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遭遇虚无与回到崇高:白银时代的俄罗斯宗教哲学

Encountering Nihility and Returning to the Sublime: Russian Religious Philosophy of the Silver Age

ISBN:978-7-5161-1414-8

出版日期:2012-12

页数:209

字数:233.0千字

点击量:8374次

定价:3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展开

图书简介

王卓君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坚毅而又充满理想的民族。其疆土地跨欧亚两洲,经历多次分合,且为外族统治多年。其思想文化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夹击和影响。20世纪初,这个“帝国主义最薄弱的地方”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又率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革命理想,从封建农奴制直接跨入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苏联74年集权制的政治统治下成就了军事和经济强国,期间打败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法西斯帝国的入侵,傲然成为两大对峙阵营的领头羊。可当这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于1991年分崩离析之后,斯拉夫民族一度陷入谷低,不免使人黯然神伤。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国土面积最大的旧帝国还能再度崛起吗?

读俄罗斯历史,掩卷之余,我们不禁敬仰俄罗斯民族历史上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们不禁赞美俄罗斯文化发展中多少可圈可点的巨星大家。对于稍有文化常识的人来说,普希金、托尔斯泰可谓是耳熟能详,而门捷列夫、巴甫洛夫也如雷贯耳,甚至柴可夫斯基和乌兰诺娃可以娓娓道来。但是对普通读者来说,俄罗斯白银时期的宗教哲学却比较陌生。俄罗斯的白银时代是相较于之前那个属于普希金等一代巨星的“黄金时代”的又一个命运多变而文化乖张的历史年代。这个时代对俄罗斯来说,本来不属于文化与哲学,而是属于资本与军火,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创造力却催生出了从前掩隐而今熠熠生辉的宗教哲学。从本土的初步生成到后来流亡时代在巴黎的集聚,从思想的萌发到蔚为大观的哲学体系,弗兰克、别尔加耶夫、洛斯基、舍斯托夫、布尔加科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等多个俄罗斯思想家在高压下迸发出的创造力,让哲学史留下了可以不断回味与思考的财富。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巴黎的思想大系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个民族在苦难中迸发的智慧和力量。

俄罗斯宗教哲学在其根本上思考的是人的问题,上帝不过是人自身神性存在的证明。具体言之,他们思考的是在科学理性的笼罩下,人以何安身立命、以何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说,俄罗斯宗教哲学从独特的视角对西方思想史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进行了深刻反思。人们追寻客观真理,揭示必然规律,人们探究宇宙星空,深觅终极实在,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为现实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无法比拟的便利和福祉。可是与此相伴,社会危机迭现、生态破坏不断,更为可怕的是人的心灵在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中逐渐消融与颓废,变得虚无空洞起来。尽管在白银时代的早期宗教哲学家那里,这类社会与精神现象还只是幼虫之蛹,但哲学家们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它在后世的泛滥趋势,并在自己的思想阐述中坚守了这样的原点和秉持:抵抗虚无主义,回到崇高本性。这个崇高本性就是人的心灵,或称之为“心灵的神性”。这样的观点在巴黎时期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后继者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和系统的集成。由此我不禁想起卢梭说过:“宗教可以分为两种,即人类的宗教与公民的宗教。前一种宗教没有庙宇、没有祭坛、没有仪式,只限于对至高无上的上帝发自内心的崇拜,以及对于道德的永恒义务。”白银时期的俄罗斯哲学家大致设想的就是这种理想式的宗教吧!

回望整个人类思想史,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思想史,思想家们一直在纠结和思索的均是同一个问题:意义!从庄子的“吾生有涯而思无涯”,及普罗泰哥拉斯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经历几千年的嬗变、穷尽思想家们的心力,一直到尼采的“上帝死了”及福柯的“人的死亡”,传统形而上学的命题始终在思想的火焰中烧烤,止于今天被彻底颠覆,人们最终又回到了对自身意义的认识与把握上来。面对人人必须承受无法摆脱的两大烦恼:病理性烦恼和心理性烦恼,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的解答是:人必须经受与上帝同样面对的三大诱惑:物质的诱惑、理性的诱惑、权威的诱惑。上帝经受住了考验,且成为了神。而我们人类自己的心魔却又如何去克服呢?人必须凭借着人自身的神性及其对于神性的信仰而走向神人,并进而建立一个神人社会,这样才会达到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与最美好的境界。

应该说,俄罗斯哲学家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预见是深刻而尖锐的,对意义世界的追求是庄严而神圣的,当然他们的解决方案虽不乏美与善的图景,但却是理想化的又是虚拟化的。当我们面临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会病,当我们看到现代人类的各种精神病,当我们遇到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危机时,凡有灵性与良知的人都会发出追问与呐喊:我们的未来在何方,人类的出路在何处?这也可以说是在一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形而上学探问,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仅依靠思想家来解决,还需要全人类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本书对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介绍和解读,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时代,认识了一群有良知和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悟出了他们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解决未来的方案。我想补述一句的是,其实本书渗入了作者自身对这个世界意义的体验和认识,更映射出我国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以下诗句,引自歌德《浮士德》片段,窃以为可作为此书及本序言的一个注脚:

好人儿,切莫误听!

谁敢将他命名?

谁敢自认:

我信神?

谁又感觉到

而胆敢声称:

我不信神?

这个包罗万象者,

这个化育万物者,

难道不包罗和化育

你,我和他自身?

天不是在上形成穹顶?

地不是在下浑厚坚凝?

永恒的星辰

不是和蔼地闪烁而上升?

我不是用眼睛看着你的眼睛?

万物不是逼近

你的头脑和胸心?

它们不是在永恒的神秘中

有形无形地在你身旁纷纭?

无论你的心胸多么广大也可充盈,

如果你在这种感觉中完全欣幸,

叫它是幸福!是心!是爱!是神!

——引自歌德:《浮士德》第一部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车玉玲.遭遇虚无与回到崇高:白银时代的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车玉玲.遭遇虚无与回到崇高:白银时代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车玉玲(2012).遭遇虚无与回到崇高:白银时代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