倡“审美融合”,在真、善的基础上,实现人的感官感受的和谐与愉悦。
三 生态美学是一种功能主义美学观
生态美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体现出积极的现实意义。据目前资料来看,中国最早以生态美学为题的论文是李欣复的《论生态美学》,在该文中,作者敏锐地指出,生态美学必须树立“生态平衡是最高价值的美”、“自然万物的和谐协调发展”与“建设新的生态文明事业”等三大美学观念,以及“道法自然”、“返璞归真”与“适度节制”等三大原则方法。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论调,认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都是因为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主张抛弃技术,回归自然,重返现代化之前的时代。实际上,历史发展进程不可能颠倒,我们唯有痛定思痛,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在经济上以信息产业作为其标志,以知识集成作为其特色,实际上是一种后工业经济,而在文化精神上则是对科技理性主导的一种超越、走向综合平衡和谐协调的生态精神时代”
因此,许多学者将生态美学融入景观设计、城市规划、风景资源管理之中,进行了极为有益的探索。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设计结合自然》,率先将生态学引入规划设计之中,此后蔚然成风。总之,在城市建设中,要进行积极主动的理性审美,运用生态学知识,对环境进行审美判断,运用理性的眼光,超越感官的、静止的审美习惯。
也有研究者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生态与艺术(大地艺术、音乐等)的关系,由德国艺术家赫尔曼·普瑞格恩策划出版的《生态美学:环境设计中的艺术理论及应用》一书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书中收录许多生态艺术和大地艺术作品,并从理论上予以阐发,对生态美学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书中特别提到德国艺术家将一处废弃的煤矿改建为景观公园的例子,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总体而言,生态美学以生态伦理学为基础,以生态系统为整体,遵循生态规则,倡导整个生态系统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所以,生态美学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重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存在论美学观,其外在表现不仅仅是传统的美的形式的塑造,而更多的是对其生态效益和审美成本进行运算和比较,旨在改善现代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呼唤以“诗意的栖居”代替“技术的栖居”,实现审美化生存境界。
在本书中,我将集中笔力,对杭州城湖共生模式进行生态美学解读和评估,看杭州城市发展如何与西湖景观相辅相成,如何实现审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以求为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同时,我也将探讨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以及生态美的抚慰作用。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杜威经验论美学的生态精神研究
作者:艾莲 曾永成
图书 杜威经验论美学的生态精神研究
-
2
图书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作者:唐晶 李静
图书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
3
图书 生态学还原论研究
作者:王翠平
图书 生态学还原论研究
-
4
图书 生态学与生命写作
作者:(德)霍农 赵白生 蒋林 聂咏华
图书 生态学与生命写作
-
5
图书 生态学的跃迁及其问题
作者:郑慧子
图书 生态学的跃迁及其问题
-
6
图书 文化生态学
作者:黄正泉
图书 文化生态学
-
7
图书 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
作者:王长顺
图书 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
-
8
图书 道教身体观: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作者:陈霞
图书 道教身体观: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
9
图书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理论创新及其问题研究
作者:周维山
图书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理论创新及其问题研究
-
10
图书 中国财经类媒体发展研究:以媒介生态学为视角
作者:吴玉兰
图书 中国财经类媒体发展研究:以媒介生态学为视角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